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功学大师杨涛鸣一根头发卖6万,竟然还有不少人争着买”的“史诗级笑话”之所以会发生,既是骗子骗术够系统,也是被骗者够焦虑。把责任全推给“傻子太多”或“骗子太坏”都流于片面,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两者如何被“时代情绪”焊在一起。
“成功学大师杨涛鸣一根头发卖6万,竟然还有不少人争着买”的“史诗级笑话”之所以会发生,既是骗子骗术够系统,也是被骗者够焦虑。把责任全推给“傻子太多”或“骗子太坏”都流于片面,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两者如何被“时代情绪”焊在一起。
一、骗术拆解:一条工业化“造神”流水线
1. 精准画像,先抓“痛点”再抓“痒点”
杨涛鸣团队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中小企业主、微商、直销员、刚被裁员的白领等“高焦虑+高现金流”人群——他们最想“翻身”,手里又刚好能刷出几万块信用卡。课程广告永远打“负债逆袭”“三个月换车”“半年买房”,直接挠的是“快速致富”的痒点。
2. 三级产品阶梯,把“希望”拆着卖
· 680 元“体验课”——降低门槛,先建立信任。
· 3.98 万“总裁班”——植入“投入越大,回报越大”心理账户。
· 30 万~300 万“弟子班/合伙人”——把“成功”升级为可以层层分销的“标的”,老学员拉新拿 40% 提成,形成传销自循环。
· 头发、白纸、布娃娃正是在最高阶“弟子闭门会”上出现的“圣物”,买的是“与神同框”的身份证明,6 万元相当于“投名状”。
3. 封闭场景+精神操控,让理性宕机
酒店封闭三天两夜、灯光音乐、群体鼓掌、高声呐喊、饥饿营销,一套组合拳下来,大脑负责理性判断的“前额叶”被疲劳和情绪淹没,人就会进入“顺从”状态。心理学上叫“群体去个体化”,邪教、传销都在用。
4. “造神”话术,把个人崇拜量化成可流通商品
头发 =“宇宙能量载体”;白纸 =“吸金图腾”;布娃娃 =“守护灵”。给抽象的成功学一个可以触摸的符号,也就给学员一个“我离成功只差一件圣物”的幻觉。
二、被骗者侧写:不是“傻”,而是“急”
1. 社会时钟加快,焦虑被做成杠杆
房价、裁员、阶层固化……“30 岁财务自由”成了公共 KPI。当正规教育、职场晋升无法给出确定性,“捷径”就成了刚需。成功学大师只要把“确定性”演得足够像,就能成交。
2. 认知偏差被系统喂养
· 幸存者偏差:台上站的都是“买了头发年入百万”的托儿,台下自然相信“我也行”。
· 损失厌恶:已经砸了 30 万课程费,再花 6 万买根头发就能“拿到能量”封顶,不然前面的钱白扔——越陷越深。
3. 社交货币效应
在弟子班圈子里,晒“大师头发”= 晒“我混到了顶级圈层”。6 万买的是社交门票,跟年轻人买奢侈品 Logo 同理。只是奢侈品牌至少给你真包,成功学大师给的是“空气包”。
三、监管与土壤:为什么能连割 6 年?
1. 打“培训”擦边球,违法成本低
公司注册的是“教育咨询”,交 3 个点的增值税,却干着“精神传销”的活。市场监管、教育、人社多头管,结果多头都不管。
2. “成功学”需求侧依旧旺盛
杨涛鸣倒下了,直播间里“财商课”“短视频带货训练营”接过棒,同一套话术换个皮囊继续卖。只要“阶层跃迁”的焦虑还在,流水线就不会停工。
四、结论:把“愚昧”简单归因,本身就是一种懒惰
把受害者一棍子打成“蠢”,则忽视了社会情绪、心理学机制、监管缺口的多重共振;
把骗子一棍子打成“坏”,则看不到背后高度产品化、流程化、甚至数据化的“现代诈骗工业”。
真正该问的不是“为什么有人信”,而是为什么“快速成功”成了公共信仰,且竟然是靠 6 万一根的头发来背书?
五、给普通人的三点防割指南
1. 看到“封闭酒店+高分贝音乐+群体喊口号”组合,立刻拉响警报,99% 是套路;
2. 凡是把“成功”与“买某件物品/某级课程”强绑定的,都是卖符号,不是卖技能;
3. 真赚钱的信息永远小范围流通,能大喊“年入千万”且让你当场刷卡的,基本盯的是你卡里的余额。
一句话总结:
“头发 6 万”不是傻子遇到骗子,而是焦虑遇到工业——把希望做成 SKU,把信仰按根卖。
在现实生活中,您还见过哪些类似“一根头发卖6万”的事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宝贵观察和思考。文章和视频如果能入您法眼,请用您带有余香的手,关注、推荐、点赞或转发,让我们一起携手,让心理学关爱更多人!
来源:全员心理关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