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过30年保姆的自述:伺候过三位老人,发现人老了真的很煎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8:01 1

摘要:“爸妈手机一天不响,他们就不敢关机”——2023年重阳节当天,民政部甩出1.3亿空巢老人的冷数据,75岁以上占比38%,平均每日说话不到30分钟。

“爸妈手机一天不响,他们就不敢关机”——2023年重阳节当天,民政部甩出1.3亿空巢老人的冷数据,75岁以上占比38%,平均每日说话不到30分钟。

张老师就是其中一个:退休数学特级教师,独居北京朝阳,儿子在国外,微信步数不到500就自动报警,可语音助手只会回“我在”。

数据背后,是无数客厅里的死寂。

有人把希望押在“互联网+护理”。

国家卫健委去年试点“护士上门”,胰岛素注射、压疮换药都能约,北京一次199元,医保报七成。

李奶奶是糖龄20年的老病号,以前每周跑协和排队三小时,如今手机下单,护士上门十五分钟搞定,还能教她怎么自己调剂量。

可App注册要人脸识别,她举着手机对光,识别失败五次,最后还是隔壁90后帮忙“刷脸”才通过。

技术来了,门槛还在。

老伴走后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的王爷爷,被女儿送进“认知症友好社区”。

走廊刷成绿皮火车配色,广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护工穿的确良衬衫,连饭票都做成粮票样子。

三个月后再测评,MMSE分数少掉了两分,比预期慢了一半。

女儿说钱没白花——月费8800,比请住家保姆便宜两千,还省得自己天天被老爷子当成“偷粮票的贼”。

可好社区太少。

老龄产业报告说全国缺130万护理员,人手紧到“三班倒”变“两班倒”,工资涨到5500依然招不到年轻人。

北京一家五星养老院HR吐槽:95后一听要端屎端尿,转身就去送外卖,说“至少自由”。

智能设备想补位,跌倒手环、语音药盒去年销量翻两倍,价格打到三百多,但张老师把手环当表戴,药盒三天就断电——老物件用惯了,新玩具学不会。

数据再亮,也遮不住一个事实:老后最可怕的不是病,是身边没人。

技术能送药、能刷脸、能放老歌,却替不了傍晚那声“回来吃饭啦”。

网友@胡同口小方:爸妈不会用智能手机,我给买了,他们还是天天按座机“重拨”找我,听到占线就安心。

网友@橙子不酸:别光推销设备,先把护理员工资涨到一万,自然有人干。

网友@退休预备役:看完立刻给妈发了条“今晚回家吃饺子”,她秒回“用不用提前剁馅?

”——原来她一直在等。

来源:用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