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黄淮海地区水稻正处于灌浆期,马上开始播种小麦。大家都知道,给小麦拌种,是保障苗壮苗齐,控制早期甚至中后期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减少了后期农药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市场上的拌种剂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看着眼花缭乱,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抓好麦播药剂拌种,是推动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眼下黄淮海地区水稻正处于灌浆期,马上开始播种小麦。大家都知道,给小麦拌种,是保障苗壮苗齐,控制早期甚至中后期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减少了后期农药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市场上的拌种剂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看着眼花缭乱,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根据田间实际情况,正确选购拌种剂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如何大家自己在家配制拌种剂进行拌种。
土传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小麦播种后种子开始萌芽就可以侵染,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种传病害:主要有秆黑粉病、各种黑穗病等。病菌从种子萌发侵入生长点,随小麦植株生长进行系统侵染,穗期表现为害症状。
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等,它们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苗期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虫、红蜘蛛等。
地上害虫:主要是吸浆虫、灰飞虱、蚜虫、粘虫等。
药剂拌种,其实没有想得那么简单,不是把药剂和种子一混就行。要根据田间往年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对拌种剂,掌握用药浓度,对病虫害发生严重地块要与土壤处理相结合,为了增强小麦抗逆能力,拌种时也可适量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叶面肥磷酸二氢钾,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实现小麦苗齐、苗壮、苗匀的目的。
2.1防治地下害虫
可选用 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2%,即 50 ㎏种子用药 100g,兑水 2-3 ㎏。也可用 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拌后堆闷 4-6 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2.2 防治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等
可选用 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 20-30ml 或 2%戊唑醇(立克秀)拌种剂 10-15g,兑水 700ml,拌麦种 10 ㎏;或 25%三唑硐可湿性粉剂 15g 与 15 ㎏小麦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可兼治条锈病、白粉病;或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30ml,加清水 300-400 克稀释成药浆,倒入 15 ㎏小麦种子中,搅拌均匀,晾干水份,即可播种,可有效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病,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
2.3 防治小麦全蚀病
可选用 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种衣剂 20ml,兑水 0.5-0.75 ㎏,拌麦种 10 ㎏,搅拌均匀后堆闷 6-12 小时,晾干后播种。
2.4 防治灰飞虱、蚜虫、叶蝉等传毒媒介及苗期害虫
可选用 60%吡虫啉(高巧)30ml 或 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60ml 加清水 300-400克稀释成药浆,倒入 15 公斤小麦种子中,搅拌均匀,晾干水份,即可播种;或 70%噻虫嗪(锐胜)可分散粉剂 10-20g,兑水 700ml,拌麦种 10 ㎏。
2.5 土壤处理
对地下害虫和全蚀病发生严重地块,可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5 公斤/亩或 3%辛硫磷颗粒剂或 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或 70%甲基托布津每亩 3-4 ㎏,在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2.6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选用 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碧护)1 克,加入清水 300-400 克制成药浆,拌麦种 15 ㎏或用芸苔素内酯 0.5 mg/L 侵种,晾干后播种,能促进小麦根叶生长和分蘖,诱导小麦抗逆能力产生,减轻小麦苗期病害。
3、小麦药剂拌种注意事项3.1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如果苗期虫害发生少,则只用杀菌剂拌种就好。如果混合发生,就需要混合拌种,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则还需要结合土壤处理。
3.2 农民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拌种,不能凭“估计”用药,盲目加大用药量造成药害,导致小麦出苗推迟、生长缓慢、严重者缺苗断垄。尤其是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用量过大对小麦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
3.3 注意拌种方法
不同的药剂小麦拌种方法也不同。小麦用吡虫啉、辛硫磷拌种应先兑水稀释,再与麦种拌匀,覆盖堆闷后播种;小麦用三唑酮或立克秀拌种,应先将种子用清水喷至湿润,然后将药剂均匀地混拌在种子上,随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对于即用杀虫剂,又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随后立即播种;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粉剂拌种只能干拌,不能湿拌,以免引起药害。
3.4 要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小麦用杀菌剂拌种后,一般堆闷 2-3 小时,最多 5-6 小时,等药剂被麦种吸收后随即播种:小麦用杀虫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切记小麦拌种后堆闷时间过长或拌种后久置不播,会对小麦造成药害,杀菌剂拌种后不要在日光下摊晒,否则降低防病效果。
市场上拌种剂种类较多,如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噻虫·咯·霜灵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购,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噻虫·咯·霜灵
由噻虫嗪、咯菌腈和精甲霜灵三种成分复配而成,可在小麦播种前,每亩用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100毫升,拌小麦种子100斤,可有效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
2、苯甲·咯·噻虫嗪
由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三种成分复配而成,可在小麦播种前,每亩用27%苯甲·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50毫升,拌种子30~50斤,可有效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蛴螬、金针虫和蚜虫等病虫害。
3、吡虫·咯·苯甲
由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虫啉三种成分复配而成,可在小麦播种前,每亩用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50毫升,拌种子30斤,可有效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也可以自己买药配制拌种剂,给大家推荐一个小配方,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1 配方组成
99%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用来给小麦拌种,对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苗壮苗齐,抗旱抗冻,促早熟,增产提质。
杀菌剂: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由于内吸性强,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等。
吡虫啉:主要是防治蚜虫,对于抗性蚜虫,则建议使用噻虫嗪。
以100斤种子为例:需要用70%吡虫啉粉剂80克,10%苯醚甲环唑30克,99%磷酸二氢钾800克,芸苔素内酯5毫升,如果需要预防地下害虫的危害,像蛴螬,蝼蛄等,可以加入辛硫磷,这种配方不需要加入成膜剂即可拌种。
小麦拌种是个精细活,要咱们对症下药、掌握方法、注意安全,才能实现丰产丰收!
来源:巴哥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