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咱们的生活里,“红事”(结婚、乔迁等喜事)和“白事”(丧事)是绕不开的两大场合,里头藏着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人情世故:“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别看就这十个字,里头的门道可不少,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让你明白这里头的人情冷暖。
在咱们的生活里,“红事”(结婚、乔迁等喜事)和“白事”(丧事)是绕不开的两大场合,里头藏着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人情世故:“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别看就这十个字,里头的门道可不少,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让你明白这里头的人情冷暖。
一、红事“不请不到”,是规矩也是体面
红事讲究“不请不到”,意思很直白:人家没请你,你就别上赶着去。为啥呢?因为红事是人家的喜事,办不办、请谁办,都是主人家的自由。你要是没被请就去了,万一人家觉得你们关系没到那份上,或者只是想小范围办一办,你这一去,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吗?
就拿随礼来说,红事的随礼是建立在“邀请”的基础上的。人家请了你,你随礼是情分;人家没请你,你硬塞钱过去,人家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多尴尬。而且,红事的流程、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你没被请就去了,座位咋安排?流程咋走?所以,“不请不到”既是给主人家留体面,也是给自己留分寸。
二、白事“不请自到”,是情义也是担当
和红事相反,白事讲究“不请自到”。只要你和逝者或者家属沾点关系,哪怕没收到通知,知道了就得主动去。为啥?因为白事是悲痛的场合,家属正处在伤心难过的时候,哪有精力一个个去请人?这时候你主动去,是给家属一份慰藉,也是对逝者的一份尊重。
白事的“不请自到”,体现的是咱们中国人的情义。谁家没个难处?人走了,最需要的就是身边人的支持。你主动去帮忙搭把手、陪家属说说话,这份情人家记一辈子。而且,白事的很多流程需要人帮忙,你去了就能出份力,这也是一种担当。
三、不懂这规矩,容易闹出尴尬
要是把红白事的规矩弄反了,那可就麻烦了。比如,人家办红事没请你,你非要去,主人家表面上可能客客气气,但心里肯定犯嘀咕;反过来,人家办白事你知道了却不去,家属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觉得你不懂事。
就像有人在网上说,同事结婚没请他,他看朋友圈知道了就赶紧转了个红包。这其实就有点违背“红事不请不到”的规矩了。你这一操作,同事收了红包得还人情,不收又显得生分,多别扭。要是换成白事,你知道了就主动去,那绝对是加分项。
四、现在社会变了,规矩也得灵活点
当然,现在社会发展快,人情往来的方式也多了,这些规矩也不是死的,得灵活着来。
比如红事,现在很多年轻人办婚礼会在朋友圈发个邀请,或者通过社交软件通知。这时候你看到了,要是和新人关系不错,想去就大大方方地去,随个礼、送个祝福,没人会说你不懂规矩。但要是你和新人关系一般,人家只是在朋友圈“广而告之”,那你不去也很正常,没必要上赶着。
白事也一样,现在信息传播快,有时候你还没听说,人家事情都办完了。这时候你可以事后找个时间,跟家属说声“节哀”,表达一下心意,人家也能理解。
五、说到底,还是“尊重”二字
不管红事的“不请不到”,还是白事的“不请自到”,核心都是“尊重”。尊重主人家的安排,尊重场合的性质,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情义。
红事上的尊重,是不给人家添乱,让人家顺顺利利办喜事;白事上的尊重,是在人家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人家感受到温暖。把这两个规矩弄明白了,你在人情世故上就不会吃大亏,和人打交道也会更顺畅。
结语
“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这十个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也是咱们处理红白事人情往来的基本准则。咱们把它弄明白了,不是为了搞封建迷信,而是为了在这些人生大事上,既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又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记住这一点,你在红白事的场合里,就永远不会出错。
来源:一蹶不振的小卡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