36年前上海滩惊天劫案!导火索是一枚七块钱淘来的稀世古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01:11 1

摘要:1989年3月27日,上海市郊大场镇发生了一场嚣张的入室抢劫案,两个年轻人以鉴定藏品的名义骗开了钱币收藏家陈福耕的大门,出其不意地将陈福耕制服后,将其家中收藏的数千枚古钱币洗劫一空……

文│尤越

以此案件为灵感改编的电影《古币风波》

1989年3月27日,上海市郊大场镇发生了一场嚣张的入室抢劫案,两个年轻人以鉴定藏品的名义骗开了钱币收藏家陈福耕的大门,出其不意地将陈福耕制服后,将其家中收藏的数千枚古钱币洗劫一空……

01 寸积铢累

钱币收藏专家马定祥

这位钱币收藏家陈福耕在沪上小有名气,是泉坛泰斗马定祥的十大弟子之一。陈福耕原名陈福根,是大场镇三八化工厂的门卫,每月的工资只有数十元,但论起收藏来毫不手软,是个远近闻名的“钱迷”。化工厂隔壁是大场镇供销社废品回收站,收购物品中有许多铜、铁、锡等金属“四旧”,陈福耕每天看到许多铜板、铜钱被当做废铜收购并投入回收炉熔烧,觉得很是浪费,这一丝心绪,使他和古钱币的不解之缘正式发端。于是,他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又分出了一笔预算,用来购买这些命悬一线的古钱币。陈福耕甚至说服了妻子,把她的嫁妆箱改造成了钱币收藏柜。对收购来的古钱币,陈福耕并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如痴如醉地开始钻研,他把自己的藏品与钱币书籍一一对照研究,把自己的思考、分析写成文稿。

这样玩了一段时间之后,陈福耕不能满足于自己“半路出家”的水平,他拿着自己的文章,找到了上海权威的钱币收藏专家马定祥先生,希望拜他为师。马老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爽快地认下了这名“钱迷”弟子,并为他把原名中的“根”改成了“耕”,愿他能在钱币收藏研究的领域中勤于耕耘,有所收获。陈福耕不负所望,开始了更加系统、专业的古钱币学习与研究,把手中每枚钱币的“身世背景”都调查得清清楚楚。他最热衷的是明代钱币,不仅集齐了明代所有年号的钱币,并尽可能收入了各式各样的版本,形成了全面的明钱收藏系统,被冠上了“明钱大王”的称号。

02 慧眼识珠

英国伯明翰造币厂龙图5分镍质样币(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风雨无阻地去师父家学习,陈福耕也在收藏市场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因为理论知识扎实,他常常捡到漏。比如他曾经在宜昌路的地摊上,“淘”到一枚秦代“铢重一两十四”钱;从一个外地亲戚带给他的一小包杂钱中,发现了一枚“同治通宝”宝巩局当五钱;在黄陂南路三角地的街心花园里,觅到了永历通宝背“部”小平钱……

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陈福耕在上海市中兴路市场上,花七元钱买下了一罐旧钱币。这样的一串或一罐钱中,大多是普通钱币,运气好时才会有几枚价值高的钱币。像往常一样,陈福耕迫不及待地玩赏起那一枚枚锈迹斑斑的钱币来。看到一枚满是油腻的灰白色硬币时,陈福耕愣住了,钱币上的蟠龙图案很熟悉,周围的英文却从没见过。他细细地观察钱币的形制外观,该币直径2厘米,厚0.18厘米,实重4克,光边。正面中间阿拉伯字“5 ”,旁环以珠圈,上端为英文“THE MINT BIRMINGHAMLIMITED”(伯明翰造币厂),下面英文“ENGLAND”(英格兰)。背面中间选用蟠龙图案,和陕西省龙洋一角的蟠龙图案完全吻合,上端英文“SPECIMENNICKEL COIN”(镍币样板),下面英文“4GRAMMES”(4克),两旁各有一星点。这时他心中已升起一股狂喜,虽还不能确定,但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直觉这枚钱币绝非凡品。他赶忙去向马老请教,马老见物,连道恭喜,说这枚镍币是清代末年英国的伯明翰造币厂特意生产的样币,也就是广告钱、招牌钱,用来向中国政府和各地督抚宣传自己的机器设备,是应洋务派币制改革的要求而特制的。伯明翰造币厂试铸的这套“龙图镍币样版”,其中“10”的龙图部分尺寸与一钱四分四厘小银币同大,“5”及“2”两者的龙形大小则与七分二厘小银币用之相同。据悉伯明翰造币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清理库存时曾找出模具,但并未发现有样本留存。这套镍样是该厂所制的币章中收集困难度最高者,国外只见10分币拓本,5分币更是前所未见。

03 稀世罕见

伯明翰造币厂

听完马老的讲述,陈福耕进一步查阅了和这枚镍币相关的历史:据《伯明翰造币厂史》记载,该厂自1817年起,为多个国家铸造钱币、纪念币及钱模。1888年,受清政府委托,建造了广州造币厂,并为陕西省代铸银币样板,镍币也是生产于这一时期。

当时,洋务派屡屡提议发展民族工商实业,与外国人分庭抗礼。为了积贫积弱、无力赔款的财政状况,直隶总 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人提出了改革大清帝国货币银本位制的设想,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同。李鸿章制定了详细的币改方案,了解了各家造币公司的设备与价格,最终选定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公司为清政府铸造样板镍币。光绪十四年,伯明翰公司代铸的3枚镍币被李鸿章呈给了光绪帝,他奏请皇上诏示天下,实行币改。此举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认为铸币上面尽管铸造有“蟠龙”图案,但钱币上只有洋文,无一大清文字,足见洋人之傲,倘若颁行天下,有辱大清国威仪,保守派纷纷附议,大清国尚无镍矿藏,若委托大英帝国代铸,则镍材、铸造、起运皆需大清朝廷支付白银,益少害多。朝堂上,两派官员为了币制改革的利弊争论不休,这时,慈禧太后拍板决定:改币制一事暂可缓议。说是缓议,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大清帝国的此次改革已经宣告流产。这3枚代表着改革决心的样板镍币逐渐地销声匿迹,不再为人提起……

04 树大招风

马定祥与弟子们

数十年后,几代收藏家苦觅不得的5分镍币意外地出现在了古钱币市场上,陈福耕和马定祥的两双慧眼使它不再蒙尘。陈福耕拥有了举世无双的“伯明翰”之后,不仅在钱币界名声大振,用现在的网络语说,还“出圈”了,许多人都听说了有位收藏家手中有枚罕见的货币,价值几何更是众说纷纭。电台、电视对这种“捡漏”捡来宝贝的新闻也不吝宣扬,陈福耕在兴奋劲头上,对记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万万没想到,当报纸登出、采访播出之后,他成了大家眼中一夜暴富的有钱人,“伯明翰”也成了天价钱币的代名词。

1984年12月28日,一位许姓先生叩响了陈福耕的家门。此人名叫许适宪,是位上流社会的人物,受英国皇家钱币协会所托,前来与陈福耕做一笔交易。说着就拿出了委托书与一张10万美元的现金支票。陈福耕听明来意,没有一开始那么热情了,等看过委托书,他半分犹豫也没有,直接拒绝了许先生。他说:“许先生,福耕出身贫寒,又因痴迷古钱,以致年过而立仍家徒四壁,这笔美金对于我来说非同小可;但是,英国皇家钱币协会委托书上言词欺人太甚,说此币为英国国宝,理应由英国珍藏,其言大谬。我想请许先生转告该会同仁,英国从鸦片战争起,劫掠了多少中国国宝,却为何至今不归还我国珍藏?”许先生被拒绝后也保持了绅士风度,说道“陈先生实为我炎黄杰出子孙,许某钦佩至极。金玉良言,许某定当转告。”

1986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沪期间特意观赏了“伯明翰”镍币拓片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甚至英国女王都听闻了这枚英国产的镍币。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往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抵达上海后,希望能观赏一些与英国有关的国内民间收藏,遂向有关部门提出欲睹“伯明翰”实物的意愿。工作人员很快联系到了陈福耕,向他说明了情况,陈福耕本想拒绝,因为担心女王不止想看看,可能还会请他割爱,让这枚镍币回归英国;可是直接拒绝女王,又会让此次访问留下一丝不愉快和不圆满。斟酌良久,陈福耕还是同意了向女王展示他的收藏,只是原件“躲在深闺不见人”,拿出了分毫毕现的拓片供女王一览,并向女王介绍了生产“伯明翰”镍币的原由和历史,小小镍币记录了清代洋务派的改革宏图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友好往来。

05 祸从天降

《古币风波》剧照

“伯明翰”价值十万美金,女王都不能得见的事再次把陈福耕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也招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一名报社特约记者收集了关于陈福耕的报道后,自以为是地得出了陈福耕“家缠万贯”的结论,再不济,单一枚“伯明翰”就值十万美金呢。同样是铤而走险,抢劫陈福耕总比抢银行成功率高一些。于是,他开始“踩点”,打听到陈福耕常去上海图书馆的钱币柜台,他也流连于此处,发现陈福耕后跟随他回到住处。为了更有把握,他还雇了一位青年农民当助手,两人做了多次模拟抢劫,掌握了陈福耕及家人的活动规律、小区的进出路径。1989年3月27日上午9时,两人来到陈福耕家中,还报上了陈福耕单位厂长的名字,说经厂长介绍,请他帮忙辨认一枚古钱币。陈福耕不疑有他,约定了时间前往。这时,一名劫匪突然将陈福耕摁倒,还掏出猎刀,威胁道:“不许出声,我们只谋财不害命,识相点。”语毕,把陈福耕牢牢捆住,堵上嘴巴,不慌不忙地洗劫了陈家。其中,两人找出了“伯明翰”镍币,并向陈福耕确认,然后用蛇皮袋把陈福耕的藏品全部打包,扬长而去。直到妻子下班回家,陈福耕才被解救下来。

由于涉案金额大、手段恶劣,陈福耕又是才出过风头的收藏家,这次抢劫案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马上开始了侦查。由于劫犯的目的明确,对古钱币和陈福耕的身家颇为了解,警方首先把侦查范围锁定在了钱币界,一时间,上海所有的钱币市场,所有古钱币的卖家、买家、收藏家、研究者都被摸查了一遍。这样地毯式的搜查却没什么成效,案件陷入了僵局。

06 柳暗花明

天德重宝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

抢劫案发生后,陈福耕非常沮丧,他后悔自己不该把“伯明翰”公之于众,后悔不该轻信他人,后悔没有为藏品做好安保工作。马定祥看到他这个样子,多次安慰他,藏品还会再有,人身安全没有损失已是万幸。马老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小徒弟在四处打听,抢劫了这样一批东西,总要出手吧,只要有风吹草动,他一定会得知。1990年年初的一天,马老像往常一样阅读各地泉友的来信,多数是请他帮忙鉴定的。其中一封附着一张古钱的拓片,来信人说这枚“天德重宝”是他在福州市场上见到的,开价很高,自己判断不准,请马老掌眼。“天德重宝”存世罕见,被评为古钱币五十珍之一,陈福耕的收藏中就有一枚。马老不禁细细端详,几处特征令他心下一惊,这正是陈福耕的藏品!他立即联系陈福耕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警方提供了线索。

电影《古币风波》剧照

专案组明白,案件调查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不敢耽搁,迅速赶往福州,找到了发信人与他所说的卖家。审讯之下,卖家交代钱币是从南昌朋友手中买来的,其他一概不知。专案组又赶到南昌,侦查出钱币来源自上海的古币贩子朱瑞荣。兜兜转转,破案的关键回到了上海。1月24日,回上海过春节的朱瑞荣被警方抓获,他竹筒倒豆子似的说明了事件经过:这枚“天德重宝”是他从陆礼斌手中购得,价格不贵,他知道陈福耕被抢一事,但没有和这枚钱币联系起来,愿意配合警方联系陆礼斌。陆礼斌正是那名特约记者,警方把照片给陈福耕指认的时候,陈福耕一下就认出了他,抢劫案的主犯终于锁定。有了姓名、单位等明确信息后,抓捕就水到渠成了。在圆明园路一家报社门前,侦察员将陆礼斌抓捕归案。经审讯,陆礼斌交代了犯案经过。大部分钱币被追回,“伯明翰”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花坛内被起出。

马定祥为电影《古币风波》亲自绘制的“宋代珍币”

抢劫案能够顺利破获,关键就在于马定祥提供的线索,诚然,这需要运气,但更离不开马老的火眼金睛。陈福耕与这枚“伯明翰”的相识相知起于马老,失而复得又是归功于马老,马定祥先算得上是位尽职尽责的好红娘了。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