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进去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刘老庄连——一支从1943年拼光到2025年还在“满编”的连队。
“82个人,82颗星,82个床位空着,却夜夜满员。
”刷到这条短视频,凌晨一点,评论区齐刷刷刷“泪目”。
点进去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刘老庄连——一支从1943年拼光到2025年还在“满编”的连队。
很多人以为“时代楷模”就是挂锦旗、拍合影,完事回营区继续踢正步。
可刘老庄连偏不,他们拿奖当天还在塞外草原,72小时没合眼——“西部·联合-2024”演习,蓝军无人机群像苍蝇一样缠,他们现场改代码,把农用植保机的避障算法塞进装甲车,结果10分钟打出“无人侦察+装甲突击”新模板,导演部直接喊停,把录像拉回北京复盘。
陆军首长批语只有八个字:“新时代钢铁连队,服!
”
更离谱的是去年京津冀洪水。
别人扛沙袋,他们直接开模块车,把“乐高式防洪墙”往村口一插,38小时硬生生长出1.2公里铜墙铁壁,1200多名村民踩着他们的背脊撤出来,墙没塌,人没丢。
应急管理部当场拍板:集体二等功。
网友调侃:“这哪是当兵,是开了挂的基建狂魔。
”
回到营房,他们照样“卷”。
连队自己写了个小程序,给每支步枪装上“手环”,射击成绩实时跳屏,谁拖后腿,晚上加练到操场灯自动熄灭。
去年11月,空军无人机兄弟来串门,两边一拍即合,把无人机空投弹药玩成了“外卖接单”,误差不到两米,空军老哥直竖大拇指:“陆军兄弟把快递玩成了精确制导。
”
有人好奇,都2025年了,还天天把1943年挂嘴边,累不累?
列兵李浩楠第一次站夜岗,班长把他拉到排房尽头,指着第82张空床:“躺过这张床的人,平均年龄19岁,今天你得替他们站到天亮。
”那天夜里,李浩楠把口令答得震天响,回宿舍偷偷抹眼泪,第二天五公里负重直接冲进18分。
后来他才懂,那不是“念旧”,是把历史当起跑线,谁先松手,谁就丢了82条命的接力棒。
授奖直播里,4个平均98岁的抗战老兵坐轮椅给连队授旗,手抖得握不稳旗杆,全场齐喊“刘老庄连,到!
”那一刻,弹幕飘过一句:“原来‘到’字可以穿越82年。
”当天微博话题阅读量飙到8.2亿,有人跟帖:“别再说年轻人躺平,只是没遇到值得站起来的坐标。
”
看完直播,我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心里却静不下来。82个名字,82个空床位,像82颗钉子,把“躺”和“卷”这两个极端钉死在中间——你可以不拼命,但别嘲笑拼命的人;你可以平凡,但别污名化伟大。
刘老庄连用82具年轻骨架告诉我们:真正的“满编”不是人头,是精神永远齐装满员。
下次再喊累,先摸摸自己的骨头,有没有资格说“算了”。
来源: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