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员工暴动,电诈园区开始骗印度人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01:00 1

摘要:各位好啊,10月5日,柬埔寨媒体报道,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电诈园区内,发生了南亚员工暴动事件,上百名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涉诈人员,高呼口号,集体冲击园区办公室和宿舍,打砸物品。暴动从4日晚一直持续到5日凌晨4点,柬埔寨警方连夜出动大批警力,带走了近70

各位好啊,10月5日,柬埔寨媒体报道,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电诈园区内,发生了南亚员工暴动事件,上百名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涉诈人员,高呼口号,集体冲击园区办公室和宿舍,打砸物品。暴动从4日晚一直持续到5日凌晨4点,柬埔寨警方连夜出动大批警力,带走了近70名闹事人员,平息了事态。

这新闻看得不少人摸不着头脑,电诈园区怎么还有南亚员工?他们开始骗印度人了吗?其实这种事一直都有,我以前介绍电诈时就说过,南亚和东南亚是国际电诈产业的交汇点,一直都在诈骗各国民众,大陆诈骗犯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的南亚人、东南亚人、我国台湾省人、韩国人、日本人在这里搞诈骗。

这里需要扭转许多人的认知,那就是电诈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各国的诈骗案件中,中国的受害者比例、人均涉案金额,都平平无奇,要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打击力度极大,所以话题性高,其他国家半管不管,当做无事发生,毕竟,你被骗了几十万去报警,警察说我枪击案都处理不过来呢,你后面排队去,有空再说。

根据国际组织(GASA)估计,2024年,全球因为诈骗蒙受的GDP损失,高达1.03万亿美元,合人民币7.3万亿,这里说的GDP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后者要更高一些。其中美国受害者人均被骗3520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是我国的2倍多。比利时人则最容易上当,人均被骗近3次,而中国受访者防范心最强,有84%的人表示有信心识别诈骗,比例远超第二名。

印度更是挨骗大国,研究机构(BioCatch)的报告指出,2024财年,印度诈骗案数量翻了三倍,损失金额达到了4300多亿卢比,合350亿人民币,与我国2020年的损失相当。当然,印度人除了被骗,骗别人也很在行。

根据安全机构(RobotKiller)测算,2023年,美国人仅因为电话和短信诈骗,遭受的直接损失就达到了900亿美元,再加上网络诈骗125亿美元,总损失超千亿美元,是我国同期的三倍以上,并且还在快速增加。几乎每个成年美国人,都接听过来自印度的诈骗电话。而我国花费大量力气治理后,从23年8月开始,诈骗案件数量和金额,已经连续十多个月减少,同比下降30%以上。

足以见得,我国的情况,放到全球来说,十分普通,诈骗作为一种犯罪形式,和盗抢的区别,只是手段不同,考虑到海外许多国家,甚至许多发达国家,盗抢案发率都是我国的几十上百倍,诈骗高发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就说在柬埔寨,6月份,柬埔寨警方实施了打击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7个省市同步进行,20天内查封了20多处诈骗窝点,逮捕嫌疑人1300多人。这里面最多的是越南人,近350人,印尼人270多人,中国籍260多个,韩国籍50多个,以及大量泰国、孟加拉国、缅甸等多国的诈骗分子。

在这次的南亚员工暴动事件后,10月6日,由国家警察总署副总监(Ey Sok Khi)带队,柬埔寨警方出动近百名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涉案园区,扣留非法务工的外籍人员290多人,包括200多个巴基斯坦人,约70个孟加拉国人,还有少量尼泊尔人,随后柬方遣返了这些人。据报道,这个电诈园区老板是中国人,但员工却都是南亚人,那么诈骗的对象,显然也就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这些南亚涉诈人员暴动,是跟电影里演的一样,被绑架的受害者想要逃出园区吗?并不是。警方的初步调查,暴动原因是劳资矛盾和宗教冲突,也就是说,矛盾点在于分赃不均,我骗了那么多钱,才给我分这么点儿?还在于园区管理方不尊重南亚的宗教习惯,我估摸是不是没给搞专门的食堂。

和我国面对的情况相似,南亚电诈园区里,只有小部分人是像王星一样,被骗来绑来的,90%以上的人,要么本来就是违法犯罪分子,混不下去了,跑去国外搞电诈,要么是被高薪吸引,想要去捞偏门发财。7月份,因为柬埔寨的打击电诈行动,社交平台上传出视频,大量涉诈人员从柬埔寨园区逃离。这些人四散奔逃,场面十分混乱,有的坐园区提供的大巴,有的自己联系私家车、商务车,警察来了后,许多人还跳车逃离,拉着行李箱就往山上躲,总之想尽办法转移,没有一个人感觉警察是来解救的。

柬埔寨警方经过追捕,全国抓到了2000多名犯罪嫌疑人,然后遣返了绝大多数。当然这些人回国之后,可不会说自己是主动跑去搞诈骗的,各个都变成了被骗去的、被绑去的。截至2024年底,我国从缅北抓获的中国籍诈骗犯嫌疑人,累计达到了5.3万人,注意用词哦,是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受害者。临近我国边境地区的规模化电诈园区,已经全部被铲除,这也是我国24年电诈案件下降3成的主要原因。

今年9月底,缅北明家犯罪集团在温州被宣判。明家这些年来,累计诈骗资金超过100亿,并且杀害了14名试图逃跑的涉诈人员,因此,明国平、明珍珍等11人被判处死刑,还有5人死缓,11人无期,12人有期,并相应判处了没收财产、罚款、驱逐出境等附加刑。成为了浙江省判罚死刑人数最多的案件,极大震慑了犯罪分子,明家综合实力还不是最强的,所以梳理犯罪事实较快,最先被宣判,很期待接下来对白、魏、刘等家族的宣判。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流传的4名卧底警察被杀害一事,警方已经辟谣。在抓捕过程中,的确有4人被明家杀害,都是涉诈人员,并非卧底警察。虽然抓捕行动卓有成效,但反诈的形势依然严峻,蟑螂窝被捣毁了,不代表蟑螂就被消灭了,它们只会四散奔逃,向其他区域聚集。

目前一些聚集区也有不断做大的趋势,一部分在东南亚,比如很知名的妙瓦底,位于缅甸东部和泰国的交界区,经过过去半年多的打击行动,已经抓捕了5400多人。此外,还有柬埔寨的西港,柬埔寨和泰国、越南的交界区等处,从业者也有近十万人。菲律宾的电诈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来钱的主要方式,还是以绑架,索要赎金为主。

这些地方我国也在交涉中,柬埔寨目前发起的专项打击行动,已经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但这些电诈园区,和当地机构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根据研究机构估算,柬埔寨诈骗产业每年创造收入100多亿美元,接近全国GDP的三分之一,他们买通了不少高官和保护伞,打击难度非常大,具体成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未来应该还得持续施压。

另一部分电诈分子,觉得整个东南亚都不安全,所以开始向中东转移,包括阿联酋的迪拜、埃及乃至非洲一些国家。选择阿联酋,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国家近些年扩大开放,出入境和开公司门槛低了许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一向是灰产乐园,加密货币骗局尤其兴盛,只不过以前都是针对欧洲从事各类犯罪,比如2021年上映的欧洲电影《迪拜的女孩》,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欧洲女模特被迪拜犯罪集团囚禁,利用她们谋利的故事。

许多人对阿联酋的印象,是富得流油、纸醉金迷,当乞丐也能月入过万,致富速度仅次于去美国刷盘子。实际上阿联酋的富人占比很低,是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部分打工的普通人,尤其是各国劳工,赚得比较多的,也就是月薪3000人民币,黑工的收入就更少了。

来到这里的电诈分子,诈骗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中国,而是针对全球各个国家,毕竟中国打击力度大,风险比较高,群众反诈意识近些年直线上升,电诈分子只是占个语言优势,现在AI这么发达,语言壁垒逐步消弭,骗谁不是骗呢。

在迪拜郊区的沙漠边缘,有不少中国犯罪分子运营的电诈园区,他们会招收北非劳工、叙利亚难民、以及各国着急发财的人士,让这些人按照“操作说明”,针对多国民众展开诈骗,他们有的在网上编织网恋陷阱,有的在冒充外国警察,还是那一套手段。

鉴于这种形势,迪拜也在琢磨推出反诈工具。电信和数字政府监管局(TDRA)官方发布了一款反诈AI工具,数字诈骗猎人(Digital FraudHunter),现在只能通过网页访问。用户可以提交自己收到的短信,电子邮件,或者社交媒体的截图,让猎人检测是否为诈骗。

当然,迪拜警方也在不断进行打击,最近两年已经发起了一轮又一轮严打,抓捕了数千人,再加上迪拜物价高,园区的租金和运营成本,是东南亚的3-5倍,所以整体规模受到了限制。于是,走向非洲也成了不少电诈分子的选择,毕竟那里许多地方,连政府都管不到,有几十杆枪就能占山为王。

9月底,国内爆出过一个新闻,说是有一位21岁女子池某,在埃及失联了,家人朋友都十分着急。她母亲说,女儿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学习优异,是个单纯的“好女孩”,结果到9月下旬忽然就没信儿了,搞的非常着急,母亲又是联系女儿的闺蜜,又是联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

结果没多久,埃及内政部进行了通报,经过调查,池某是今年8月去的埃及,对家人说很喜欢金字塔,要去埃及旅居,考察工作机会。结果她加入了一个专门从事诈骗和绑架的团伙,算上她一共8人,以在埃及从事电子商务为名,诱骗(主要是)中国人去埃及工作,等人落地之后就绑架,然后向在中国的家人索要赎金。敢情不是女儿去“缅北”,是窝点被捣毁。警方在他们的住所查获了枪支、刀、电击枪,以及包含证据的手机。警方在逮捕罪犯的同时,还解救了一名被绑架者。

这种网上诱骗加落地绑架,“商业模式”就比较简单,操作也简单。它跟缅北模式不一样,缅北模式是人来了给囚禁住,还得把人转化成劳动力,得教他们一些诈骗话术,还得不同部门分工协作,那太麻烦了。不如菲律宾模式,人来了就索要赎金,这多方便。

所以说,电诈是很难根除的,消灭一个缅北,全球处处都是缅北,就算像美国一样全球驻军也没用,即便是在美国的后花园拉美,每年都有上千名美国人被绑架或失踪,一样处理不了,全球大约有90%的诈骗电话,都是从印度打到美国的,迭戈·加西亚(查哥斯群岛的主岛)的美军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

印度人诈骗印度本国人,下起手也同样也挺狠。他们的手段其实也不稀奇,就是伪装成警察或者电信监管机构,恐吓别人你犯罪了,或者是你的账户参与到了洗钱,或者是有一个你的包裹里面有毒品,不要声张,只有先清空自己的银行卡才能免于追究。然后受害人就把自己的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等待处理结果。最后当然是没什么结果,再一看卡里,原来约定好的30分钟就返还,当然也是没有返还,卡里就剩点利息了。

2024年印度有一个案件比较有意思。一名德里郊区的居民(化名Anjali),接到自称是一家快递公司的电话,说她有一件寄到中国的包裹被孟买海关扣押了,里面包含毒品。然后又相继出现了“执法人员”等几个身份,威胁恐吓,让她在全天候的Skype视频通话的监视下,用5天时间,变卖了自己的财产,累计汇出达到66万多美元的金额。

当她发现自己被骗了之后,通过警方的帮助,看到了这个犯罪网络的一部分信息。犯罪集团使用虚假身份,虚假地址到银行开设多个账户,然后赃款会快速通过多个银行的多个账户,最终流出到警方查不到的地方去。只有少数银行账户的所有者是真实身份,能够追查到的,一位是人力车夫,一位是贫民区里的裁缝,一位是木匠。这些人会以很小的金额,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出卖给犯罪集团,也不会知道有巨额资金经过了自己的账户。银行对于创建账户缺乏核实,并且对于高度疑似洗钱的资金流动没有任何预警与提示。

所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对于诈骗的治理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全球来看,如果是像剿灭缅北一样搞专项行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消灭诈骗的根本,还在于集体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防骗技巧,否则,只要容易被骗钱的人群够多,那么永远会有人为了百分之一千的利润铤而走险。尤其现在AI技术飞速发展,伪造音频、视频非常容易,罪恶之手也开始伸向年轻人、伸向更多小语种国家,过去三年间,AI诈骗案件的年增长率接近2000%,这让许多人都防不胜防。

当然技术本身是无罪的,也许未来还可以使用AI来对抗AI,为每个人配备一个防诈AI助手,也能帮助许多人提高防范意识,但那时候,诈骗分子的骗术又会升级,这场诈骗与反诈的攻防战,必然长期持续。好了,本期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咱们下期见~

来源:莫离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