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北京望京街头,一辆挂着“试”字牌的猛士M817在晚高峰里自己打灯变道,把隔壁路虎车主看得差点忘了松刹车。
“越野车也能自动驾驶?
”——上周,北京望京街头,一辆挂着“试”字牌的猛士M817在晚高峰里自己打灯变道,把隔壁路虎车主看得差点忘了松刹车。
十分钟后,这段十几秒的视频被传到车友群,不到两小时,望京片区三家猛士门店的预约试驾电话被打爆。
销售小哥在群里甩了一句:“华为的灵魂,猛士的骨头,现在连堵车都替你扛了。
”没人觉得这是广告,只觉得是解气。
解气在哪?
过去买硬派越野,得在“能爬石头”和“能自己开”之间二选一,现在猛士把两条路并成一条。10月第一周的销量会说话:1500台,连续三周钉在豪华新能源越野前三,北上广深贡献了快一半订单。
别小看这个数字,高线城市消费者最挑剔,他们肯为一辆“方盒子”掏70万,等于把“智商税”标签撕下来贴回自己脸上——“老子买的是技术,不是情怀。
”
技术到底硬不硬?
华为乾崑ADS 3.0把“上帝视角”四个字从PPT搬到方向盘:无图城市NCA,说白了就是不依赖高精地图,车自己“长眼”。
余承东在内部访谈里一句“标杆项目”,等于给猛士发了一张华为技术俱乐部的黑金卡。
以后别人再问“华为到底帮谁”,答案不再只有问界,还有一辆能爬45°坡的“大铁盒”。
更妙的是,这辆“大铁盒”下个月就要搬进华为智能生活馆。
想象一个场景:你原本只想进去给Mate 70贴膜,结果一眼看见辆越野车停在手机柜台边,车顶射灯亮得跟摄影棚似的,销售递过来的不是矿泉水,而是一双越野手套。
摸完手机顺便踩两脚油门,出门时订单合同已经躺在华为账号里,和耳机、手表躺在一起——这就是“店中店”的魔法,把越野从高冷小众拉到“顺路”就能买的日常消费品。
有人担心,华为这么“深度”,猛士会不会失去灵魂?
万良渝和赵安的新组合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管技术落地,一个管用户口味,分工比夫妻还清楚。
华为负责把代码写成诗,猛士负责让诗里带沙子味。
没有沙子的越野,就像没有蒜的火锅,能吃,但不地道。
10月17日的恳谈会,据说还要再扔炸弹:联合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车规级无人机接口,甚至把车载卫星通话做成标配。
消息还没坐实,车友群已经有人放话:“只要卫星电话能打通,羌塘无人区我明年就走。
”看,技术一旦落地,最先沸腾的永远不是股价,而是那颗想远走的心。
所以,别再把猛士当成“军车下凡”的老故事。
它现在干的是把硬派越野从“中年男人的玩具”改写成“科技青年的大玩具”,让爬坡、涉水、无人区不再只是荷尔蒙滤镜,而是“我下班就能去”的顺路选择。
等年底那50家体验中心开起来,华为门店的门槛估计又得换一批更耐磨的地砖。
毕竟,谁能拒绝一辆既能自己开、又能带你离开城市的车呢?
来源:山顶尽情欢呼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