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759)正式启动发行工作,成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中首批成功推进IPO的代表之一。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与前沿科技产业之间日益成熟的共生关系。在国家倡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
10月9日,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759)正式启动发行工作,成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中首批成功推进IPO的代表之一。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与前沿科技产业之间日益成熟的共生关系。在国家倡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必贝特的上市,是政策红利与企业创新的完美结合,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新篇章。
一、政策东风:为创新药企铺就资本之路
2025年,新“国九条”和证监会的“科创板八条”相继出台,配合上交所“1+6”配套政策体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支持体系实现系统性升级。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为处于关键研发阶段、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打通了融资瓶颈。这一标准不再以收入或利润为门槛,而是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且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精准契合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
必贝特正是这一政策红利的受益者。公司核心产品伊吡诺司他(BEBT-908)虽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尚未实现盈利。同时,后续产品管线中的BEBT-109和BEBT-209已处于或已获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完全符合第五套标准要求。这使必贝特得以通过公开市场募集资金,加速产品梯队开发,形成“研发—融资—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二、技术突围:全球首创药物的创新之路
必贝特的价值首先建立在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基石资产上。核心产品伊吡诺司他(BEBT-908)是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的HDAC/PI3Kα双靶点抑制剂,设计理念在于通过两条具有协同作用的信号通路,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存活。该药物已于2025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为难治性肿瘤患者提供新选择。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中,伊吡诺司他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r/r DLBCL二线治疗,展现出卓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数据显示,该联合方案的总缓解率(ORR)达76.2%,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4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1个月且尚未达到终点,进一步印证了疗效的持久性。这些数据表明,BEBT-908联合方案有潜力成为r/r DLBCL领域的新标准疗法。
除核心产品BEBT-908外,公司另有2款新药(BEBT-209、BEBT-109)已处于或已获准开展III期临床,5款产品处于I期临床,形成具有深度的产品梯队。通过差异化临床试验设计,公司首次将CDK4/6抑制剂(BEBT-209)用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二线治疗;将EGFR抑制剂(BEBT-109)联合化疗用于外显子20插入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有望为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患者提供新方案。
三、战略护城河:突破siRNA药物递送瓶颈
siRNA(小干扰RNA)技术因其能精准“沉默”致病基因,具有传统小分子或抗体药物难以比拟的靶向特异性,被视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进步。然而,该技术的临床应用长期受限于核心挑战:裸露的siRNA分子在体内极不稳定,且因带负电荷难以穿透细胞膜发挥作用。必贝特敏锐把握该领域潜力,进行战略性研发布局,已构建覆盖siRNA药物设计、筛选、化学修饰、体内外药效评价及生产的全流程一体化平台。
基于该平台研发的全球第二个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siRNA药物BEBT-507,正在开展I期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公司持续突破小核酸领域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瓶颈,成功建立具有全球自主产权的三大递送系统,包括GalNAc双靶点寡核苷酸偶联物(GDOC)递送系统和多肽-寡核苷酸偶联物(POC)神经元及肾脏递送系统。截至目前,公司已提交小核酸发明专利33项,其中PCT国际和中国专利12项,获得7项授权。
GDOC(GalNAc双寡核苷酸偶联物)平台是对现有肝靶向技术的重要升级。传统GalNAc技术只能递送沉默单个基因的siRNA,而GDOC平台通过精巧分子设计,实现利用单一药物分子在肝脏内同时沉默两个不同致病基因,为多信号通路共同驱动的复杂代谢性疾病提供“一石二鸟”的治疗策略。
POC(多肽-寡核苷酸偶联物)平台是必贝特的重要技术突破。该平台利用对特定细胞表面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的多肽作为“导航弹头”,与siRNA分子偶联,实现对非肝脏组织的精准靶向。目前,公司已成功验证该平台在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CNS)靶向递送中的应用:肾脏靶向递送系统可将siRNA特异递送至肾脏近端小管细胞;CNS靶向递送系统可将siRNA递送至神经元。这一突破为siRNA疗法打开了通往肾脏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新领域的大门,而这些领域存在大量“不可成药”靶点。
四、IPO资本驱动:开启可持续创新的新篇章
必贝特登陆科创板不仅是财务事件,更是其长期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通过本次IPO募集资金,公司将启动集创新、商业化与全球化于一体的价值创造引擎,致力于成为下一代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先企业。根据战略规划,未来三年发展主要围绕三大核心支柱展开:
最大化近期价值:全力推进三款处于后期临床阶段的小分子肿瘤药物(BEBT-908、BEBT-209、BEBT-109)的最终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旨在快速建立商业化基础和可持续收入来源,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加速下一波创新:依托已验证的siRNA递送平台,推动多个GDOC和POC平台候选药物完成IND申报前研究并进入临床试验,持续丰富高价值后期产品管线。
推进全球化战略:组建专业海外临床开发和商务拓展(BD)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并为具有全球首创潜力的创新资产寻求高价值对外授权或合作开发机会,实现从立足中国到参与全球竞争的转变。
必贝特的发展路径与科创板设立初衷高度契合。本次IPO为公司提供非稀释性资本,使其能并行开展多个耗资巨大的后期临床试验,这是单纯依靠私募融资难以实现的。由此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研发成果吸引资本市场支持,充裕资金加速产品开发与商业化进程,商业化收入再投入下一代技术平台研发。这种可持续增长模式,是成为具备长期竞争力生物制药公司的核心标志。
五、总结:创新药的破局者,未来可期
必贝特医药已超越单一产品公司范畴,代表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新范式:植根于本土科学发现,受益于持续改革的国内资本市场,并凭借具备创新性的全球首创技术,准备在全球舞台展开竞争。从实验室源头创新到成功登陆科创板,必贝特的成长是中国创新生态系统走向成熟的缩影。在这一生态系统中,顶层政策设计、前沿科学探索和高效资本市场正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孕育能够影响全球治疗格局的优秀企业。必贝特的未来,值得市场期待。
来源:了解世界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