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两天追完《沉默的荣耀》大结局,心里正感慨呢,一刷手机,果然吴石案又上了热搜。好多人都在讨论一个名字,刘咏尧,就是当年参与审判的官员之一。有人直接骂他是“帮凶”,甚至说他的后人也该被拉出来“晒一晒”。可我仔细一想,这种动不动就“株连”的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
最近吴石案又上热搜,刘咏尧被骂成帮凶,后人也该被株连?可他当年根本没得选,真能怪他吗?
虽然刘咏尧是庭审者,也没能挽救吴石,但不能因此株连其后人
我这两天追完《沉默的荣耀》大结局,心里正感慨呢,一刷手机,果然吴石案又上了热搜。好多人都在讨论一个名字,刘咏尧,就是当年参与审判的官员之一。有人直接骂他是“帮凶”,甚至说他的后人也该被拉出来“晒一晒”。可我仔细一想,这种动不动就“株连”的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
说实在的,把那段历史翻出来看看,刘咏尧当时根本没得选。一九五零年三月吴石将军被捕,到了四月七号,蒋介石就直接点名,让刘咏尧、蒋鼎文、韩德勤三个人组成特别法庭去审这个案子。他们三个人审了半个多月,觉得吴石和朱枫虽然有过,但罪不至死,六月初还特意写了报告,建议“从重判刑,但免除死刑”。结果你猜怎么着?六月七号,蒋介石大笔一挥,批了八个字,说他们“审判不公,并为罪犯说情,殊为不法之至”,当场就把这三位审判官给革职了。更离谱的是六月十号那天,所谓的特别法庭在国防部军法局秘密开庭,审判长就问了一句“姓名籍贯”,然后就直接宣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草率?因为档案里白纸黑字写着,蒋介石在前一天,六月九号,就已经下了处决的密令。整个庭审,根本就是走个过场。你说刘咏尧想救吴石?他连边都沾不上,更别说扭转局面了。
他自己后来也被撤了职,彻底离开了军政界,转而去做学问、办杂志,到了晚年,还常常劝黄埔的老同学们多为两岸和平出点力。他本人已经为那段历史付出了代价,而且说到底,他也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人。那他的后人呢?他孙女是刘若英,这谁不知道?人家在演艺圈,是靠实打实的作品闯出来的,演《少女小渔》,唱《后来》,什么时候听她提过自己爷爷是当年那个“审判官”?她没有受牵连,没被贴上标签,就因为她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刘咏尧在当时就是个被动的执行者,连自身都难保,哪还谈得上去救别人。而刘若英的成功,跟她爷爷当年审过谁,半点关系都没有,人家凭的是自己的努力,不是祖上有什么“功”或者“罪”。现在有些人还揪着“他祖辈审判过吴石”这点不放,觉得后人就得背锅,这不等于是把历史当个筐,随便往别人头上扣吗?吴石、朱枫这些烈士的牺牲,我们当然要永远铭记,但刘咏尧的后人,活得好,靠的是自己的双脚。历史没那么非黑即白,人的命运也不是注定就被捆绑的。
将门出虎女
你追《沉默的荣耀》的时候,有没有看到网友刷的那句“将门出虎女,刘若英加油”?这话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它一下子就把这事儿说透了,重点不是夸她演技多好,是夸她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劲儿,跟剧里的烈士、跟她爷爷那种家风,硬是牢牢地焊在一起了。
刘若英这个“将门”背景,可真不是虚的。她爷爷刘咏尧,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十五岁就跟胡宗南、徐向前成了同学。十六岁参加东征战役,他抢着当敢死队队长,带着伤立功,升了营长。后来在戴笠的军统搞政训,抗战时期更是身兼数职,又是前线指挥,又是军校校长,还管过兵工厂,一九四五年被授予了陆军中将军衔。这样的家庭熏陶,那种担当和刚毅,能不刻进骨子里吗?《沉默的荣耀》里面那些明知是死路也毅然前行的英雄,刘若英演得那么带劲,因为她自己身上就带着这股子刚毅。你想想,她演朱枫烈士,那不像是在演一个角色,更像是在演自己血脉里流淌的东西。
朱枫烈士,一九零五年生在浙江镇海一个富商家庭,本来完全可以过着安逸舒适的日子。可一九三八年,她就拿出五百块大洋捐给新知书店支持抗战;一九三九年,又掏出八百块帮助台湾的爱国志士组建抗日义勇队。到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她主动请缨去台湾传递情报,以探亲为掩护,从吴石将军那里接过绝密的胶卷,里面是台湾的防御图、金门的兵力部署,连毛主席都特意嘱咐要给她记功。一九五零年二月身份暴露,她当场咬碎身上的金饰吞下去,以求速死保护组织,被捕后坚贞不屈,六月十号和吴石将军一起,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连国民党方面都不得不感慨她“维护工作不惜生命的精神可取”。这哪止是“虎女”?这是把生命彻底奉献出去的赤胆忠心。
《沉默的荣耀》从九月三十号开播,到十月十四号大结局,把“吴石案”的细节一点点铺开,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朱枫烈士的那种“虎气”,更有刘咏尧那代军人始终未变的家国情怀。刘咏尧晚年虽然在台湾,还联合黄埔同学呼吁两岸和平;朱枫烈士牺牲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你看,这不就是同一种信仰,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模样吗?刘若英来演朱枫,我觉得不是巧合,是她爷爷那份军人的刚毅,和朱枫烈士那份赤诚的信仰,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在她身上重合了。
网友那句“将门出虎女,刘若英加油”,真不是一句简单的打气口号。那是向这种精神传承致敬,刘若英演绎朱枫,是把爷爷那种“将门”的风骨,和烈士那种“虎气”的忠勇,细细地缝在了一起。她演得越真实,我们就越能感受到,这“将门”所传承的,不是简单的身份,而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家国之心。
来源: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