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9年8月23日,江青下令修改《朝阳沟》,杨兰春回忆:“根据江青的'指示’,制订修改方案,具体投入修改工作。修改方案:以拴保为主角,并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名字也改为高山宝……参与修改《朝阳沟》的作者达百余人,先后拿出11个修改稿,到舞台上试
魏云与韩玉生朝阳沟剧照
1969年8月23日,江青下令修改《朝阳沟》,杨兰春回忆:“根据江青的'指示’,制订修改方案,具体投入修改工作。修改方案:以拴保为主角,并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名字也改为高山宝……参与修改《朝阳沟》的作者达百余人,先后拿出11个修改稿,到舞台上试演了7 次,直到'四人帮’垮台,长达8年的《朝阳沟》'修改’才告终止。”
根据江青的“指示”大改,特别是主角的更换,这样必然引起故事情节的大变,把《朝阳沟》改得面目全非。
魏云与韩玉生朝阳沟剧照
为了重新认识原《朝阳沟》的“错误”,曾组织有关人员观看电影《朝阳沟》,看影片之前特别宣布纪律,要端正立场,把本片当作批判片来看,不要鼓掌。可是电影演到精彩处,场内气氛活跃,笑声一片,观众渐渐地忘记了纪律,忍不住鼓掌喝彩。
《朝阳沟》已经成为经典,在群众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面目全非的《朝阳沟》势必会引起喜爱该剧的观众的不满,他们说:“要不看字幕上写的剧名是《朝阳沟》,还以为是另外的一个新戏哩!”
韩玉生魏云朝阳沟剧照
粉碎“四人帮”后,《朝阳沟》恢复了原貌,很快又和观众重新见面了。1977年中央电视台专程赴郑州录制了《朝阳沟》,除夕之夜向全国观众播放,再一次出现万人争看《朝阳沟》的热潮。
1977年版《朝阳沟》虽然是恢复原貌,是故事情节和女主角的恢复,它不是1964年版的照搬照抄。
韩玉生演栓宝
“文革”期间,《朝阳沟》经过长达8年的修改,因为要把栓保变成主角,所以在修改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栓保的唱段。
虽然“文革”中试演的《朝阳沟》总体失败,但有个别唱段实验是成功的,因此杨兰春就想把“文革”期间成功的结果加入到演出中。
魏云韩玉生朝阳沟剧照
1977年版与1964年版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场栓保的唱“谁知道你的心比那冰棍还凉”一段由原来的12句增加到22句。第二场“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一段由原来的银环独唱,改为银环和栓保的男女对唱,并加入了管弦乐大乐队,气势更加宏伟,这段被称为“双上山”。第三场增加了栓保“大妈你别着急先把茶喝”一段唱。第七场,银环下山,为了挽留银环,栓保、银环和群众合唱了“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这一段唱腔非常有特色,被称为“双下山”。
“双上山”和“双下山”唱段至今还在群众中流传。
韩玉生与魏云
1977年版《朝阳沟》共9场戏,之所以比1964年版多一场,是因为把“上山”单独摘出来,作为一场戏,紧接第一场为第二场戏。
1977年版《朝阳沟》录音银环由魏云扮演,栓保由韩玉生扮演,栓保娘由卢兰香扮演,银环妈仍由杨华瑞扮演,二大娘由袁秀荣扮演。韩玉生的嗓音好,唱腔很有特色。
韩玉生魏云朝阳沟剧照
“文革”后,录像技术已经很普及了,但1977版《朝阳沟》并没有留下录像,很遗憾。1977年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录像据说遗失了。
“文革”后,由于磁带和录音机的普及,使它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原班人马参演的电影版影响力依然无可撼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试演”的《朝阳沟》,也留下个别唱段的录音。
韩玉生与魏云等人朝阳沟剧照
1977年版《朝阳沟》公开出版的剧本如下:1977年9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个版本:简本和全本,差别在于曲谱的多少。
1977年1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沟〉唱腔选集》。
1978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沟》剧本。
朝阳沟黑胶唱片
197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郑州录制了《朝阳沟》全剧录音, 150分钟。
1978年,《朝阳沟》再次晋京演出,在红塔礼堂演出,由魏云、张月婷饰银环,韩玉生、姚灵生饰栓保,常香玉、高洁、卢兰香饰栓保娘,杨华瑞饰银环妈。
据常香玉大师的女儿常小玉回忆,自己扮演银环,母亲常香玉扮演栓宝娘,看来常大师对这个《朝阳沟》万分喜欢,笔者估计演出应该不止一次,但不知为何至今市面上未见到任何录音录像。
来源:岁月留声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