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秋后,胶东半岛的龙口市,被连绵的秋雨笼罩。对于当地的葡萄种植户来说,这雨水带来的不是诗意,而是焦灼。本该饱满挂枝、等待丰收的巨峰、玫瑰葡萄,因雨水浸泡加速腐烂,采摘难、运输难、销售更难。眼看着一年的心血就要烂在地里,农户们眉头紧锁,心急如焚。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入秋后,胶东半岛的龙口市,被连绵的秋雨笼罩。对于当地的葡萄种植户来说,这雨水带来的不是诗意,而是焦灼。本该饱满挂枝、等待丰收的巨峰、玫瑰葡萄,因雨水浸泡加速腐烂,采摘难、运输难、销售更难。眼看着一年的心血就要烂在地里,农户们眉头紧锁,心急如焚。
然而,就在这个秋天,一场自发的、温暖的“葡萄保卫战”悄然打响,并从直播间蔓延至街头巷尾,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让滞销的葡萄变成了温暖全城的甜果。
镜头里的心疼,是第一声温暖的号角
转机,最初来自几个闪动的手机屏幕。
“我去现场一看,这些葡萄种得是真好,我想着不帮把手可惜了。”当地短视频博主“二姐禧甜”站在泥泞的葡萄园里,镜头对准那些已经开始腐烂的饱满果实,语气里满是心疼。她当即自掏腰包,以每斤一元的价格收购了近万斤葡萄,送往敬老院和幼儿园,并拍下视频呼吁更多人帮忙。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博主“东启姚会长”(姚道利)也发现了果农的困境。田间地头,一位大姨对着他的镜头愁容满面地说:“现在一块钱一斤都没人要,太心疼了!”农村长大的姚道利,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他立刻购买了5000斤葡萄,并决定利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做点什么。
雨丝打湿了他的头发和外套,手机屏幕也变得模糊,但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在直播间里一遍遍呼喊:“大家看看这个葡萄!现在一块钱一斤,果农们没有途径、卖不出去,有条件的朋友们帮帮忙!”这夹着雨声的急切呼吁,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爱心接力上演“温暖裂变”
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善意的汇聚能产生惊人的能量。
烟台开发区好礼家海鲜餐厅的负责人于虹,在刷到视频后坐不住了。看着镜头里腐烂的葡萄,她想起了自家早年种葡萄的艰辛。“当晚我就跟我们团队说,必须马上行动。”她雷厉风行地联系上二姐,不仅自费包下了求助农户家里剩余的全部葡萄,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量收购滞销葡萄,帮助更多农户。
采购18万斤葡萄,投入二十多万元,协调采摘、联系运输……于虹和她的团队成了这场“保卫战”的中坚力量。马帮物流的老板主动提供13米半挂车支援,不少司机义务帮忙。下雨天人手不足,于虹就专门派员工在龙口驻扎三天,现场盯着,确保葡萄能顺利运出来。
与此同时,姚道利的直播间也成了爱心集散地。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从线上飞到线下。西城区一家果蔬店看到直播后,立刻采购了100箱“爱心葡萄”承诺平价销售;龙口当地、蓬莱区、开发区乃至威海的商户——无论是果蔬店、商超,还是火锅店、奶茶店——都自发加入了这场助农行动。他们中,很多人并非水果经销商,但此刻都成了葡萄的“代言人”。
好礼家餐厅的一半员工都投入了葡萄销售,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扩散消息,后期还开启了直播间带货。烟台的市民们闻讯而动,有的冒雨到店自提,不便到场的就叫跑腿配送。在龙口西城区,甚至出现了市民在雨中排起长队购买“爱心葡萄”的感人场景。
温暖是会传染的,人心能反哺城市
这场“葡萄保卫战”中,有太多瞬间让人动容。
有绘画爱好者被故事感动,为姚道利和果农大姨画了一幅画,匿名送到指定地点;有恰在龙口工作的安徽司机,连续几天早早出车帮忙运送葡萄,他说“在龙口帮不上家里的忙,就帮帮龙口人的忙”;有受助果农的女儿留言致谢:“大爱龙口人,正能量的代表者”;更有商户朴实地说:“以后有这种事,我们还跟。”
“我这几天每天都会被各种小事感动到流泪。”于虹感慨道。姚道利也坦言,最动人的不是最终的销售数字,而是那些“不用动员的善意”。“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龙口人骨子里的‘抱团儿’劲头,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他笑着说,“这场雨里的‘葡萄保卫战’,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温暖是会传染的,你帮老乡一把,老乡会记一辈子;城市暖了人心,人心就会反哺城市。”
秋雨依旧带着凉意,但龙口这座城市,却因这场关于葡萄的爱心接力,充满了暖融融的甜。农户紧锁的眉头舒展了,满载葡萄的车辆驶向四面八方,而比葡萄更甜的,是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信义与温情。这场接力,不仅挽回了农户的经济损失,更擦亮了“好人之城”的温暖底色。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泥泞玉米地里,弯腰的少年闪闪发光
开屏见“好”|“China,JIA YANAN!”这位德州女警,让世界警坛看见“中国实力”
开屏见“好”|在“警界奥林匹克”赛场,他助力中国警察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