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田野里的国庆:稻浪翻涌处 家国共欢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19:13 2

摘要:当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千里之外的东北黑土地上,联合收割机正驶过金黄的稻田,卷起阵阵稻浪。这个国庆,城市街头的红灯笼与乡村田野的丰收色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家国同庆、颗粒归仓”的生动图景。不同于以往聚焦城市庆典的视角,今年国庆,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田野,

当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千里之外的东北黑土地上,联合收割机正驶过金黄的稻田,卷起阵阵稻浪。这个国庆,城市街头的红灯笼与乡村田野的丰收色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家国同庆、颗粒归仓”的生动图景。不同于以往聚焦城市庆典的视角,今年国庆,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田野,从沉甸甸的稻穗、饱满的玉米里,读懂丰收与国庆的深层共鸣。

一穗稻穗里的 “国庆答卷”

在河南驻马店的种粮大户王建国的田里,收割机正忙着将稻谷卸入粮车,车厢里堆积的谷粒像小山一样。“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了 80 斤,这‘国字号’良种就是靠谱!”他手里攥着一把稻谷,指腹摩挲着饱满的谷粒,语气里满是自豪。王建国不知道的是,他口中的“国字号”良种,是农业科技人员历经 5 年培育的新品种,抗倒伏、产量高,今年在黄淮海地区推广面积突破 1000 万亩。

这样的场景,在国庆期间的中国乡村随处可见。在山东德州,智慧农业大棚里的黄瓜正通过物联网设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在四川成都,稻田艺术画“我爱你中国”吸引游客打卡;在邹平市明集镇,6.1万亩玉米迎来丰收,收割机驾驶员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精准作业。这些田野里的变化,正是国家发展的生动注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吃饱饭”到“吃好饭”,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与祖国发展的节奏同频共振。

一场丰收里的 “家国情怀”

国庆前夕,河北邢台的农民李桂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 “国庆礼物”:她种植的 10 亩优质小麦,通过“农超对接”渠道,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卖出,纯收入突破6万元。“以前种粮看天,现在种粮看市场,国家帮我们找销路、教技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桂芳笑着说,今年国庆,她打算用卖粮的钱给家里添台新冰箱,再带孙子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这样的“双向奔赴”,正是国庆与丰收的最美邂逅。国家为农民搭建平台,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支持,再到“数字农业”技术推广,一系列举措让农民种粮有底气、增收有保障;而农民用丰收的成果回馈国家,用辛勤的汗水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正如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种粮能手严金昌所说:“我们把田种好,把粮收好,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站在国庆的时间节点回望,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到如今“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500公斤;从过去“镰刀割麦、牛拉车运”的传统农耕,到现在“无人机播种、大数据管理”的智慧农业,中国农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祖国的发展壮大。

今年国庆,在江苏苏州的“未来农场”里,孩子们正通过 VR 设备体验“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在浙江杭州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市民选购的热门;在云南昆明的乡村旅游点,“稻田民宿”让游客体验丰收的乐趣。这些新场景、新业态,不仅让丰收更有“科技感”,也让国庆更有“烟火气”,更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铺展,农业强国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稻浪滚滚,红旗飘飘。这个国庆,田野里的丰收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对祖国繁荣发展的礼赞。当我们在城市里享受国庆假期的欢乐时,别忘了田野里那些忙碌的身影,别忘了每一粒粮食背后的坚守与付出。因为,每一片丰收的田野,都是祖国大地最美的底色;每一个丰收的故事,都是家国情怀最生动的表达。在这稻浪翻涌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福:愿祖国繁荣昌盛,愿人民幸福安康!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