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现在想的还是找个高薪工作或者拼命加班升职加薪,那你可能永远都赚不到真正的第一桶金,因为你还是在用时间换钱的线性思维,这条路的天花板你踮点脚就可以碰到了。
如果你现在想的还是找个高薪工作或者拼命加班升职加薪,那你可能永远都赚不到真正的第一桶金,因为你还是在用时间换钱的线性思维,这条路的天花板你踮点脚就可以碰到了。
真正赚到第一桶金的人,思维是指数型的。他们不是在找一份工作,而是在设计一个商业模式;他们出售的不是自己的时间,而是一份可以复制n份的产品或服务。
2025-10-14 16:44·夜聽心語
如果你现在想的还是找个高薪工作或者拼命加班升职加薪,那你可能永远都赚不到真正的第一桶金,因为你还是在用时间换钱的线性思维,这条路的天花板你踮点脚就可以碰到了。
真正赚到第一桶金的人,思维是指数型的。他们不是在找一份工作,而是在设计一个商业模式;他们出售的不是自己的时间,而是一份可以复制n份的产品或服务。
你是在地上捡别人掉落的硬币,还是自己动手造一台哪怕很小但能24小时运转的印钞机?
这篇文章绝对是你在赚钱认知上最值的一笔投资,接下来我们要深度拆解的这本书是罗凯的《从0到1赚到第一桶金》,我敢说只要你认真看完,你会对赚钱这件事有一个翻天覆地的看法,这不是一本教你怎么省钱、怎么找工作的书,这是一本教你如何给自己打造一个赚钱系统的操作手册。
今天我们就挑出这本书里最核心最颠覆的3个要点给你讲深讲透,保证你看完就能用
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那么努力,却总觉得钱不够用、总觉得赚钱特别累,根源就在于我们绝大多数人从上学到工作,被灌输的思维模式是【线性增长】的。
什么叫线性增长?
就是你干一个小时的活拿一个小时的钱,你这个月业绩好下个月工资多点,你的收入和你的时间投入是严格的1:1关系。你一天只有24小时就算你不睡觉,你的收入天花板也就在那里,非常低。
书里举了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也是罗凯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刚毕业的时候进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做项目,他发现自己是最拼的那个,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收入确实比同龄人高一点。但他很快发现他的上司,那个看起来没他拼的项目经理,收入是他的好几倍,而且好像还比他轻松。他一开始以为是职位高,后来他才想明白这不仅仅是职位问题,而是商业模式的根本不同,他自己出售的是纯粹的时间和技术,公司买断他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来干活,他无法同时为两家公司工作,他的时间无法复制。
他的上司出售的是什么?是解决方案、是方法论、是可复制的项目管理流程,上司需要花时间培养他,但一旦他上手了,上司就能同时管理好几个像他这样的员工去做项目,上司的收入不再仅仅来源于自己投入的时间,更来源于他管理的这个系统产生的总价值,这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时间复制。
这本书把这个核心点捅破了你的第一桶金不是攒出来的,而是你设计了一个复制系统之后长出来的,那具体怎么设计呢?
罗凯在书里给了非常实操的路径:他说你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搞个多么庞大的商业计划,你就审视你自己,你有什么技能知识经验甚至是爱好是你可以把它产品化的。比如说你是个特别会做PPT的人,线性思维是我去接私活一个PPT,收300块我得花5个小时,那我时薪是60块,天花板极低。那指数思维是什么呢?是我能不能把我做PPT的技巧模板心法录制成一套视频课程,我开发这个课程可能投入了100个小时,但只要课程做出来我就可以把它放在平台上卖,99元一份卖出去100份我的收入就是9,900元,而我后期几乎不需要再投入额外时间。我这100个小时的投入就被复制了100次,1000次这就是在造一台小印钞机。
再比如你特别会做饭,线性思维是我去兼职当私厨,做一顿饭赚200,
指数思维是,我能不能把我最拿手的20道菜写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电子菜谱或者拍成短视频教程设置成付费专栏,或者我能不能做一个针对厨房小白的付费社群,每周分享新菜谱解答大家的问题,这样我的一份知识就可以服务成百上千的人。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我觉得我没什么可以产品化的特长,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误区。罗凯在书里强调,每个人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知识缺口,你会Excel比你不会的人就是你的市场;你特别会给孩子做营养早餐,对于天天发愁的妈妈们来说你就是专家;你打游戏打得好你的攻略就是价值,关键不在于你的技能有多高精尖,而在于你能否把它封装成一个标准化的、可以交付的产品。
这本书的前面几章就是在手把手的带你完成这个自我盘点和产品化的过程,他会给你一堆清单和问题引导你找到那个属于你的可以复制的价值点,这一步是从0到1最最关键的一跃,是从打工人思维切换到创业者思维的起点,所以第一部分我们核心记住一句话:想要破局,先别想着怎么更努力的卖时间,而要思考如何把你的价值装进一个可以无限分发的容器里。
第一点我们讲到了赚钱的核心心法是要从卖时间切换到卖产品,打造你的时间复制机。理解这一点你的认知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但光有想法不够,具体第一步该怎么迈出去很多人就卡死在这里了,想的很大,但一动起来就害怕,总觉得资源不够能力不足条件不成熟,没关系这本书的第二个要点,就是专门治这种启动困难症的,这个方法能让你的搞钱项目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跑起来,大大降低你开始的恐惧感。
现在你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打造自己的印钞机了,比如你想做我前面说的那个教人做PPT的课程,这时候最危险的举动是什么?是你一拍大腿我要做中国最牛的PPT课程,然后开始列大纲发誓要录100节视频课,涵盖所有高级技巧,准备闭关半年搞个惊天动地的大作品。罗凯在书里说如果你这么做,99%的概率会失败。为什么?因为你会陷入无尽的准备和内耗之中,过程中没有反馈没有收入,动力会急速耗尽,更可怕的是你花了半年时间做出来的完美产品,可能根本就不是市场想要的,这就好比你想开一家餐馆,你不是先搞个餐车去街上卖卖看哪种口味最受欢迎,而是直接租个大门店,花巨资装修请一堆厨师把菜单搞出200道菜,一旦开业发现招牌菜没人点,那就直接凉凉了。
那聪明人怎么做?书里引用了很多互联网领域非常知名的案例:比如某滴最早起步的时候不是在所有城市铺开而是在北京,最开始甚至都不是用APP,而是通过电话叫车验证线上叫车这个需求到底成不成立;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功能极其简单,就是免费发短信,什么朋友圈支付小程序统统没有。这个方法就叫最小可行性产品,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原理特别简单。用最小的成本做出一个包含核心功能的产品原型,快速扔到市场上测试,根据反馈快速调整。
我们把它套回到普通人搞钱上该怎么做?还是那个PPT课程的例子,你的完美产品可能是100节高清视频课加精美的PPT模板加线上答疑社群,那你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可以是什么?
它可以是你先只做一节30分钟的直播课,主题可以叫告别丑PPT,3个万能模板让你的汇报瞬间高级,然后你到各个社群朋友圈某红书去发个海报,象征性的收9.9元甚至免费,但限前50人。你看这个动作的成本极低,你只需要准备一节直播课的内容,但它的价值巨大无比。第一你通过有没有人报名直接验证了教人做PPT这个需求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9.9都没几个人报那你可能就得重新思考方向了;第二上课的时候你可以直接问学员你们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最想学什么,这些反馈就是你下一步做课程最真实的指南针,保证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市场想要的;第三如果有学员觉得超值,他们就成了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会帮你传播;第四快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有了正反馈信心就来了。
罗凯在书里分享了他自己做知识付费的起步就是这样,他不是先花几个月写本书,而是先把他关于个人商业模式的心得做成一个简单的PPT,在一个小社群里做了一次分享,分享后大家的提问和好评让他清晰的知道哪些点最能打动人心,这才决定把它扩展成一门课进而又写成了这本书。你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他那个PPT分享的迭代和放大,所以当你有一个想法时别追求完美、追求完成和反馈。
你想开个烘焙工作室,能不能先从一个微信接龙团购开始?你想做穿搭博主,能不能先坚持日更一周视频看看效果?这个MVP策略能极大的降低你的启动成本和心理负担,让你从空想家立刻变成行动派。这本书用了整整两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定义你的MVP,如何选择测试渠道,如何解读用户的反馈,并提供了多个不同行业的案例,这套方法是把你从想赚钱推到开始赚钱这个阶段最有力的推进器。
第二部分我们解决了启动的问题,用MVP小步快跑让我们的赚钱项目能够低成本的赚起来,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非常兴奋,觉得曙光就在眼前了,但是罗凯在书里提醒我们,从一个能赚点小钱的项目到一个真正能成为第一桶金的稳定可持续的系统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坎,很多项目就死在这里做不大甚至做着做着就没了,为什么创始人成了系统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第三个要点是决定你的小印钞机能否变成自动化印钞厂的关键,也是最反人性的一步,你的MVP测试成功了,你的小课程或者小产品开始有稳定的订单了,一个月能赚个几千块甚至一两万了,恭喜你到这时候一个新的更隐蔽的陷阱出现了。
你变得越来越忙,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你,你是客服你是技术你是产品经理你是营销总监,你确实不再为老板打工了,但你成了你自己这个艺人公司的奴隶。你的收入确实不靠工资了,但他依然和你的时间深度绑定,你停下来收入就停掉,这本质上还是一种高级打工,只不过老板是你自己。
罗凯在书里指出这根本不是从0到1赚到第一桶金的终点,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真正的飞跃在于你能不能让这个业务在即使你不在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甚至增长,换句话说,你要给你的印钞机编写一套自动运行程序。
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海底捞,他的服务为什么能那么出名?是因为张勇一个人特别能服务吗?不是,是因为他打造了一套服务系统和激励机制,使得任何一个海底捞的员工在这个系统里都能自发的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系统决定了输出的下限,而优秀的个人只是在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上限。
那我们的小业务怎么打造系统?核心就是几个字:标准化可替代。比如说你做的PPT课程现在卖的不错,每天你要花3小时回答各种售前售后问题,这就是瓶颈。怎么系统化?第一,标准化流程:把用户常问的问题和答案写成一份详细的常见问题解答文档,这就是在把你的客服能力标准化;第二工具化:购买或使用一个简单的客服机器人工具,让用户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回复解决,复杂问题再转给你,就是用工具替代一部分你的工作;第三模板化:你发现很多用户买课是为了做工作总结PPT,那你是不是可以开发几个针对不同总结场景的模板套餐作为增值产品,这样用户不需要再来问你该怎么套用,直接买模板套餐就行了。
你把个性化的咨询变成了标准化的产品,再进一步,当你的业务量再大一点,你可以考虑把客服工作外包给一个兼职大学生,你只需要把那份常见问题解答文档给他培训一小时,他就能上手。这时候你就把客服这个岗位从你身上剥离出去了。这个过程就是一步步的把你自己从具体的执行事务中抽离出来,你的角色从一个业务员转变为一个系统架构师,你的工作不再是亲自去捡硬币,而是去优化印钞机的流水线,让它的效率更高,能印出更多更稳定的硬币。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几乎都在讲如何搭建这个系统,包括如何设计工作流程,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如何在早期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外包等方式来解放自己,这一步是反人性的,因为他要求你从自己擅长和熟悉的具体事物中跳出来去做那些看起来虚的管理和设计工作,但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你才真正拥有了一个资产而不是一份活。
我们来快速总结一下,这期超干干货的精髓:罗凯的《从0到1赚到第一桶金》这本书给我们普通人指了一条特别清晰的路径,首先他帮我们把认知搬了过来,从想着怎么高价出卖自己的时间转变为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复制时间的商业模式,这是道的问题;接着他给了我们一个启动的利器,用最小可行性产品的策略绕过启动恐惧,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去市场试错,拿到真实反馈,这是数的问题;最后他指明了做大的关键在项目有起色后一定要有意识的打造一个不依赖能人的系统,把自己从执行者解放为设计者,让业务真正成为一个能自行运转的资产,这是法的问题。
这本书它告诉你你要改变思维,它更是一张详细的施工图,,告诉你怎么打地基怎么砌墙怎么封顶,他把那些看似只有商业天才才懂的奥秘拆解成了我们每个普通人只要照着做就能一步步向前挪的具体台阶,真正的第一桶金不仅仅是银行卡上数字的变化,更是你赚钱模式的彻底升级,从锄头到印钞机的飞跃。
这条路不容易,需要学习需要行动需要不断试错,但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指数型思维并开始实践,你会发现你看到的商业世界和赚钱机会将和过去完全不同。
来源:夜聽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