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晚,南京维立志博与Dianthus Therapeutics宣布已就DNTH212(LBL-047)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双方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临床前资产及新型抗BDCA2-TACI双特异性融合蛋白LBL-047,LBL-047已获美国
10月16日晚,南京维立志博与Dianthus Therapeutics宣布已就DNTH212(LBL-047)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双方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临床前资产及新型抗BDCA2-TACI双特异性融合蛋白LBL-047,LBL-047已获美国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及中国内地IND受理。
根据协议条款,Dianthus将向维立志博支付3800万美元首付款(包括3000万美元的前期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Dianthus领导的1期临床研究启动后的额外8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以获得在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开发和商业化DNTH212的独家权利。
维立志博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9.62亿美元的额外开发和监管批准里程碑,以及多个适应症的销售里程碑,以及从大中华区净销售额的中位数到低两位数的分层版税。交易潜在总金额约为10亿美元。
9月19日,LBL-047获FD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准。据悉,LBL-047是一种由人源化抗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2(BDCA2)抗体及经改造的跨膜激活剂和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胞外域组成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时靶向BDCA2及TACI的融合蛋白获批或处于临床阶段,表明LBL-047具有同类第一的潜力。
临床早期储备管线的大中华区外权益出海,维立志博的出海BD不仅形成正向现金流,还以合作授权加速了其管线海外临床试验的验证。
01.
全球首款获批IND的BDCA2-TACI双抗
LBL-047为一种双特异性融合蛋白,以BAFF/APRIL和BDCA2为靶点,由人源化抗BDCA2抗体及经改造的TACI胞外域组成,旨在同时抑制pDC的活性以及B细胞及浆细胞的分化及激活。通过Fc区改造延长半衰期,LBL-047可降低给药频次,提高患者依从性。
B细胞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协同作用。BAFF(B细胞激活因子)及APRIL(增殖诱导配体)是促进B细胞及浆细胞存活、成熟并发挥功能的关键细胞因子。TACI结构域可结合BAFF及APRIL,抑制其下游的信号传导。pDC可大量分泌I型干扰素(IFN-I,包括IFNα和IFNβ)并激活T细胞与B细胞,与发炎反应密切相关。与临床验证的晚期BAFF/APIL抑制剂povetacicept相比,DNTH212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对免疫球蛋白(即IgM、IgA和IgG)的抑制作用更强。
BDCA2特异性表达于pDC表面,活化后可有效抑制IFN-I的释放及后续作用。过往BDCA2单克隆抗体(litifilimab)的临床数据验证了该靶点对两种自免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型红斑狼疮的治疗潜力。与晚期临床验证的litifilimab相比,DNTH212在体外表现出相当的IFNα抑制作用和更优的pDC清除率。
通过糖基化修饰,LBL-047能够更强效、广泛地抑制多种异常免疫应答,对B细胞及╱或pDC发挥关键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IgA肾病(IgAN)及干燥综合征,具有强大治疗潜力。
这是维立志博7月25日港交所上市以来的出海开门红。此前,这家南京药企曾与百济神州合作开发LBL-007,获得2亿元首付款(2025年5月终止合作,收回全球开发权益);另一款自免TCE药物LBL-051,则通过与美国Aditum Bio成立NewCo公司的模式,有权获得35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
不仅抓住了BD与Newco的东风,维立志博也踩中了中国生物医药二级市场的火热。申购期内,维立志博认购倍数达3029倍,远超今年港股认购148倍的平均值,总冻结资金逼近3400亿港元,成为近3年港股生物科技板块认购最火爆的IPO项目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创新药企,为拥有近20年药物研发经验、生物医药工业界经验的康小强、赖寿鹏创办。上市前进行了8轮、共计约1.5亿美元(约10.8亿元人民币)融资。
核心管线LBL-024是一款靶向PD-L1和4-1BB的双抗,为全球首款且仅有的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靶向4-1BB的免疫疗法。目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和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DD),有望成为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首款获批药物。
目前,维立志博拥有14条管线,其中6条已进入临床阶段,包括1款核心产品LBL-024以及3款主要产品LBL-034、LBL-033和LBL-007,均为肿瘤领域免疫疗法,涵盖了双抗、TCE、ADC的多元化路线。也就是说,此次交易的LBL-047是维立志博首款获批中美IND的自免管线。
Dianthus新闻稿透露,LBL-047的中国1期研究预计将于2025年底启动,受试组别设置为健康志愿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健康志愿者的一线结果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公布。
交易公开同日,维立志博创始人、董事长、CEO康小强在专访中提到,2026年要申报5个新药IND;LBL-024今明两年要扩8~10个肿瘤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曾BD授权给百济神州的LAG-3单抗LBL-007已启用LBL-024联用临床研究,评估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效果,同时仍在寻求与全球药企(海外市场)的合作机会,以加速在海外市场的推进。
此外,全球临床进度第二、靶向GPRC5D的TCE管线LBL-034正尝试与头部药企建立BD合作,来提高临床及商业价值。在最新披露的临床数据中,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高剂量组ORR(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0%。
“当前市场倾向于临床前资产做NewCo,合作开发到临床一二期、完成概念验证后,再卖出管线权益。”康小强认为,“临床阶段资产进行license out,不是卖产品,而是一种合作。因为中国Biotech很难到美国做临床、做销售,进行全球化合作,是更高效的方式。”
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他指出有两个核心维度,“第一是有钱;第二是重视,对方是否真正认可你的管线价值,愿意重点开发你的产品,而不是因人事变动等偶发因素耽误研发进程。”
02.
单一品种管线Biotech的license in
Dianthus于2019年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托差异化技术平台,开发下一代补体靶向疗法,尤其是神经肌肉领域的高需求适应症。过往投资者包括5AM Ventures、Avidity Partners、富达国际、Wedbush Healthcare Partners,创始投资机构Fairmount、Tellus BioVentures及Venrock跟。
补体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个主要成分,在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过度的补体激活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引起多种疾病。
引入DNTH212(LBL-047)之前,Dianthus只有一条管线——claseprubart(DNTH103),为一款靶向补体C1s活性形式的单抗,是同类最优的、高选择性、高效的补体抑制剂,用于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AChR+)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
同一适应症上,gMG目前获批的主要方案为补体C5抗体和FcRn抗体。
同一靶点上,已有赛诺菲的单抗Sutimlimab(舒替利单抗,Enjaymo)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冷凝集素病 (CAD),可减少成人CAD患者因溶血、红细胞破坏而导致的红细胞输血需求。值得一提的是,Sutimlimab来自赛诺菲2018年对Bioverativ的116亿美元收购。
Enjaymo对于C1s没有选择性,且剂量极大,需要每两周静脉给药6500mg~7500mg。2024年Enjaymo销售额为1.13亿美元,适应症市场相对局限。
Claseprubart优势在于其靶向补体C1s经典途径,对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没有影响,机制上有减少感染风险的优势,具有扩展到更多gMG患者的潜力;采用皮下注射给药,可以在10秒内完成注射。此外,Claseprubart还在探索CIDP(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MMN(多灶性脱髓鞘性运动神经病)等适应症。
9月8日,Claseprubart治疗gMG的二期临床MaGic获得成功,三期临床将于2026年启动;用于治疗MMN的Ⅱ期研究的顶线数据也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公布。
竞品方面,赛诺菲的二代C1s单抗分子riliprubart,主推适应症同样为CIDP,已进入临床3期。此前临床前试验论证中,DNTH103的分子活性全面高于riliprubart,认为药效可能有所提高。
作为典型的单品种Biotech,此次license in可谓Dianthus在发展战略方面的重大转变,由自有补体平台、核心临床后期管线,到引入外部管线、直接推入临床1期,适应症领域也由神经肌肉拓展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更常见适应症、更广泛患者群体的“大自免疾病”范畴。
而对于维立志博而言,Dianthus丰富的海外临床经验、渠道与资本背景,将为在LBL-047的海外临床铺就潜在的“康庄大道”。DNTH212获得许可后,减去向维立志博支付的3000万美元的前期和近期里程碑付款,Dianthus预计现金余额约为5.25亿美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