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番朝鲜的"黑科技"可真不简单,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举办的阅兵式上,一辆造型别出心裁的火箭炮车缓缓地驶过了阅兵的广场,其车头的造型都像美国的海马斯一样,而它的发射模块却活脱脱的就是中国的SR5的双胞胎兄弟啊!。这一“中美合体”的操作,彻彻底底地把外界的军事观察
此番朝鲜的"黑科技"可真不简单,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举办的阅兵式上,一辆造型别出心裁的火箭炮车缓缓地驶过了阅兵的广场,其车头的造型都像美国的海马斯一样,而它的发射模块却活脱脱的就是中国的SR5的双胞胎兄弟啊!。这一“中美合体”的操作,彻彻底底地把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看傻了眼:先把一大一小的两军“合体”了,继而把美军的“后院”也给“合体”了!这不是把“中美合体”搞得更加“高深”了吗?这也不是把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搞得更加复杂了吗?这不就是把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的“两难”推向了一个更加的“两难”了吗?但看得出中方对此似乎很是“满足”,而美方则似乎也对此“无可奈何”!
这玩意儿用的是6×6卡车底盘,车头加了装甲防护,明显学了海马斯保命的设计。但后边两个并排的发射模块暴露了真实身份——跟中国SR5一样能装两种弹药,火力密度直接翻倍。一辆车就能打出60管122毫米火箭弹,比中美两国的同类型号还猛。
朝鲜的弹药组合堪称“实用主义”的至尊范例,几乎将每一款武器都能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杀伤组合来,令人叹为观止。借助老式的冰雹火箭炮的既有库存,就能直接装配122毫米的火箭弹,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而240毫米的制导火箭弹,就能将敌人的防空阵地打的“五米之内”都能命中,其杀伤力可想而知;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还能将火星-11丁战术导弹装配上去,射程可达250公里,从三八线就能将首尔给“点”了!
韩国国防部连夜开会分析这套装备,发现朝鲜走了条捷径。不追求全面超越,而是专攻“首波饱和打击”,一辆车60管齐射的火力顶得上一个连,专挑对手反应不过来的时候下重手。这种思路像极了朝鲜的作战风格——快准狠,不求完美但求致命。
但这套系统的漏洞也相对明显。可惜其发射架又不具备自装填的功能,一打完就要等装填车的到来将其补上一轮的弹药,这就使得我们最容易被对方的反击打的措手不及。
与中美等数字化网络的火控系统相比,我们的火控系统也只能算是“走在前面”而已,真正的打起来就难免会因为协同作战的力度和效率的差距而吃亏的。
与中美同类的火箭炮相比,这款朝鲜的新型火箭炮更像是一款“特化的杀手”,它的存在更像是对某一特定的战场形势的“专门的应对”而非一款全面性的重型火箭炮,其火箭弹、反舰导弹、巡飞弹等多种弹种的都能精准地“一箭中五雕”地打中靶子。
其凭借先进的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的支撑,不仅打得准,就跑得也快.。采用将有限的技术资源都集中地“投入”到了对核心的“威慑”上手段,朝鲜的导弹战略就实现了对最大范围的“最低成本”的威慑。
但其真正的精髓就体现在了它的“模块化”的设计上,能将其各个组成部分灵活的组合、分离、升级、扩展,从而使其具有了极高的灵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升级性等优点。
其发射箱的整体吊装设计也极大地提高了了武器的换弹效率,仅仅5分钟就能将全副的装弹装备全部换下再打,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出击效率和作战的威力。
可传统的火箭炮换弹都要半小时以上才可上阵,早就被相对应的反炮兵的雷达早就给锁定了。通过暂时的撤退、地形的转换和战场的调整等战术手段,能大大地提高部队的生存率,取得更大的战略战术的战果。
随着半岛的能耗结构逐步的转变,不断的推进新的能源消费形式的发展,对原有的大量的火力发电的需求也就相对的降低了,从而使得半岛的火力平衡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朝鲜靠数量堆火力,现在玩起了精准打击,240毫米制导火箭弹配上战术导弹,重要军事基地和指挥中心都悬了。韩国刚买的爱国者系统面对饱和打击照样头疼,拦截弹可比火箭弹贵多了。
朝鲜军工这步棋走得妙。没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盯着对手软肋打。用成熟技术组合出实用装备,既避开制裁限制又形成有效威慑。下次阅兵说不定能看到更惊人的融合创新——毕竟挖透中美技术精华的路子,才刚刚打开。
来源:三金武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