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联合核聚变!谷歌DeepMind押注百年能源革命,中国路线图已清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07:48 1

摘要:2025年10月16日,谷歌DeepMind突然官宣与聚变能源领军企业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达成深度合作,目标直指全球首个实现"能量盈亏平衡"的聚变装置SPARC。就在两天前,成都刚刚落幕的国际聚变能大会上,中国国家

2025年10月16日,谷歌DeepMind突然官宣与聚变能源领军企业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达成深度合作,目标直指全球首个实现"能量盈亏平衡"的聚变装置SPARC。就在两天前,成都刚刚落幕的国际聚变能大会上,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明确提出"AI赋能聚变"的发展路径,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球能源革命竞速赛已然打响。

百年梦碎又重生:AI破解聚变"地狱难题"

聚变能被科学界誉为"终极能源",它复刻了太阳内部的能量产生机制——氢同位素在超高温下聚变为氦,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同等质量煤炭的数百万倍,且无长寿命放射性废料。但人类追寻这一梦想已近百年,核心障碍始终如一:如何在实验室里将等离子体稳定约束在1亿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中。

这一难度堪比"用橡皮筋困住闪电"。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第四态,在超高温下会呈现极端复杂的运动状态,任何微小扰动都可能导致能量瞬间逃逸,此前全球最先进的聚变装置也仅能维持数分钟的等离子体稳定运行。而DeepMind的加入,正试图用AI改写这一困局。

其核心武器是开源等离子体模拟器TORAX,这款基于JAX框架开发的工具能在CPU与GPU上高效运行,可在SPARC装置启动前完成数百万次虚拟实验。CFS物理运行高级经理德文·巴塔利亚直言:"TORAX为我们节省了无数实验准备时间,已是SPARC日常工作流的核心支柱。"

中美竞速:两条技术路线的殊途同归

当DeepMind与CFS聚焦SPARC装置时,中国的聚变研究早已形成"国家队+大科学装置"的独特布局。202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的通过,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研发,为技术突破奠定制度基础。

在装置硬件上,中美选择了相似的超导磁约束路线。SPARC的核心优势是高场高温超导磁铁,计划实现10倍能量增益;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东方超环"(EAST)已在2023年实现1.2亿摄氏度下1056秒的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世界纪录。更先进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正加速建设,其超导磁铁技术指标与SPARC不相上下。

AI赋能层面,双方更是英雄所见略同。DeepMind的三大攻坚方向——高精度等离子体模拟、能量最大化路径优化、强化学习实时控制,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提出的"AI赋能聚变"战略高度契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已开发出类似的等离子体仿真平台,能精准预测EAST装置中的能量约束性能,预测误差率低于5%,较传统模型提升40%精度。

不过差异同样明显:DeepMind与CFS的合作更侧重商业应用快速落地,目标是2030年代实现聚变发电商业化;中国则采取"基础研究+工程验证"双轨并行模式,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积累经验,又通过CFETR推进自主技术迭代,体现了更长远的战略布局。

三大技术突破:AI如何驯服"人造太阳"

DeepMind与CFS的合作揭开了AI控制聚变的神秘面纱,其技术逻辑可拆解为三个关键环节,这也成为全球聚变研究的通用技术框架。

超算级模拟先行是第一步。传统聚变实验成本极高,单次实验耗资数百万美元,而TORAX模拟器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上万种参数组合的虚拟测试。这种"数字孪生"模式在中国同样得到应用,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已为EAST构建全尺寸数字模型,能提前预判等离子体破裂风险,使实验成功率从60%提升至85%。

智能寻优突破瓶颈堪称点睛之笔。 tokamak装置的运行包含磁线圈电流、燃料注入量、加热功率等数十个可调参数,人工优化需数月才能找到一组较优解。DeepMind将强化学习与AlphaEvolve进化搜索算法结合,可在模拟环境中快速探索参数空间边界,找到兼顾能量输出与设备安全的最优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则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参数优化系统,在EAST实验中使等离子体能量约束时间提升了30%。

实时控制守护安全是最终保障。聚变装置运行时会产生巨大热负荷,SPARC的 divertor(偏滤器)需承受每平方米10兆瓦的能量冲击,相当于火箭发射时的热流密度。DeepMind的AI系统能通过磁控技术引导能量沿装置内壁扫描,避免局部过热。中国的应对策略更为激进,中科院团队已研发出主动冷却式偏滤器,配合AI实时调节技术,可承受每平方米20兆瓦的极限热流。

能源革命倒计时:2030年代能否见证奇迹?

全球核聚变产业正迎来爆发前夜。美国核聚变产业协会(FIA)2025年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全球聚变领域投资增长5倍,累计超97亿美元,行业共识是2030年代将成为商业化关键十年。

DeepMind与CFS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谷歌不仅投入研发资源,更直接参与CFS的投资,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SPARC装置目前已在麻省德文斯镇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其设计目标是输出50兆瓦能量,输入仅需5兆瓦,一旦实现将成为人类聚变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的进度同样可期。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规划,CFETR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放电,2040年前后建成示范电站。依托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在超导材料、高功率激光等关键领域已形成技术优势,比如上海超导研发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聚变装置国产化提供了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能源革命并非零和博弈。单忠德在成都聚变能大会上强调,中国将扩大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推动聚变领域的"AI赋能、数据共享"国际合作。DeepMind也表示,TORAX模拟器将持续向全球研究机构开放,通过数据互通提升模型精度。

从太阳的形成到人类第一次点燃"人造太阳",跨越百亿年的能量密码正被AI逐步破解。当谷歌的智能算法遇上CFS的精密装置,当中科院的稳态运行技术碰撞国际合作的智慧,人类离彻底摆脱化石能源的那一天已越来越近。或许在2035年的某个清晨,当你查看电费单时会发现,来自"人造太阳"的绿色电力已悄然点亮了千家万户。

来源:智能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