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欣逢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我虽以援疆教师身份远驻石河子大学,却依旧倍感振奋与自豪。近两年来,我始终以推动两校合作为己任,积极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石河子大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国家农业强国战略。
石河子大学祝中国农业大学
生日快乐
今天
中国农业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向全校师生员工
与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祝贺
更勉励大家
为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并肩同行的合作高校
石河子大学在此
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从2019年10月30日
那份对口合作协议落笔开始
两校的情谊
便在农业领域的深耕中
不断升温
我们携手聚焦
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
农业信息化技术等关键方向
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
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学科群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学科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和产业转型升级的
能力和底气也更足
这些年
两校的校院两级交流从未间断
学校领导、学院负责人
带着需求互访调研
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科研攻关等方面精准对接
把合作的蓝图
一步步变成了实景图
每次会面不仅总结过往成果
更为下一段合作定下清晰方向
让携手之路越走越稳
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龙头
中国农大始终是石大
坚实的后盾
从水利工程学术型博士点申报
到土木水利专业博士点建设
中国农大连连支招、全程助力
面对农业工程学科的
科研平台建设
中国农大更是倾囊相授
用专业指导
帮我们筑牢学科根基
师资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两校在人才领域的合作
格外紧密
依托部省合建定向博士师资
培养计划等政策
中国农大为石大
培养了10名博士师资
还输送14名优秀人才前来任教
李云开、李芳芳等教授
更是化身“校外导师”
和石大教师一起
共同培养出8名硕士、6名博士
让优质教育资源
真正流动起来
不仅如此
中国农大以“人才支援”为纽带
选派援疆干部、挂职干部
从学科建设规划到日常教学管理
用实干为石大添活力
输送银龄教师、派遣支教教师
走进石大教室
承担课程教学
指导学生学业
让人才支援成为
两校共促发展的坚实桥梁
两校还一起开展支部共建
通过多次科技小院联动凝聚合力
合作编写规划教材
联合开展学科竞赛
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让知识成果惠及更多学子
农大院士亲自为石大新生
上开学第一课
多位教授在研究生开题、答辩
等环节全程指导
把合作的温度
传递到教学每一环
科研协同
是两校合作的重要底色
我们一起申报了
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联合举办20余场科研学术会议
中国农大还手把手指导石大
建设2个兵团重点实验室
1个兵团工程技术中心
2024年
联合申报的兵团科技进步奖
成功入围
更有成果在南疆农产品冷链
农业用水优化等领域落地
让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两校合作还延伸到国际舞台
石大师生线上同步参与
农大举办的国际研讨会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走进农大主办的全国性论坛
在交流中汲取经验
亮相国际、全国性会议
把两校合作成果
推向更广阔平台
在国际化办学上
我们并肩发力
联合推进中阿高校“10+10”工作
协助签署国际院际合作协议
还一同赴乌兹别克斯坦推进
“中乌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让合作触角不断延伸
120年风华正茂
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石河子大学期待继续
与中国农业大学携手
在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道路上
续写更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值此中国农业大学
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时刻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大人”
送来真挚祝福
他们是目前在我校工作的
援疆干部、银龄教师
亦是扎根于此的农大校友
他们的祝福里
满含对母校的深情
一起聆听这份特别的心意吧!
毛旭:中国农业大学选派援疆挂职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欣逢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我虽以援疆教师身份远驻石河子大学,却依旧倍感振奋与自豪。近两年来,我始终以推动两校合作为己任,积极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石河子大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国家农业强国战略。
依托两校合作平台,我积极推动共建“中乌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智能农业装备发展大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7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覆盖中亚与东亚的合作网络。参与申报的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项目成功获批,实现学院国家级涉外人才培养项目零的突破,为十余名教师开辟出国访学新通道,并通过引进外籍教师、招收中亚留学生等,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站在新起点,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继续以身为梁,推动两校在学科建设、“攀登计划”师资培养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为农业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刘奇志: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银龄教师
自2019年退休后,我有幸被教育部选聘为首批“银龄教师”,至今在石河子大学任教已近三年。任教期间,我始终秉持“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理念,尽心尽力做好教学辅助:协助青年教师提升授课能力,指导实验实习与毕业论文,参与学科组研讨,并多次前往图木舒克开展林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服务。疫情期间,我坚持线上教学,安抚学生情绪;日常也积极参与监考、竞赛评审等工作。
作为一名从农大走来的教师,我愿继续做连接两校的桥梁,以谦逊补缺的姿态,把母校的关怀与知识传递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未来我将继续坚守,为培养知农爱农人才、深化两校情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值此母校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我由衷祝福母校生日快乐,再创辉煌!
李文昊: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曾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
作为一名石河子大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欣闻母校120周年华诞和导师康绍忠院士执教40周年,谨致诚挚祝福和由衷祝愿;欣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母校回信,更是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对母校的肯定,更是时代召唤。“强国先强农,农大做先锋”,百廿中农发展史,是一部与民族同行的奋斗史诗。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签订对口合作协议,我既是经历者、受益者,更是传承者。这份中农品格,我一定带到石河子大学的教学科研中,牢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创新成果播撒边疆沃土,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祝贺中国农业大学百廿华诞,愿母校薪火永续,再创辉煌!
刘静静: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提笔致母校,百廿风华恰如少年,那些在农大校园里的时光,至今想起仍满是暖意。我不仅学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农大的求学经历让我真正读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量,也培养了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新的挑战时,想起“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便会重新攒起勇气,努力解决问题。校训早已不是墙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
值此百廿校庆,愿母校永远是滋养梦想的沃土,育得万千像我一样的幼苗,成长为支撑农业发展的栋梁;也愿我们这些从农大走出的“新农人”,能带着母校赋予的光,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坚定向前闯,用实干为母校的百年荣光续写新篇!
石河子大学
文字:宿闪闪 高 雅 甘秀叶 袁小楠
图片:石河子大学官网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宿闪闪
编审:刘 军 宿闪闪 甘秀叶
来源: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