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文旅搭台激活新动能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7 20:43 2

摘要:今年以来,石泉县把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优势,创新打造“约惠石泉・职等你来”文旅促就业系列活动,将稳就业、促增收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构建“产业链、就业链”融合发展格局,以“百业融旅、旅兴百业

今年以来,石泉县把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优势,创新打造“约惠石泉・职等你来”文旅促就业系列活动,将稳就业、促增收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构建“产业链、就业链”融合发展格局,以“百业融旅、旅兴百业”的创新实践,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活力,探索出一条以文旅赋能民生发展的特色路径。

一、多方联动筑平台,构建全域协同就业新生态

以“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全域资源、激活基层动能”为核心,为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搭建立体化平台。一是统筹聚能,打造高效联动体系。县委、县政府主动扛起统筹职责,牵头整合县委宣传部、经贸局、人社局、文旅广电局等26个部门及各镇力量,深度链接企业、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推动形成“党政高位统筹、县镇村一体推进、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活动开展模式上,创新采用“县城专场引领+各镇联动举办”的方式,实现县域资源集中发力,鼓励各镇结合地域禀赋打造差异化场景,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服务下沉,将岗位信息、政策咨询等核心内容精准推送至求职者,有效激发就业促进潜能。二是文旅赋能,创设惠民助企就业场景。以县城春潮广场为核心主会场,联动池河金蚕小镇、后柳水乡、雁山瀑布等知名景区及各镇分会场,践行“群众演、群众看、群众受益”理念,将就业创业政策融入文艺创作,推出《就业保障顺民心》《退役军人创业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各用工单位代表轮番登台,直观展示岗位需求,同步整合用工单位现场岗位推介、政策宣讲解读等多元内容。各镇分会场陆续开展汉服快闪、县令巡游、“约惠城关·职享村BA”篮球赛事、“渔歌唱晚·后柳之约”民俗体验、“金蚕之歌·唱响池河”主题演出等特色活动,实现“文旅引流、服务落地”的双重效果。三是宣传造势,营造全民参与就业氛围。组建“省、市、县三级主流媒体+重点新媒体平台”宣传矩阵,一方面深入县内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招商企业一线,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企业发展风貌及招工需求,既提升了县域企业的知名度,也让县内外求职者直观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激发其返乡就业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对系列活动的筹备细节、特色亮点、进展成效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开展多平台融媒直播,让“稳就业、促增收”的活动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线下参与超6.3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人数突破3.9万人次,成功营造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人气向就业转化。

二、精准施策稳就业,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以“底数清、渠道广、成效实”为导向,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助力群众增收。一是精准摸底,夯实就业基础。在活动前期聚焦重点领域与文旅产业季节性用工需求,联动各镇深入全县工业园区、文旅产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住宿餐饮等领域开展企业用工与失业人员双向摸底,梳理民宿管家、育婴员等特色岗位30类,为120余家企业的4800余个岗位定制招工简章,形成“岗位需求清单”与“劳动力供给清单”双向匹配,有效提升就业招聘的针对性和效率,以数据支撑精准施策,夯实就业服务基础。二是精准服务,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创新“活动+服务”模式,通过多场次专场演出与招聘活动,整合创业就业政策宣讲、企业招工推介、免费技能培训宣传等资源,以典型事迹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弘扬“技能立身、就业增收”新风尚。现场组织90余家企业与培训学校参与,分类对接求职、参训、创业群体,精准匹配就业岗位与培训项目,同时带动“地摊经济”发展,促进240余人创业就业,形成“就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就业”的良性循环,助力群众稳定增收。三是精准匹配,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打破传统招聘模式局限,将文艺展演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让求职者在文化体验中轻松获取政策与岗位信息,降低服务门槛,提升就业服务的民生温度。通过现场展台搭建面对面沟通渠道,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的信息壁垒,实现就业服务生活化、便捷化。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布岗位4800余个、招生专业40余个,接待政策咨询与职业指导5.4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600人次,意向参与技能培训1800人次,以精准服务为稳就业促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三、融合赋能谋长远,构建就业增收持续发展新格局

    以“长效化、可持续”为目标,推动多领域深度融合,将短期活动成效转化为长期就业增收动能。一是“就业+产业”互促共融,筑牢岗位供给根基。石泉县立足县域产业布局,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牵引,联动工业园区、民营企业、住宿餐饮等多元产业,构建“产业培育—岗位扩容—就业增收”的长效联动机制。通过文旅产业发展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为关联企业注入经营动能,推动企业从“维持生存”向“扩大经营”转型,进而释放更多优质岗位;同步叠加金融惠企贷款、创业贴息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壮大—岗位增加—群众增收”的正向循环,让短期活动成效转化为长期民生红利。如石泉县点石成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文旅促就业活动及政策扶持,经营规模同比扩大30%,企业新增员工14人。二是“文旅+技能”协同共进,提升就业增收能力。同步实施“文旅技能提升行动”,聚焦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开设民宿运营管理、导游数字化服务、非遗产品创意设计、短视频营销推广、景区安全管理等紧缺专业,实施“订单、定向、定人”式培训,为文旅企业提供“招工—培训—上岗—提升”全链条服务,推动劳动力技能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同时,依托文旅品牌优势及“石泉食美”美食影响力,聚力打造“石泉鱼厨”特色劳务品牌,以品牌化运营打通市场化对接渠道。截至目前,已培训“石泉鱼厨”高技能人才100余人,实现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双向突破。三是“文旅+就业”常态长效,健全联动服务机制。坚持“活动引领、机制保障”,推动文旅促就业从“阶段性活动”转向“常态化服务”。健全“县级统筹,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凝聚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三方合力,常态化开展活动;健全文旅就业融合发展机制,将就业政策宣讲、岗位信息推送、技能培训咨询等融入景区展演、民俗活动、文旅节庆,活动现场固定设置“就业服务专区”,开展就业服务,实现“文旅活动开展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对通过活动达成就业意向和培训意向的人员,由专人跟踪后续入职、培训、薪资发放情况,对未稳定就业的人员及时提供二次推介服务,切实将活动成效转化为长期就业保障。

    石泉县以文化为核心纽带,依托“夜经济”激活就业需求,构建“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民生受益”的良性循环。通过将体育赛事激情、山水古镇魅力与就业融合,实现“文旅盛宴”与“就业机会”双向赋能,既为企业破解用工难题,又让群众在文化体验中获取就业机会、实现增收。这一实践不仅将“活动惠民、发展利民”落到实处,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