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2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青少年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启动会暨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甘肃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吕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书记陆思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曹爱
10月12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青少年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启动会暨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甘肃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吕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书记陆思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曹爱辉主持会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执行委员张明舟、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姚磊、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义杰、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扆源雪,以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文艺界作家代表,兰州大学社科处、图书馆、祁连山研究院、文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等媒体代表参会。
马小洁表示,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兰州大学已成立祁连山研究院并产出系列高水平成果。此次启动的科普读物项目,是学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的积极探索,是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交融的创新平台,也是服务生态文明教育、赋能儿童成长的重要举措。项目将通过系统化、趣味化、精品化的内容呈现,把祁连山的生态资源、生态价值及保护实践,转化为滋养儿童心灵的精品读本,为区域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与生态文化建设持续提供兰大方案和智慧。
吕兴来表示,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文学性的科普读物在宣传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兰州大学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合作是利用高校力量助推县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创举。项目旨在将祁连山的绿色故事讲给每一个孩子,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下一代心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这一项目将是肃南文旅资源展示与全国生态教育的新样本、新案例,将有力助推青少年生态意识培育和甘肃文化强省建设。
陆思东表示,本次项目旨在将祁连山生态治理修复保护成果转化为可以让儿童捧在手上、读进心里的高质量“自然生态教育读本”,让祖国的未来一代能更加深入了解祁连山的生态价值、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环保意识,系统建立从幼儿到青少年的生态意识框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好传承基础,让祁连山的生态之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兰州大学祁连山研究院副院长张宝庆介绍了研究院近年来在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就研究院如何对科普读物建设做好学术支撑、如何把“祁连科学”变成“孩子听得懂的故事”等议题作了探讨。
项目负责人李利芳教授表示,项目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祁连山生态主题儿童出版物分龄体系缺失、科学与文学融合不足等问题,整合学术资源、地方政府资源、出版资源、优质作家资源打造西部生态宣介典型案例与中国原创科普经典品牌,助力中国生态话语体系构建。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海飞表示,原创科普读物的强势崛起,是新时代青少年读物创作、出版、阅读全系统繁荣发展的重要标识。本次项目是引领祖国未来一代深度认知祁连山生态价值的重大举措,是依托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执行委员张明舟表示,从国际视野来看,这套书的创作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这套书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既是给中国儿童的生态启蒙,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童书名片”。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姚磊、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义杰、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扆源雪表示,“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30册分龄读物出版任务责任重大,作为项目合作出版方,将邀约顶尖创作团队,努力通过高质量出版,全方位展现祁连山的生态之美。
项目签约仪式后,在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环节,来自生态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出版发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优势,围绕生态文明思想与儿童教育创新路径、数字时代儿童生态教育的使命、产教研融合机制、儿童文学与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祁连山生态教育课程与资源开发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编辑:魏欣茹
责任编辑:彭倩
来源:兰州大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