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多家龙头药企“意外”现身糖酒会,药食同源加速发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21:40 1

摘要:天士力、同仁堂、奇正,当你看到这些知名药企的招牌出现在于南京召开的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下称“糖酒会”)现场时,请不要误会,他们不是来糖酒会卖药的——他们有的来卖茶、有的来卖酒、有的来卖青稞,有的来卖糖果。

天士力、同仁堂、奇正,当你看到这些知名药企的招牌出现在于南京召开的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下称“糖酒会”)现场时,请不要误会,他们不是来糖酒会卖药的——他们有的来卖茶、有的来卖酒、有的来卖青稞,有的来卖糖果。

随着养生融入日常饮食,“药食同源”的市场越来越火热。《华夏时报》记者在糖酒会现场与食品饮料相关的10个展馆里,几乎每个展馆都能看到多个参展商把“药食同源”四个字打在显眼的展示位上。这些参展商绝大多数并不是医药类公司,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药食同源”作为主要卖点。

药企频现糖酒会现场

记者在糖酒会2号展馆内看到,以复方丹参滴丸而闻名的天士力在推今年新推出的产品“降茶”。这是一款功能性茶饮,目标人群为30—45岁糖前期及血糖健康关注者,宣称可通过“高倍茶褐素”与“降低咖啡因技术”实现餐后血糖调节与睡眠友好的双重健康价值。

“这个产品今年刚推出来,目前月销量已经达到4万箱(每箱15瓶),在罗森零售的话呢零售价是6块九一瓶。这个产品目前通过线上渠道、线下流通和私域渠道都在卖。目前,线上渠道我们已经有固定的合作对象,这次来糖酒会主要是对接线下渠道和私域渠道。”天士力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而在天士力展位的隔壁,则是一款名为“正宗六味地黄饮”的产品在做推广。

出现在糖酒会现场的知名药企并不只有天士力。南京同仁堂的招牌出现在清香酒专区,“草本白酒”“本草邦黄酒”等广告词写在了展台上。北京同仁堂的招牌则出现在一款名为“沪仁堂”的中式养生植物饮料展台上,这款名为“沪仁堂”的品牌有植物饮料、代餐粉、凝胶糖果等产品,其商标由北京同仁堂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记者还看到了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这家公司隶属于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奇正藏药的关联企业。

除了这些知名药企的展台以外,糖酒会现场与食品饮料相关的10个展馆里,几乎每个展馆都能看到多个参展商把“药食同源”四个字打在最显眼的展示位上。这些参展商虽然并不是医药类公司,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药食同源”作为主要卖点。在糖酒会7号展馆健康食品及科技服务专区,记者看到一个名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展台,他们并不卖食品,而是要整合健康评测、营养方案、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药食同源加速发展

“药食同源”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许多天然物质既可作为日常食物,又能发挥药用价值,二者在起源和功能上并无绝对界限。其理念源自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养生思想,唐朝《黄帝内经太素》中“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记载进一步明确了食物与药物的统一性。现代定义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目录已收录106种可安全用于普通食品生产的药食同源物质,通过传统中医理论验证,具有预防疾病与营养补充的双重功能。2025年国务院发布专项文件,强调中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升级,为药食同源提供顶层支持。

近年来,药食同源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政策支持及消费需求等多方面数据均显示其进入高速增长期。

根据艾媒咨询等机构数据,药食同源狭义市场‌(核心药食同源产品)在2024年的市场规模为2650亿元,同比增长18%。而如果从广义角度(囊括传统滋补品、功能性食品)来看,有报告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约8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这样一个巨量市场,自然会吸引大量企业的参与。截至去年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的相关企业达到2900余家,其中去年1—11月份,新增注册企业达到400余家。

在大量新企业涌入的同时,产品也屡有创新产品出现,药食同源零食(如枸杞软糖、人参巧克力)在35岁以下人群中连续3年保持300%复合增长率,针对办公场景为核心消费场景的玉竹薄荷膏、茯苓饼等创新产品也不断出现。

“相较于功能声称管控严格的保健品,药食同源物质兼具食品与中药材属性,按普通食品管理具有显著便利性。同时,许多中药材的功效已深入人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此前曾公开表示,这是决定药食同源产业会有很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亟待建立标准

但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目前药食同源标准体系较为薄弱,除山东省有一个地方标准外,其余多为局限在药膳领域的团体或企业标准。而标准缺失易导致市场乱象,一些普通食品能够被标注“药膳功效”,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这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模糊。那么,该如何建立标准呢?

糖酒会首日的食饮产业发展大会上,在“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国民‘营养心智’”的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就专门探讨了营养标准的相关问题。

“营养标签标准就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且这些日子我们也一直在加强对它的宣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认为,需要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增加科普的触达。例如,在全民营养周,学生营养日此类活动中,把营养相关的标准来向大家很好地进行宣传。

“我们团队在做营养标签的一些相关工作,觉得对于一些东西的解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现在的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太多了,一些饮食的潮流新词或者养生热词的出现,往往会对公众产生一些困扰。所以这就需要制定标准,同时去宣传正确的、权威的相关知识。”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营养导向农业与食物发展战略团队的王沛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