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警告印度:美国憎恨中国, 不是因为它不好, 而是太成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08:44 1

摘要:这句话掷地有声,尤其是在新德里大学那间挤满印度学者的报告厅里。有人当场沉默,有人皱眉,还有人低头翻笔记。因为萨克斯说的,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在提醒印度,别被表面的“友谊”冲昏头脑。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印度的一场公开会议上,说了一句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的话——“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并非因为中国不好,而是因为它太成功了。”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

这句话掷地有声,尤其是在新德里大学那间挤满印度学者的报告厅里。有人当场沉默,有人皱眉,还有人低头翻笔记。因为萨克斯说的,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在提醒印度,别被表面的“友谊”冲昏头脑。

萨克斯并不是无名之辈。他曾任联合国顾问,是全球发展领域的权威人物,也是美国少数敢公开批评本国外交政策的学者之一。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开始,他就直言,美国的对华政策带着“病态式焦虑”,既害怕中国超越,又无法接受一个不依赖美国也能繁荣的国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

在那次会议上,他没有套话,也没有外交辞令。他摊开数据: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让8亿人脱贫,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跃迁;中国拥有全球最长的高铁网络,新能源和光伏产业全球领先。

中国高铁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自给自足的闭环,从原材料到终端制造,几乎不再依赖西方。萨克斯说:“这不是威胁,这是能力。但美国看不惯的,正是这种能力。”他说,中国之所以被美国攻击,不是因为它破坏规则,而是因为它没有按照美国设定的路线图前进。

它走出了自己的模式,而这种模式证明,美国并不是唯一的成功模板。对一个长期掌控国际话语权的国家来说,这比任何军事威胁都可怕。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会议室的空气变得凝重。台下坐着一批印度学者,他们当中不少人正参与美国与印度的合作项目。萨克斯没有顾忌,他转头看向他们,继续说道:“印度若以为中国被围堵后,自己能轻易接班,那就错了。”

他说得直白:想填补中国的位置,得先有中国的能力。不是签协议,不是喊口号,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产业积累。

印度的问题他也点得透彻。制造业比重偏低、基建薄弱、物流成本高、土地制度僵化、劳工法案改革缓慢——这些短板不是靠美国拉拢就能补齐的。萨克斯甚至补了一句:“如果只看美国的态度,不看自身的基础,那比赌博还危险。”

印度人口与发展问题

就在他演讲的同一周,美国宣布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把印度对美商品的关税水平推高至近50%。这让本就紧绷的印美贸易关系陷入新的对峙。美国嘴上喊“战略伙伴”,手上却在加税。这种反差,成了萨克斯分析中最鲜明的例证。

他指出,美国的策略一向如此——一边合作,一边设限。比如,美印在高科技领域签署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倡议”(iCET),号称要共同发展AI、半导体、量子通信,但美国商务部同时又对印度部分科技出口设下严格审查机制,限制芯片设备和军用零部件出口。

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

这场所谓的“合作”,更像是一场筛选。美国要的是能帮它补短的印度,而不是能平起平坐的印度。萨克斯说,美国现在的“热情”是一种策略,而不是信任。它之所以频频示好,是因为印度还不够强,还不会威胁它。

他说:“当你真正有能力取代美国的产业地位,它就不会再拍你肩膀,而会开始警惕你。”这一段话让全场陷入沉默。台下有印度教授轻声嘀咕:“他说得像是在预言。”

事实上,美国与印度的合作早已不仅停留在科技层面。两国联合军演“Yudh Abhyas”刚在拉贾斯坦邦结束,美国还推动了名为“INDUS-X”的军工合作机制,意图通过技术共享和防务联动强化双方关系。但与此同时,美国防务部门又在公开报告中指出“印方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换句话说,美国既想用印度,又不完全信任印度。萨克斯对此毫不意外,他摇摇头说:“这就是美国的一贯做法。表面是伙伴,内心是防范。”他说得更深:如果哪一天印度像中国一样在科技、制造、市场三个层面实现自主,美国的态度就会立刻转冷,甚至可能重演对华式的打压。

美印联合军演

这话扎心,却极现实。萨克斯随后谈到,美国并非第一次这样做。从上世纪对日本的半导体制裁,到21世纪针对欧盟钢铁关税,再到如今限制中国芯片出口,逻辑从未变过——只要有国家在经济或技术上威胁美国的领先地位,就会被围堵。

美国不怕敌人,它怕的是不听它指挥的竞争者。”萨克斯这句评语,被会后媒体反复引用。他还提到,印度若想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自主体系。不能只看短期的外交甜头,而要思考长期的产业独立。美国可以提供合作,但不能提供根基。根基只能靠自己种。

他以中国为例。中国几十年来靠持续投资教育、科技、制造业,从一个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工厂。那不是运气,也不是靠别人施舍的恩惠。萨克斯说:“中国的成功,不是威胁,而是对传统强权的一种提醒——世界不再是单极的。”

在演讲的最后,他提到一个被忽视的事实: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结果,是美国自己吃亏。物价上升、通胀加剧、供应链绕远路。很多美国企业表面“脱钩”,实际上还是从中国采购,只不过换了路径。他总结道:“与其害怕别人变强,不如反思为什么自己变慢。”

美物价持续上涨

这场演讲没有掌声,也没有争辩。会后,印度媒体用“直白”“不留情面”来形容萨克斯的发言。有人称他为“搅局者”,也有人说他只是说出了“台下所有人心里不敢说的话”。

但不论褒贬,他那句“美国憎恨中国,因为它太成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焦虑的真相,也照出了印度的两难处境。萨克斯并没有劝印度站在哪一边,他只是提醒:一个国家能否被尊重,不在于它选了谁当盟友,而在于它能不能靠自己站稳。

参考资料:

《知名经济学家萨克斯:美国遏制不了中国》2025-10-11 来源:杭州网

《综述丨美对印惩罚性关税生效印度多举措应对冲击》2025年08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来源:未央文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