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居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近日,在牟平区红十字会支持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占青、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姚宝洪、急诊科护士长尹丽达等多名医护人员组成急救知识宣讲团,零距离走进牟平区党委办公室、牟平区公安局特警巡警大队、牟平一中、牟平实验中
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居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近日,在牟平区红十字会支持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占青、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姚宝洪、急诊科护士长尹丽达等多名医护人员组成急救知识宣讲团,零距离走进牟平区党委办公室、牟平区公安局特警巡警大队、牟平一中、牟平实验中学、武宁中学、鲁东大学附属莱山实验中学、牟平新建街小学等党政、公安机关、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宣讲活动,将专业的生命救护技能送到了2500余名师生和100余名干部、民警身边。
01党委机关—干部职工争做“第一响应人”
在区委机关的会议室内,一场面向机关干部的急救培训引人入胜。王占青系统地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意义、操作流程、AED的使用,以及常见急症的初步判断与处理。“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前,现场的'第一响应人'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王占青讲道。与会干部职工们学习热情高涨,不时举手提问。“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离自己很远。通过学习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这项技能对于服务群众、服务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区党委办公室贺一镔主任说道。
02公安机关—“警医联动”提升一线处突能力
在牟平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兰玉的带领下,急诊科王占青、姜博文及孙家正来到区公安局巡警大队的宣讲现场,对来自牟平区公安局的巡警大队、辖区各个派出所、消防大队等70余名民警和消防队员进行了常见急症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王占青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在实操环节,干警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模拟人认真练习了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海姆立克的使用。巡警大队指导员王建刚表示,作为一线执法人员,常常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掌握专业的急救技能,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群众,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战友,这次培训非常及时、非常实用!
03菁菁校园—为青春生命保驾护航
在牟平一中、牟平实验中学、武宁中学、鲁东大学附属莱山实验中学、文化中学、牟平新建街小学等学校礼堂、教室、操场,宣讲活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求知的热情。滨医烟台附院急救志愿服务队的王占青、姚宝洪、王进坤、胡广茹、杨坤、宋浩然等医护人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2500余名学生们讲解了如何应对突发的猝死、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晕倒等常见校园紧急情况。学生们兴致高昂,纷纷上台参与互动,在医生的“手把手”教学中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手法。
牟平区政协委员、新建街小学的高旭升老师由衷称赞:“这不仅仅是一堂急救课,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平安校园加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更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乐于助人、关爱生命的种子。”不论是师生们一丝不苟练习心肺复苏,还是滨医烟台附院培训的牟平实验小学王爱科老师获得“烟台市教育系统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学员们的表现给科普团队带来了欣慰与信心。
结束语
当100个人里只有1个会急救,是悲剧;如果有10个,就是希望。然而,目前我国“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百分百仅为1-4%,急救科普任重道远。在医院、牟平红十字会、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今年8月份以来,医院急救志愿服务队已经开展6000多人次的现场急救科普,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急救团队对生命的敬畏和无怨无悔的爱心传递。接下来,急救志愿服务队会不遗余力地将急救的火种播撒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地方,努力践行“健康中国,科普先行”的理念,为健康烟台贡献滨医担当!
来源:山东卫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