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唠个实在的,南方的朋友应该都有这体验:天热的时候点杯奶茶,付款页面转了半分钟才跳出来,等下单成功,想加的珍珠都没了;刷短视频刷到兴头上,突然卡成“PPT”,再点开已经不是刚才那一段了;更气人的是抢演唱会门票,明明手指都按酸了,结果屏幕上跳出“已售罄”,朋友
咱先唠个实在的,南方的朋友应该都有这体验:天热的时候点杯奶茶,付款页面转了半分钟才跳出来,等下单成功,想加的珍珠都没了;刷短视频刷到兴头上,突然卡成“PPT”,再点开已经不是刚才那一段了;更气人的是抢演唱会门票,明明手指都按酸了,结果屏幕上跳出“已售罄”,朋友说他比你晚戳半秒都抢到了——你说这亏不亏?
其实这些糟心事儿,不是咱手机不行,也不是网不好,根子在“算力”上。简单说,算力就是“计算的能力”,咱们用手机、电脑干的所有事,都得靠它。以前的算力就像老街上的邮局,寄个东西要先送到邮局,再慢慢转运,等收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但最近工信部放出个大消息,要搞“毫秒用算”,这玩意儿一出来,以后咱的生活,怕是要彻底跟“慢”说拜拜了。
可能有人一听到“毫秒用算”,就觉得是啥高大上的词,听不懂也不想听。别急,我用南方人常说的“便利店”打个比方,你立马就懂了。以前的算力,像“大超市”,都开在城市边缘,你要买东西(用算力),得开车过去,来回花不少时间;现在要搞的“毫秒用算”,就是在你家楼下、公司旁边开“小便利店”,你一需要,下楼就能买,根本不用绕远路。“毫秒”就是千分之一秒,意思是你一调用算力,它千分之一秒内就能响应,比你眨下眼睛还快。
为啥工信部要花大力气搞这个?因为现在的日子,早就离不开“快”了。你看,现在路上跑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要在瞬间认出红灯、行人,晚0.1秒都可能出事儿;医生搞远程手术,操控机器人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开刀,延迟超过1毫秒,手术刀的动作就跟不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就连以后的元宇宙,你在里面跟朋友握手、聊天,要是慢半拍,体验直接拉胯,根本没法沉浸。
不光是高科技,咱普通人的日常也早被“慢算力”拖了后腿。家里的智能音箱,喊一声“小度小度”,它愣两秒才答应,跟“耳背”似的;用手机导航,明明前面堵了,地图过了半分钟才提示“请绕行”,等绕过去都迟到了;就连孩子上网课,老师讲着讲着突然卡屏,再恢复的时候,知识点都漏了一大截。这些事儿,说大不大,但天天遇上,真能让人憋一肚子火。
更重要的是,“毫秒用算”不是只改“速度”,还能催生出一堆新机会,跟咱们的饭碗、钱包都有关系。前几年互联网火的时候,催生了外卖骑手、直播带货这些新活儿;现在“毫秒用算”来了,新职业只会更多。比如每个社区都要建“小算力站”,就需要人来管、来维护,这就是“社区算力管理员”,不用啥高学历,学门技术就能干;还有,以后远程办公会更普及,你就算住在县城,也能给一线城市的公司做设计、写代码,不用再背井离乡挤地铁。
可能有人会说:“这跟我有啥直接关系?我又不搞高科技。”那你就错了。等“毫秒用算”普及了,咱点奶茶付款秒跳页面,加啥料都来得及;抢票不用靠“玄学”,手速够快就能中;孩子上网课再也不卡,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能听清;就连家里的扫地机器人,都能根据你回家的时间,提前算好路线,等你进门,地板亮得能反光。
还有消费上的变化,以前网购,商家总说“个性化推荐”,结果推的都是你不喜欢的,因为算力慢,没法实时分析你的喜好。以后就不一样了,你刚刷到一件衬衫,下一秒购物软件就推同款式、同颜色的,连尺码都给你选好了,比你自己还懂你。退货也方便,拍个视频上传,算力瞬间识别有没有损坏,立马退款,不用等商家“审核三天”。
有人担心:“技术发展这么快,会不会让很多人失业?”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就像以前没有外卖骑手,现在全国有几百万;以前没有直播运营,现在这活儿抢着干。“毫秒用算”会淘汰那些“慢效率”的活儿,比如以前的电话客服,可能会被秒响应的智能语音替代,但会生出更多新活儿,比如教老人用“超高速智能设备”的讲师,帮小商家搭建“快算力系统”的技术员,这些都是普通人能做的。
而且咱国家搞“毫秒用算”,不是“拍脑袋”,是有实打实的基础。现在咱国家的数据中心占全球30%以上,5G基站占全球60%多,就像盖房子,地基已经打牢了,现在只是往上盖楼,肯定比别人快。这波“算力升级”,不只是科技公司的事儿,更是咱国家在科技领域“往前冲”的机会,咱们普通人跟着沾光,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说到底,“毫秒用算”不是啥“高大上的噱头”,而是让咱的生活更顺、更方便的“小帮手”。它不用咱懂技术,不用咱花大钱,只需要等它慢慢普及,就能让咱告别“卡壳”“延迟”“慢半拍”,过上更痛快的日子。
你想想,等“毫秒用算”真的来了,你最想先解决生活里哪件“慢事儿”?是刷视频不卡,还是抢票不慌,或者是智能设备秒响应?欢迎在评论区跟我唠唠~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生肖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