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南京医科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揭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16:46 2

摘要:他们于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智慧与激情,在学术领域深耕不辍;他们治学严谨、润物无声,引领改革、传帮带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在教学领域树立卓越标杆。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王建明、第一临床医学院姚欣、第二临床医学院张发明3位教师被授予“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他们于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智慧与激情,在学术领域深耕不辍;他们治学严谨、润物无声,引领改革、传帮带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在教学领域树立卓越标杆。

公共卫生学院

王建明

王建明,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担任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库专家,全国学校结核病防控专家组专家。2007年12月入职我校,从教18年以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主讲《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等核心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专著20余部。

//深耕教学——创新模式育英才

王建明教授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近6学年课堂教学工作量超过500学时,累计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近60人。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上,勇当开拓者。主编首部《公共卫生实践技能》教材,开设首门《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牵头建成国内首家公共卫生实训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硬件保障。此外,他发起并承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制定大赛培训规范与考核标准,推动全国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创新性提出“实验—实践—实训”贯通式实践教学路径,建立多层次、全链条、同质化实习基地群,有效推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引领改革——硕果示范促发展

先后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多项成果成为行业教学改革的典范。同时,他积极承担重要教学建设任务,担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负责人、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负责人等。聚焦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带领公共卫生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科研反哺——科教融合拓视野

先后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方向涵盖传染病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卫生服务与全球健康等多个关键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把科研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不仅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更有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学术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服务国家——公卫报国显担当

作为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成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王建明教授在育人与团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人荣获“扬子江”奖教金特等奖、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他主动担当,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疾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获江苏智库研究“十佳成果”,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与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卫报国”的使命担当。

第一临床医学院

姚欣

姚欣,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1998年8月入职以来,深耕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近10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是省内呼吸病学领域医教融合的标杆人物。

//德润桃李,医教相融守初心

姚欣教授一直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自省,将医学生誓言与时代使命深度融合,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2020年,主动请缨带队驰援湖北黄石,冲锋在重症救治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获评“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

在教学中,他开设“天元卓越班”呼吸整合课程,将抗疫精神、医者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呼吸系统疾病》课堂,该课程近期获评国家本科教学一流课程。从教27年来,他尽职尽责,课间总能看到他为学生答疑的身影,每周固定时间段集体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2022至2024年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为学生心中“医德与师道兼备”的榜样。

//精研教学,启智赋能育英才

作为《内科学》《内科学进展》等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姚欣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他善用典型病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元教学法,2020年以来累计承担临床实践教学600余课时,通过“临床教学+病例复盘”模式,让学生在真实临床场景中锤炼思维、提升技能。

其教学水平广受认可:2022年教学测评以满分100分位列二级单位第一,积极推动情景模拟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系列成果,更带领团队斩获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4),让课程建设始终走在省内前列。

//传帮带扶,铸强梯队共成长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作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姚欣教授深谙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成长方案:邀请资深专家一对一指导,组织“教学沙龙”分享经验,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教学课题。在他的带动下,团队青年教师先后发表多篇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良性梯队。

如今,这支团队已成为省内呼吸病学教学的中坚力量,不仅整体业务水平显著提升,更培养出一批能上讲台、能进临床、能做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为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研攻坚,引领前沿拓新局

聚焦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疾病发病机制这一国际难题,姚欣教授带领团队持续攻关。近5年,其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Aller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为新型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截至目前,他主持的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成果不仅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更反哺教学—将最新科研发现融入课堂,让学生始终触摸学科前沿。

//医者仁心,临床教学两相长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资深主任医师,姚欣教授坚持“临床是最好的课堂”。他带领学生参与专家门诊,疑难病例会诊,手把手教学操作,将“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的理念融入每一次带教。多年来,经他指导的学生,大多已成长为临床一线的骨干。

从课堂到病房,从实验室到抗疫一线,姚欣教授以“医教双馨”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医学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第二临床医学院

张发明

张发明,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消化医学中心主任。

张发明教授致力于洗涤菌群移植体系及关键菌研究13年,发明从传统粪菌移植到洗涤菌群移植体系所需的设备、器械、技术和概念,如洗涤菌群移植(WMT)、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洗涤菌群移植增强技术、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中消化道快速植管技术等。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10余项,并已转化临床应用。创建中国菌群移植平台,向全国提供非营利性菌群移植异地救援,救治病人数以万计。牵头制定行业技术共识(Chin Med J, 2020)和国际指南(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5),牵头制定《洗涤粪菌质量控制和粪菌样本分级》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际指南5项。是中国肠道大会创始人,推动行业前沿技术交流。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2024)。

张发明教授从1个人开始建设医教研团队,从1项技术开始发展技术体系。首次提出将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并建立该学科,开设《微生态医学》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主编首部《微生态医学》国家研究生教材,担任《Microbiota Medicine Research》创刊主编,在Gastroenterology、Gut、Cell Metabolis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科普书《谁来拯救我们的肠道》发行后已经5次印刷。

张发明教授所带领的微生态医学科坚持定期举行微生态医学疑难病整合诊治暨教学病例讨论会,参会专家跨学科、跨医院、跨地域,从2023年至2025年8月已经达到105例。微生态医学科作为一个年轻学科,已经累计培养来自全国23个省份、41座城市、56家医院超过100名进修医师。辐射从国内顶尖三甲医院至县域医疗机构。微生态医学科是领域内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团队,2024年收治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是医院入选“2024全球前250最具信誉医疗中心”的核心支撑。

教学中张发明教授主讲《内科学》《微生态医学》等课程,并担任多届本科生成长导师。在《微生态医学》教学中,推动新医科人才培养,着重创新思维和整合医学思维培养。注重德育为先和个性化发展,累计培养博士后3人,博硕士研究生57人,其中19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评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评江苏省“三好”研究生,2人获评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获评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届“十佳研究生导师”(2024)、天元教授(2025)、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2025)。

素材来源/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 公共卫生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编辑/田天 周睿涵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