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世界的篮球体系中,美职篮,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NBA联赛,代表了篮球最高水平的比赛。虽然像塞尔维亚、西班牙等国家的篮球水平也很强,可在所有从业人员的潜意识里,美职篮依旧是当今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我很久之前就想聊的话题,那就是首钢球员曾凡博的NBA之旅(目前已确定被篮网裁掉)。
在当今世界的篮球体系中,美职篮,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NBA联赛,代表了篮球最高水平的比赛。虽然像塞尔维亚、西班牙等国家的篮球水平也很强,可在所有从业人员的潜意识里,美职篮依旧是当今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这是为什么呢?
从创始之初至今,NBA经历了近80年的发展、改革。培养了无数的篮球明星,成就了无数的亿万富豪。当然,也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当然,我觉得它最成功的秘籍,是推广,覆盖全世界范围的推广。我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大卫•斯特恩拿着录像带来央视“跑业务”的场景。
推广,不仅仅带来转播权的收益,而且还向全世界各国派“名片”。让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有个美职篮,是专门运营篮球比赛的,代表篮球最高水平的联赛……通过大几十年的推广宣传,就造成了地球人想不知道都难的事实。
除了宣传,美职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手段,那就是面向全世界“招贤纳士”。这一招,直接就把所有职业球员的天灵盖给掀开了。试问,哪个职业球员不向往更高级别的比赛、去享受全世界的关注?哪个球员不希望自己的成就更高、赚取更多的财富?说一些高大上的道理,没用。家国情怀也得在吃饱了之后才有力气说。
几十年时间,不管是亚洲、欧洲美洲,甚至非洲都有不少有能力、有天赋的年轻人去美职篮打球。这也就造成了球员之间竞争的残酷性。
说起中国球员在美职篮,最成功的,也是最绕不过去的人,就是姚明了。他也是在美职篮混的最成功的中国人。很多美职篮的前辈,他都能说上话。“大鲨鱼”奥尼尔•帕奎奥,甘心当他的小迷弟。甚至和殿主——迈克尔乔丹,都有过不少交流。这样的高光表现,直接把王治郅、巴特尔等同样有美职篮经历的中国球员头上的光环给抹去了。
在“后姚明时代”,中国球员在美职篮几乎没有高光时刻。包括易建联在内,也仅仅只能剪辑出几个高光镜头。更不用说周琦、丁彦雨航了。
说回曾凡博,在中国现在的球员中,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打球天赋,都是少有的。所以,在他回CBA之前,就是自带“旅美”光环。当然,这个光环很大可能是别人说出来的。至于他自己有没有这么想,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按照国内的看法,他是有机会冲击美职篮的。可偏偏事与愿违,两年的冲击,都是铩羽而归。在我看来,小曾的美职篮之路,已经堵死了。
那么,接连两年的落选,到底是因为他个人能力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呢?个人觉得,小曾的个人能力,在美职篮的体系里,锻炼两年,做个固定轮换还是没问题的。这是结论。那么他为什么就被裁掉呢?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我觉得,两个原因导致他接连被裁。第一,同位置的竞争。在美职篮,小曾这个位置上和他有相似能力的人,太多了。那么,同样的60分,如果你没有突出的特点,或者百试百灵的“一招鲜”,是很难被球队接纳的。不是小曾一人,而是所有这种类型的球员,基本都是被放弃的。
很多的个人特点和“绝招”,是在训练营或者学校就完成的,球队接受一个一年级新生。是给你时间适应球队的体系和文化。不是给你时间来练字基本功的。如果在试训或者对抗赛里,你拿不出让球队眼前一亮的表现,那么,基本就等于被拒了。当然,人家不会说的那么直接,但我们自己应该学会看“眉眼高低”。
第二,中国球员走出去,不应该有“靠华人”、“靠球队老板”的想法。你要知道,你出去打球,靠的是你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吃这碗饭,就踏踏实实的吃,哪怕只吃半饱,那也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的。否则,干脆不要出去还好。靠“走后门”,就算找到工作,也长久不了。之前不是没有过这种事。
为什么很多国内媒体人非要把我们的球员去美职篮寻梦,给贴上一个“去篮网队,老板是华人”这么个标签呢?如果他不是篮网的老板,我们的球员出去就得饿死是吗?还是那句话,走出去,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坚韧。不是靠一个只有华人长相的美国老板。如果年轻球员甚至你的经纪公司有这想法,那干脆放弃吧。
一个老板如果仅仅因为血统问题,就胡乱选人,那他的球队去了也没啥意义。一个老板如果干涉主教练的用人,那这个主教练也不会重用老板硬拉去的人。主教练看的是能力,老板看的是价值。但这并不冲突。因为他们可以选的人,太多了。
最后,说实话,在走出去这方面,我挺佩服余嘉豪的。
来源:多此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