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价暴跌九成,董事长却精准套现39亿,全家早已入籍美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0:31 2

摘要:李晓明坐在这艘 “新能源快船” 里,成了胡润榜上最亮眼的 “云南首富”,尽管那时他早已不是中国国籍,媒体却仍愿意用这个标签,给他的财富镀上一层 “本土光环”。

2021 年的新能源赛道,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恩捷股份的股价一路飙红,冲破 300 元大关,市值稳稳站在 3000 亿元之上。

李晓明坐在这艘 “新能源快船” 里,成了胡润榜上最亮眼的 “云南首富”,尽管那时他早已不是中国国籍,媒体却仍愿意用这个标签,给他的财富镀上一层 “本土光环”。

可谁能想到,短短四年后,这艘快船就撞上了冰山。

2025 年恩捷股份的中报里,营收看似还涨了 20%,净利润却亏了 9311 万元,同比暴跌 131%;股价从 318 元的高点跌落到 40 多元,跌幅超 90%,2700 亿市值像被蒸发的水汽,连个影子都没剩下。

2021 年追高买入的投资者,账户里的绿色一天比一天深,有人亏了 87%,套牢至今。

跟股民亏的一塌糊涂相比,李晓明家族的精准套现却让人感到讽刺。

上世纪80年代末,31岁的李晓明揣着机票飞往美国,在麻省大学啃高分子材料的书本时,大概就想好了未来的路,后来弟弟李晓华也跟着来读同个专业,兄弟俩毕业后又一起进了台塑旗下的Inteplast公司,这份“同步”,为后来的家族生意埋下了伏笔。

1995年李晓明回到玉溪,恰逢红塔集团改制,他顶着“外商”的身份找上门,用美国技术当敲门砖,和红塔旗下公司合资成立红塔塑胶,专做香烟包装的BOPP薄膜。

那时的李晓明多聪明啊,借着红塔的招牌和渠道,烟草供应链的订单像雪片一样来,不仅赚了第一桶金,还在云南织了张没人能小看的关系网。

后来烟标市场不行了,公司开始亏损,国资股东急着撤资,李晓明却笑了,这是他等了很久的机会。

2000到2004年,李晓明通过自己控制的美国兰特公司,一点点把国资股份买过来,最后把合资公司变成了李家兄弟100%控股的家业,再后来,他不满足于“做烟盒的”,盯上了新能源的风口:2010年成立上海恩捷啃隔膜技术,2016年把传统包装业务装成“创新股份”上市圈钱,2017年又花50亿(溢价超3倍)把自己的上海恩捷注入上市公司,改名“恩捷股份”。

2017年李晓明有4家子公司,2018年就飙到13家,2021年更是有了25家,竞争对手被他一个个收入囊中,全球隔膜龙头的位子坐稳了。

资本市场爱死了这个“跨界逆袭”的故事,股价五年涨了六十倍,2021年巅峰时,李晓明的身家也跟着冲到725亿。

可谁也没注意,气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破,全行业跟着恩捷疯狂扩产,很快供大于求,隔膜价格断崖式下跌,恩捷的高毛利像泡沫一样碎了。

2023年三季度,恩捷的净利润就跌了33%,到2025年中报直接亏了近亿。

那些曾经跟着狂欢的小股东,如今成了最惨的人:有人把养老钱投进去,现在连本都回不了;有人每天打开股票软件,看着绿色的数字发呆,嘴里念叨着“怎么就跌成这样了”。

而李晓明,却在这场崩塌前,悄悄按下了“逃生键”。

39亿套现

“要是早知道他在偷偷卖股票,我死也不会买!”一位被套牢的投资者在股吧里骂道,他不知道的是,在恩捷股价还稳在200元以上的2020到2022年,李晓明家族早已开始了“精准减持”。

那两年,新能源行情正好,恩捷股价在200元以上维持了整整一年,最高摸到318元,市场上全是“长期看好”的声音。

可就在这时,李晓明家族的减持计划悄悄启动:2020年李晓明本人减持5.08亿,弟弟李晓华减持0.17亿;2021年李晓明又减持4.39亿;2022年李晓华再减持6.99亿。

几轮下来,累计套现约39亿,后来有媒体说套现345亿,公司出来辟谣说只有16.63亿,可不管是哪个数,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们在股价高点,把股票换成了真金白银。

更讽刺的是,2023年后股价跌惨了,李晓明又出来“救市”:说要增持0.3亿到0.6亿,弟弟增持0.2亿到0.4亿。

可对比之前套现的39亿,这点钱像给饿肚子的人塞了颗糖,与其说是“信心”,不如说是“作秀”。

有投资者算过账:要是把39亿拿出来增持,能买多少股票?可他偏不,只拿出零头,还想靠几句“看好新能源”稳住市场。

那些在高点买入的散户,成了这场“精准操作”的牺牲品,有人2021年10月以300元的价格买了1万股,现在股价42元,亏了258万。

有人听了“长期持有”的建议,越跌越补,最后仓位满了,钱却没了,他们看着李晓明家族套现的39亿,再看看自己账户里的亏损,心里只剩一句:“原来我们都是被割的韭菜。”

比套现更让人心寒的,是李晓明家族藏了多年的“国籍秘密”。

恩捷股份的财报里,有三个英文名一直没人在意:Paul Xiaoming Lee、Yan Ma、Sherry Lee,直到后来有人扒出来,这正是李晓明、他的妻子马燕和女儿,一家三口,全是美国籍。

再后来更详细的信息曝光:李晓明家族共6人,除了弟弟李晓华拿着美国绿卡、保留中国国籍,其余5人全是美国籍,而且早在1992年,李晓明刚从美国毕业时,就已经拿到了美国国籍,根本不是后来“套现移民”,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在中国挣钱,去美国花钱”,这句话成了网友对他最犀利的评价,他借着中国的国资背景起家,踩着新能源的政策风口壮大,从A股市场赚走真金白银,可家人早就在美国定居,套现的39亿大概率也流向了海外。

2023年,李晓明还因为牵涉云南中烟的受贿案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后来虽然案件撤销了,却更让市场怀疑他财富积累的“干净度”,毕竟,他早年做烟草包装生意时,就曾靠行贿获得业务便利。

如今的恩捷股份,还在行业去产能的寒冬里挣扎,2025年中报的亏损,说明公司还没找到破局的办法;研发投入虽然在涨,可面对过剩的产能,再高的技术也难挽颓势。

那些被套牢的中小股东,每天盯着股价,盼着能有一丝反弹,可他们心里清楚,就算股价涨回来,也回不到当初相信“云南首富”的日子了。

李晓明曾经赌对了新能源的风口,打造了千亿帝国;可他在高点的“精准离场”和家族的“海外安排”,却让这场商业神话失了温度。

生意场上,赢的方式有很多种,可靠牺牲中小股东利益换来的“赢”,注定要被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恩捷股份的故事还没结束,但“李晓明”这三个字,早已成了A股市场里一个警惕的符号,警惕那些戴着“本土企业家”光环,却悄悄把“根”扎在海外的资本玩家。

来源:科普语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