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1日上午10点,科威特南部油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SP-174钻井队的钻机开始轰鸣。中国石化在中东市场的首个钻井大包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2025年8月21日上午10点,科威特南部油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SP-174钻井队的钻机开始轰鸣。中国石化在中东市场的首个钻井大包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经过23天的紧张施工,BG-2365井顺利完成,较合同期限提前61天投产创效。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在中东高端市场的新承包模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灰岩、页岩与砂岩交错分布的地下复杂地质中,中国石化用23天的高速优质钻井,在中东高端市场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01 市场突破:从中东高端市场日费制向总包模式转型
科威特南部钻井大包项目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在中东市场的全链条总包服务首次尝试。这一项目成功转型的背后,是中东石油公司为压缩开发成本、提升施工效率,逐渐将作业模式由日费制转向总包型的行业趋势。
2024年9月,中国石化成功中标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OC)的212口钻井大包项目,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派出SP-174、SP-186两支队伍参与施工。
这一项目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钻井合同,更意味着中国石化将承担从钻井设计、钻井液、固井到后续服务的全流程作业。
日费制与总包模式有本质区别。在日费制下,作业公司按日收取服务费用,风险主要由甲方承担;而在总包模式下,作业公司对项目有更大自主权,同时也需对施工效率和安全负更大责任。
中东市场向来是国际一流油服公司的“竞技场”,甲方施工标准极高。成功进入这一市场,表明中国石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2 技术亮点:四大开次实现“一趟钻”关键技术突破
BG-2365井作为科威特石油公司部署的一口四开预制井,设计井深6432英尺,实际完钻井深6438英尺。
该井所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灰岩、页岩与砂岩交错分布,断层活动频繁,井漏与气侵风险突出。
面对复杂地质挑战,石化机械江钻公司提供的钻头钻具一体化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公司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判,优选钻头钻具产品并制定个性化施工方案。
高性能钻头与等壁厚大扭矩螺杆钻具的应用,助力该井实现四个开次全部“一趟钻”,大幅提升钻井时效。
“一趟钻”技术是指在一个开次中,使用一套钻具组合完成钻进,无需起下钻更换钻具。这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显著降低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概率。对于大包项目而言,时效提升直接转化为成本优势,有效控制了大包成本。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钻头产品曾在科威特北部区块创下平均机械钻速同比提升21.8%的纪录,实现了直井段最快钻速108.6英尺/小时,为南部项目的技术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03 管理创新:“大兵团”协同作战凸显整合优势
科威特南部钻井大包项目采用“大兵团”协同模式,在同一区块集中优势队伍,实现各单位高效协同、后勤保障迅速响应。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去各自为战的传统服务方式,将钻井设计、钻井液、固井等专业部门整合成一个高效运行的整体。
项目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严格执行每日生产安全会议制度,认真识别作业中的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技术专家每日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通过集体研判制定合理的技术指令,并根据现场情况动态优化。
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一井一策,一开次一方案”的精细化管理办法。关键作业前实施技术安全交底,施工中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作业许可与风险研判制度,全面排查隐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沟通机制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建立全天候沟通机制,就技术方案、资源调配等方面深化协作。这种高效的沟通渠道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资源共享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装备车辆共享、油基泥浆重复利用和一体化管理等多重举措,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使整体项目优势持续凸显。
目前,科威特南部钻井大包项目后续仍有211口井的施工任务。BG-2365井的成功只是开端,中国石化在中东高端市场的征程才刚刚起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石化在中东市场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验证,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中国石化将继续凭借其技术整合能力和精细化项目管理,在国际高端油气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油气兵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