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必看:小创新撬动大市场——一杯冰凭啥能成夏季爆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14:03 1

摘要:为什么一杯冰能火遍全网?不是因为“好喝”,而是因为“好讲”。本文试图打破“爆款=运气”的认知惯性,从产品叙事、用户参与到社交传播机制,重新定义小创新如何撬动大市场。

为什么一杯冰能火遍全网?不是因为“好喝”,而是因为“好讲”。本文试图打破“爆款=运气”的认知惯性,从产品叙事、用户参与到社交传播机制,重新定义小创新如何撬动大市场。

夏日的余温尚未完全消散,随着国庆假期落下帷幕,国内多数地区的夏天已悄然退场。不知道你今年夏天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午后烈日炙烤,当你冲进便利店想寻一杯冰饮解渴时,目光却绕过了常买的可乐与茶饮料,径直拿起了那杯装满纯冰的透明容器——没错,正是今年夏天爆火的“冰杯”

你当时是如何解锁它的?是搭配柜台的现磨咖啡,30秒就get一杯冰美式?还是选了小包装奶茶原液,倒一半进去,刚好调出不甜不腻的冰奶茶?亦或是单纯纠结花钱买冰值不值,犹豫半天最终没下手?

其实不止你,今年夏天,无数人都在便利店与冰杯撞个正着,有人为它放弃了溢价的网红雪糕,有人靠它解决了想喝冰饮却不够冰的烦恼,甚至有家庭用户一次买四五杯,搭配大瓶装果汁招待客人。但你或许没细想:一杯看似只有冰的简单产品,为何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夏季饮品市场中杀出重围?它背后藏着哪些用户需求的密码,又给整个饮品行业带来了哪些新变量?

接下来,我将从市场现象、用户需求、产品定位、商业模式到未来趋势,一步步拆解冰杯的爆款逻辑——或许能帮你看清这匹夏季黑马背后的商业本质。

市场现象锚点

2025 年夏季,国内线下零售终端的冷藏柜出现「陈列重心转移」,原本位于冷藏柜中层的预包装饮料(可乐、茶饮料等)、顶层的网红雪糕,部分被透明杯装纯冰产品(下称‘冰杯’)取代,冰杯多占据冷藏柜1.5-1.8米高的黄金视觉位,且搭配醒目标签,成为终端优先推荐的夏季品类。

数据显示,夏季午后的零售终端,约30%用户在选购时会优先拿起冰杯,再搭配其他品类,部分用户选择“冰杯+袋装便携饮品”,部分用户选择“冰杯+现制饮品”,甚至有用户单独购买冰杯后,搭配自带的瓶装水,形成即时冰饮。

与传统夏季品类相比,冰杯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不依赖固定配方(如巧克力味雪糕、柠檬味饮料),用户可自主定义最终饮用口味;既能适配单人即时饮用(如通勤路上配咖啡),也能满足多人共享(如家庭聚会配大瓶装果汁);单价多集中在2-4元区间,低于多数网红雪糕和预包装饮料,且性价比可通过搭配自有饮品进一步提升。用户需求深度拆解

需求分层

用户画像

用户旅程地图

以 【便利店购买冰杯】为例,拆解冰杯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产品定位:从 “单一产品” 到 “消费解决方案载体”

打破传统饮品的标准化陷阱

传统夏季饮品的核心局限是标准化——品牌方定义口味、容量、饮用场景,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具体表现为:

口味固化:某品牌可乐的甜度系数为12(行业通用指标),无论用户喜欢甜或淡,都只能选择这一种容量僵化:多数预包装饮料为500ml,单人喝易浪费、多人喝不够场景绑定:雪糕被定义为休闲零食,无法适配通勤时解渴、早餐时搭配咖啡等场景

而冰杯的定位突破在于:不做 “成品饮品”,而是做 “饮品定制的核心载体” ——通过 “冰杯 + 任意液体” 的组合,将 饮品定义权从品牌方转移给用户,实现用户需要什么口味,就搭配什么口味;用户需要什么场景,就适配什么场景。

这种定位的本质是解决用户的隐性权力诉求——夏季饮品消费中,用户不仅需要降温解渴的功能,更需要我的饮品我做主的掌控感,而冰杯恰好满足了这一诉求。

冰杯的不可替代性量化

产品经理常用“用户价值=功能满足度×场景适配范围-使用成本”衡量产品价值,套用冰杯与传统品类对比:

通过公式可见,冰杯的用户价值显著高于传统品类,这也是其能成为爆款的核心原因——用户用更低的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功能满足与场景适配。

冰杯的护城河构建

商业模式:B端与C端的双赢闭环

零售终端(B)为何愿意主推冰杯?

用户(C)为何愿意为冰买单?

冰杯如何实现低成本、高盈利?

冰杯对饮品行业的重构逻辑

场景边界与行业延伸

场景拓展:从夏季到全季节,从线下到线上

全季节场景

冬季场景:推出温杯(可装40-50℃温水的杯子),搭配热饮原液,解决冬季想喝热饮但不想等加热的痛点过渡季节(春秋):推出常温杯(可装常温液体),搭配调味原液,满足“轻调味饮品”需求

线上场景

推出10杯、20杯装家庭冰杯,采用保温箱+干冰包装,线上销售,主打家庭储备冰杯DIY套装,线上销售【冰杯+风味颗粒+便携吸管】的套装,搭配线上搭配教程,吸引年轻用户在家自制特调饮品

行业延伸:从饮品到餐饮零食的跨界融合

餐饮行业

汉堡店推出【冰杯+可乐原液】的组合,用户可自主控制可乐的冰量,避免可乐太冰刺激肠胃火锅店推出【冰杯+酸梅汤原液】,且冰杯可重复加冰(免费续冰),解决吃火锅喝热饮易上火的问题

零食行业

推出【冻干水果+冰杯】套装,用户将冻干水果倒入冰杯,加入气泡水,即可制成水果冰饮,实现零食与饮品的跨界与无糖零食品牌合作,推出【冰杯+无糖酸奶原液】组合,主打低卡健康,适配健身人群需求

冰杯“智能化”升级

智能冰杯内置温度传感器,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提示用户冰融化程度(如冰已融化50%,建议尽快倒入饮品),且APP可记录用户搭配偏好(如每周三买冰杯+奶茶原液),推送相关优惠在写字楼、学校设置智能冰杯终端机,用户扫码选择容量、是否加风味颗粒,终端机即时制冰、封装,20秒取杯。结语

冰杯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产品精准捕捉用户隐性需求的典型案例。在夏季饮品消费中,用户的显性需求是降温、解渴,而隐性需求是口味自主掌控、高性价比、场景适配灵活等,冰杯恰好通过载体化定位满足了这些隐性需求。

未来,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进一步觉醒,更多行业可能出现冰杯式创新,从标准化产品转向用户定义的载体化产品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