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海康威视以“全域感知、数智融合、助力基层——构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应用体系”做主题汇报,以技术助力基层防灾减灾,打造智能防灾新范式。
今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海康威视以“全域感知、数智融合、助力基层——构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应用体系”做主题汇报,以技术助力基层防灾减灾,打造智能防灾新范式。
·全域感知
用数字化“眼睛”和“耳朵”智测风险点
防灾的前提是“早发现”。在本次论坛现场,海康威视集中展示了多款面向基层防灾场景的智能感知设备,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在森林中高火险区,高精度定位双光谱云台、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实时监测烟火的发生、高火险区环境因素的变化等,为森林防火提供精准预警信息;在内涝、山洪、中小流域等场景,视频测流球机可全天候监测水位、流速与流量变化,为洪涝监测提供关键数据支撑;雷达水位观测枪球穿透雨雾精准识别积水深度,一旦超限立即触发告警。
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坡面落石检测枪球可全天候监测边坡落石轨迹、大小、速度等,并联动广播预警通知;在地质灾害、露天矿山、桥梁、大坝等灾害救援现场,便携式边坡雷达快速搭建并全天候监测边坡位移变化、落石等风险,为应急救援现场提供实时风险预警和安全保障。
·通过这些感知设备,为基层应急搭建起敏捷的“眼睛”和“耳朵”,构建覆盖重点风险区域的全天候感知网络。
多模态大模型
风险研判从“看险情”到“读场景”
为解决森林火情误报多的难题,海康威视推出“森林防火多模态智能研判系统”,搭载的大模型对环境场景、烟雾规模等特征做二次研判,从“看烟雾”到“读场景”,经安徽、内蒙古等地实测验证,烟火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6%,助力实现更智能、更精准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在涵洞积水、山洪骤至、山洪漫溢等场景,“内涝多模态智能研判系统”助力实现内涝积水等级研判和精准预警。
数智融合
让数据“活起来、用得上”
看得见只是开始,关键在于“用得上”。海康威视为基层建设基础数据库,汇聚房屋、人口、多灾易灾点、避难场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打造“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一张图”。
这张图不仅呈现风险数据,更为基层提供风险动态研判分析应用:风险点位“一眼明了”,支持现场图片调阅、历史事件回溯;通过30+图表模板快速构建核心指标看板,让基层人员直观掌握辖区风险态势;更创新推出“AI问数”功能,只需自然语言提问,即可自动生成分析图表,真正实现“数据从沉淀走向可用”。
同时,系统通过设备标签与地理信息自动关联,例如“XX水库周边视频点位”、“XX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大幅提升资源调度与事件复核效率。助力基层
打通应急“最后一公里”
海康威视助力基层应急,提供全流程的基层指挥调度能力软硬件产品:指挥中心大屏显控、融合通信、分布式坐席、智能叫应、应急指挥、乡镇小型指挥调度终端等系统,助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创新基层应急指挥智能体应用,实现AI助手一句话搞定,指令式调度,应急知识、事故案例、标准规范的总结提炼,应急预案全流程维护提速,提升基层应急指挥调度效率。
针对应急救援“三断”场景,配备便携球、北斗短报文终端、宽带自组网通信设备等,确保极端情况下“叫应不断、指挥不乱”。更关键的是“智能叫应”机制——通过云喇叭、应急广播、短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给网格员、留守老人、辖区群众等重点群体,实现早预警、早通知、早转移。未来,海康威视将持续以全域感知夯实基础、以数智融合提升效能、以助力基层筑牢防线,助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让安全更有保障,让基层更有力量。
来源:动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