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南方一样温润的北方 | 小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14:57 2

摘要:周末到楼下干洗店取洗好的衣物,安徽老板告诉我:有空把家里的大衣、毛衣拿出来晾晒一下,要不然可能发霉的——你看北京这天气,潮得跟我们芜湖没差别了,客人存在我这里的衣服,前几天不得不又洗了一遍才给人家送过去。

办公楼下面的槐树与槐花

周末到楼下干洗店取洗好的衣物,安徽老板告诉我:有空把家里的大衣、毛衣拿出来晾晒一下,要不然可能发霉的——你看北京这天气,潮得跟我们芜湖没差别了,客人存在我这里的衣服,前几天不得不又洗了一遍才给人家送过去。

这样的经验之谈必须言听计从。问题是,两个星期都快过去了,我居然没找出一个合适的日子做这件事情。雨,几乎每天都有。处暑那一周(8.17—8.23),就周五勉强是个晴天,随着而来的是个潮嗒嗒的周末,之后呢,26日到28日,北京又迎来了罕见的持续了30个小时的降雨。统计数据告诉我:1月1日到8月28日,北京累计降水量达到800.8毫米,比常年同期(444.2毫米)高80.3%,比降水也不少的2024年偏多10.4%;这800毫米的降水,86.7%集中在6月到8月,同样分别比常年同期和去年同期高出88.2%和8.4%。作为比较,简单地查了上海的常年平均降水量,1122.5毫米。一比吓一跳,今年的北京(还有1/3没过呢),尤其是这个夏天,在潮湿程度上,确实跟上海可以比拼一下了。回头看看我那十多年前从婺源扛回来的樟木箱子——没禁得住店家的三寸不烂之舌——箱体表面的裂痕好像合拢了一些,翘起来的箱盖也仿佛平复了几分。

这温润多雨的天气,几乎帮助我不必跨越千山万水就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撑着花伞、穿着雨鞋,走在北方的幽深胡同里,我也屡屡变成了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油纸伞我也是有的哈,当年从杭州购得,但忘了塞在哪里。这雨鞋,雪藏了多年之后,这两年的利用频率大幅度上升,我再也不用抱怨它是鸡肋一样的物件了。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毁掉了我的新鞋,一气之下斥“巨资”购买了这双名牌雨鞋,但一年到头它的出场次数少得可怜,大多数时间灰头土脸地蜷缩在鞋柜角落里,还特别占地儿。从去年开始,我脚蹬这双漂亮雨鞋、趾高气扬地走在大街上的机会越来越多——要知道,大部分人还是以旅游鞋洞洞鞋球鞋拖鞋仓皇应付呢,看着涂着鲜红脚趾甲油的小姐姐们在雨地里闪转腾挪的狼狈模样,我着实太得意了。有时候会想:机不可失,我是不是应该在楼下开个雨具店呀?

雨多阴天也多,给我骑行上班提供了便利。沿长安街从东到西,13公里,路面平整阔绰,更无电动自行车骚扰,骑共享单车我也能一路疾行。六七月份正是槐树葱茏槐花盛开的时节,长安街上一片绿意盎然,小小的白黄色花瓣们密密麻麻跻身在绿叶丛中,枝头盛放不住了,只能任由它们飘落下去,不一会儿地面上就白花花的一片,冷不丁头肩上还能承接一两片。骑行其中,浪漫中夹杂着心疼,于是就慢下来,默念起唐诗:杨花落尽子规啼……春城无处不飞花……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午休息的时候,打着伞外出散步,雨后空气新鲜湿润,便道上更是落英缤纷,几无落脚之地。我小心翼翼地走在沿河一侧。那湿漉漉的护栏平台上,除了落下来的槐花,其余的小东西是什么?凑近一看,呀!是蜗牛!一、二、三……多到数不过来。不少小家伙已经从“蜗居”里探身出来,慢慢向前爬行,有几个好像还在观望,只能看到小脑袋。雨后的它们,估计跟我一样心情愉快吧。就像我的小猫花花,经常在下雨的时候,纵身跳上飘窗,蹲坐在那里“无限神往”地凝望窗外,是在观雨听雨吧——它也变成个猫诗人啦。

多多的雨天带来了诗意,大概还帮我省了点小钱。这个夏天,晚上洗澡之后,我甚至不用在脸上、身上涂抹什么了,没什么不舒服,立秋之后也没特别感觉。这要在往年或其他季节,如果没有化妆水润肤露的加持,没几分钟脸上就干巴巴得难以忍受。我那复旦大学毕业的南方同事,二十年前刚到北京的时候,保持着天天洗澡的好习惯,没多久就放弃啦——皮肤干得直掉渣渣呀。

烦恼也是有的,雨多蚊子也多,今年尤其多。现今在小区里遛弯遛狗,不论何时,裙子是不太敢穿的,长袖长裤外加大蒲扇,走一趟一身汗。就是这样,手脸脚踝还是不能幸免。邻居赵姐一边呼呼地扇风,一边感叹:今年的蚊子真神了,从脸上飞过去就能留下个红点,根本不用停下来。暑期里我冒失地在业主群里提了个建议,说现在雨多,雨后空气特别好,能不能允许单元门在合适的时间敞开一段时间,换换楼道里的空气?差点儿没被拍死。除了安全因素,蚊子也是业主们的主要关切。我灰溜溜地偃旗息鼓。

很多时候也会想到和观察到高温多雨带来的诸多社会影响,作为“文青”的那点“小确幸”自然显得矫揉造作甚至可恨了。7.24暴雨给北京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先不提,雨天,拿起手机点餐——包括那些平时不怎么依赖外卖的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8月中,《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城镇外卖员们在极端气候中遭遇到的健康风险和不公平境遇。道理很简单,城市居民无意中通过点外卖将高温高湿暴露风险转移到外卖员群体身上了。我们的“食通社”也发布了跟踪报道。是不是在很多个瞬间,外卖员仅仅被当成了手机屏幕上移动的红点?大雨中的外卖员们能从平台上得到名至实归的补偿吗?或者这额外风险背后的成本能通过供应链传递给点餐人员,特别是那些在大雨滂沱的深夜要喝奶茶的食客吗?内卷背景下似乎没有可能。

再要延伸一点,不禁要问,北方“南方化”,南方“极端化”——2024年广州漫长夏季延伸至全年2/3的日子里,重庆一连数十天高温超过40°C,到国庆都开不了学,这个夏季的上海高温天频频突破记录——这正常吗?坐在冷气充足的空调房里,人们很难对这个问题有科学认识。

终于,针对这个异常多雨的华北夏天,我似乎是第一次在面向最基层读者的晚报版面中读到了不同寻常的气象解读:在天气尺度因素(短期因素)外,全球气候变暖作为背景和长期影响因素,以一整段的篇幅予以强调,“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副热带高压北界向高纬度拓展,为其北抬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要知道,惯常的气象新闻一般倾向于就事论事,以短期和局地因素为主,甚少论及长期趋势和深层次原因(参见最冷的天和最暖的冬 | 小黑,《文汇报》2022年3月2日第10版)。这一发现顿时让我又振奋了一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应对策略才能更加精准。

在这个像南方一样温润的北方夏季里,借用弘一法师的遗言,我也有那么一点点“悲欣交集”呢。

2025年8月31日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