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赛龙只要再赢一场,就能把石宇奇从年终第一宝座上直接拽下来,而石宇奇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安赛龙只要再赢一场,就能把石宇奇从年终第一宝座上直接拽下来,而石宇奇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10月16日深夜,丹麦750赛男单八强刚出炉,世界羽联的积分系统就把安赛龙的“保分压力”一键清零。
不是系统出错,是安赛龙去年根本没打这项比赛,积分栏里写着大大的0。
现在他每往前多走一步,都是净赚。
赢一场,7400分直接到账,下周二排名更新,他和石宇奇的分差从2000分缩小到不到1000分。
石宇奇去年是亚军,9200分要保,止步八强就扣4700分。
此消彼长,年终总决赛头号种子是谁,真就不好说了。
18日晚上的对手是昆拉武特,去年世锦赛冠军,今年状态起伏,但打安赛龙从来不用动员。
安赛龙想要的不只是四强门票,他要的是把年终第一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石宇奇想要的是稳住排名,但主动权已经不在自己手上,得看别人脸色。
一个要抢,一个要保,抢的人没包袱,保的人步步惊心。
安东森0-2出局,翁泓阳0-2输给拉尼尔,这两场冷门把上半区彻底打乱。
安东森是东道主希望,世界排名第四,结果两局加起来没超过30分,现场丹麦观众嗓子还没打开就安静了。
翁泓阳是国羽独苗,拉尼尔世界排名第28,平时连超级750正赛都进不稳,今天把翁泓阳压得后场球都起不来。
冷门背后不是运气,是准备。
安东森全场杀球没速度,网前又软,对手波波夫把节奏拖慢,多拍消耗,安东森自己先失误。
翁泓阳更直接,拉尼尔发接发抢攻,翁泓阳每次起高球就被点杀,第二局后半段干脆不敢起球,结果拉尼尔越打越顺,一鼓作气。
冷门把上半区空出来,下半区安赛龙和昆拉武特提前相遇。
安赛龙今年只输了三场球,两场是输给昆拉武特,一场是输给石宇奇。
昆拉武特打安赛龙有心得:压反手、控网前、多拍拉吊,把节奏拖慢,让安赛龙的大步子使不出来。
安赛龙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最近两周他一直在练网前停顿和反手勾对角,就是准备这场球。
赢了就进四强,7400分落袋,年终第一概率从30%直接飙到70%。
石宇奇就算最后夺冠,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分差被缩小到几百甚至几十分,抽签时再也遇不到半区保护。
石宇奇现在的处境像背水一战,却连战场都上不了。
他16强对手是李佳豪,中华台北选手,世界排名20开外,但今年两次交手都打满三局。
石宇奇必须赢,还得祈祷安赛龙别进四强。
一旦安赛龙进四强,石宇奇就算夺冠也只能净增2800分,安赛龙净增11000分,一进一出,石宇奇的优势瞬间蒸发。
更尴尬的是,石宇奇去年总决赛小组赛没出线,今年如果掉到二号种子,抽签可能提前遇到安赛龙、昆拉武特、乔纳坦中的任何一人,卫冕难度翻倍。
世界羽联的积分规则把“保分”写得很死:过去52周里,同一赛事只取最高一次成绩。
安赛龙去年0分,今年打多少拿多少,全是增量。
石宇奇去年9200分,今年打多少减多少,全是存量。
规则不偏袒任何人,却天然奖励“缺席的人”。
安赛龙去年选择养伤,错过整个欧洲赛季,当时被批评“逃避积分压力”,如今回头看,那几个月的休息成了他反超的伏笔。
石宇奇去年拼到亚军,今年却要为当时的努力买单。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不是谁更努力谁就能稳赢,是谁更会算分谁就能占先机。
18日晚这场球,昆拉武特想证明自己不是昙花一现,安赛龙想证明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观众想看冷门,媒体想看排名大变,赞助商想看话题。
各方利益绞在一起,一场1/4决赛打出了决赛的味道。
安赛龙赢了,年终第一悬念基本终结;昆拉武特赢了,上半区彻底开放,谁进决赛都能刷新个人最佳。
石宇奇在训练场看直播,每一个多拍心跳都加快,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动到连加油都不敢大声,生怕影响信号里的那个比分。
冷门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根本原因是男子单打整体水平拉近。
波波夫、拉尼尔、李佳豪这些名字以前出现在签表里都被默认“送分”,现在他们能赢世界前十,靠的不是奇迹,是训练数据、录像分析、体能储备全面职业化。
安东森出局后说“我打得像业余”,其实是对手把他研究透了。
翁泓阳输球后国羽教练组连夜开会,把拉尼尔的发接发录像剪成30秒一段,逐帧回放,找出的问题很直接:翁泓阳接发站位太靠后,被对手抢攻一步,自己节奏全乱。
问题说出来简单,改起来难,因为下一站法国公开赛三天后就开打,留给你调整的时间比外卖配送还短。
安赛龙和昆拉武特的比赛还没打,世界羽联官网已经把“年终第一实时模拟”挂在首页,刷新一次变一次。
球迷盯着看,石宇奇也盯着看。
模拟器不会说谎:安赛龙进四强,石宇奇必须进决赛;安赛龙进决赛,石宇奇必须夺冠;安赛龙夺冠,石宇奇就算连冠也追不上。
每一条都写着同一句话——你的命运,别人说了算。
年终第一到底该奖励“全年最稳”还是“年底最猛”?
如果规则不改,明年还会有人选择“战略性缺席”吗?
来源:深山宁静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