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N手车成主流?巴基斯坦汽车市场迎大转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6:25 2

摘要:这热闹劲儿能延续到晚上,九点半罕萨山上的Karimabad小镇居然还在堵车。

下午四点的巴基斯坦罕萨Aliabad小镇,街上已经热闹起来。

学生们挤在双排小巴里,附近居民坐着带棚三轮车,卡车还在来回拉货。

交警站在路口指挥,时不时吹声哨子。

这热闹劲儿能延续到晚上,九点半罕萨山上的Karimabad小镇居然还在堵车。

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车里不少是日本铃木,还有些二手车被爆改,原装车窗玻璃剩个“残骸”,旁边硬生生换了块新的。

铃木在巴基斯坦的地位真不是一般稳,9月这一个月,铃木就卖了8997辆,比第二名多出去两倍还多。

2025-26财年首季度,也就是7到9月,销量直接涨到19831辆,涨得确实快。

除了铃木,二手车在巴基斯坦也占着关键位置。

它是当地汽车市场第二大品类,卖得比丰田、本田、现代这些品牌加起来还多。

本来想不明白为啥二手车这么受欢迎,后来发现不少人就是图个实惠,而且日本二手小车省油,很适合日常用。

巴基斯坦对二手车进口的政策,这些年真是反复横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保护本土组装企业,直接全面禁止商用汽车进口。

这一禁就出了问题,市场上车子变少,价格还往上涨,消费者想买辆平价车都难。

到了21世纪初,平价车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就给海外巴基斯坦人搞了几个特殊政策。

像GiftScheme、BaggageScheme这些,允许他们进口汽车。

可没想到,不少车通过经销商流进了市场。

消费者选择多了,车价稍微降了点,但本土车企不乐意了,说进口车影响他们销量和投资。

2005年政策松了松,关税降了,进口流程也简化了,日本小型二手车一下就多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2008年本土车企又去游说政府,关税涨了,车龄限制也严了,进口量一下就下来了。

2012年更严格,进口二手车最高车龄从5年缩到3年。

还出台了《汽车发展政策》鼓励本土投资,可即便有新企业进来,车价还是高,选择还是少。

直到2025年9月,政策又有了大变化。

这次允许进口车龄不超过5年的商用二手车,不过在现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加了40%的监管关税,还要求所有进口车符合安全和排放标准。

而且说了,2026年6月30日后取消车龄限制,监管关税每年降10%,到2030财年就降到零。

如此看来,政府这次是想慢慢放开市场,但又怕本土车企扛不住,才搞了个缓冲。

长期的政策保护,没让本土车企变强,反倒让他们养成了躺平的习惯。

巴基斯坦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就说,本土组装商靠着高额关税和监管壁垒。

占着市场主导地位,根本没压力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降低售价。

你看2025年9月的数据,雅马哈摩托车退出了巴基斯坦市场,但整个国家摩托车销量还是涨了。

AtlasHonda靠着CD70摩托车,单月就卖了13万多辆,创了历史新高。

可本土制造的汽车就差远了,过去三个财年,出口量才434辆,出口车型也就那么几款。

消费者对本土车的口碑也不高,大多觉得进口二手车的安全和能效配置更好。

像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这些,本土车很少有,燃油经济性也比不上。

而且长期限制二手车进口,还催生了地下交易,汇款走“哈瓦拉”这种非正式渠道,销售也用现金,绕开了正规流程。

海外侨民的进口政策也被滥用,不少车先运到阿联酋这些地方,再转到巴基斯坦,规避监管。

最近巴基斯坦和IMF达成共识,要取消GiftScheme和BaggageScheme。

只保留TransferofResidence,但会加严格审核,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在不少人想知道,政策变了,车价会不会降?短期内怕是降不了。

40%的监管关税,再加上汇率波动、进口商要赚差价,进口二手车成本还是高。

所以很多人可能会等一等,想等到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时候再买。

等关税慢慢降下来,受冲击最大的可能就是本土的铃木。

巴基斯坦本土汽车销量里,1000cc及以下车型占了不少,这部分主要是巴基铃木的天下,而进口二手车主力也是这个排量的。

像丰田Vitz、本田Fit这些日系车,到2028年关税降到20%的时候,肯定会和本土车型直接竞争。

到2030年关税归零,本土市场就要面对全球竞争了,那些适应不了的组装商,可能会丢了市场份额,甚至退出。

给汽车做座椅、电池、轮胎这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也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

但竞争也不是全是坏处,它能逼着本土组装商升级生产线,提高安全标准,引入更省油的技术。

而且和进口相关的认证、检验、物流、售后这些领域,说不定会冒出新的就业岗位。

那些愿意去做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研发的供应商,也可能找到新机会。

说到底,巴基斯坦二手车进口的转向,不只是政策的调整,更是给本土汽车行业提了个醒。

总靠着保护躺平是走不通的,只有主动去适应竞争,提升自己,才能在市场里站稳脚跟。

来源:奇史怪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