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其中的一条逃难路上,烟尘滚滚,时不时能看到为躲避战乱而逃难的人。其中一个面黄肌瘦的大娘更是奇怪,只见她瘦弱的肩膀背着一个8、9岁的小男孩,但手上又拖拉着一个更瘦更小的小男孩。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统治力已日薄西山,政权摇摇欲坠。
到了唐末,更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私盐商黄巢趁乱而起,形成最强大的一股农民起义大军,兵锋直指唐朝都城长安。
由于到处都是战乱,众多中原一带的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扶老携幼,一家人甚至是整条村在族长或太公的带领下南迁以躲避乱世。
在其中的一条逃难路上,烟尘滚滚,时不时能看到为躲避战乱而逃难的人。其中一个面黄肌瘦的大娘更是奇怪,只见她瘦弱的肩膀背着一个8、9岁的小男孩,但手上又拖拉着一个更瘦更小的小男孩。
黄巢大军恰好经过这里,看到这位大娘的做法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不背那位看起来年龄更小,体重更轻的小男孩而是背着那个更大个的男孩?
于是黄巢收住马,对大娘说:“大娘,你这样逃难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背小点的小孩反而背着更重的孩子?”
大娘看是起义大军,便徐徐说出缘由。
原来大娘背的小男孩是他小叔子的唯一一个孩子,她小叔子夫妻俩在兵荒马乱的战乱中不幸遇难,为了保全小叔子的血脉,她只能委屈自己亲生儿子,让他走路而自己则背着小侄子赶路。
听完大娘的讲述,黄巢大受触动。想想在这乱世,每个人的遭遇可能都是“今天不知明日事”,但这位大娘在这兵荒马乱的人人自危之时还能如此仗义。为了兄弟血脉的延续,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在所不惜,这份牺牲精神真是难言可贵。
为了能给予她些许保护,黄巢便对大娘说让她采些葛藤挂在住所的大门上,这样就不会有士兵滋扰她了,然后就拍马扬鞭带着起义大军走了。
大娘一伙人听后半信半疑,到了下一个镇准备投宿时,想起早上遇到的事,觉得采些葛藤也不是难事,挂挂也无妨,也许还真有用呢?于是便到路边采了些葛藤挂到大门上。
当天晚上果然一条街道都人喧马嘶的,大家都知道是那些起义军在到处找吃找喝甚至抢东西,大娘一家人也很心慌,但奇怪的是整条街只有她们这个店因挂了葛藤还真就没有起义军来滋扰她们。
再以后,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每到端午节,不少传统的客家人还是会在大门上挂上新鲜的葛藤,为的是辟邪和求得庇佑。
我们都知道潮汕人对于传宗接代有近乎痴迷的执着,他们族人喜欢生男孩,而且越多越喜欢,一个家庭如果没生出男丁,也许他们会一直生,直到生有男丁才会心安。
所以你看到潮汕人的家庭普遍孩子多,几乎四个起底,真佩服他们的生存能力,生这么多小孩也养得起。
那么,潮汕人为什么非得要生男丁呢?这同样来源于旧时的一个传说。
话说在古时候,潮汕先人还没那么重男轻女。当时有一个地主也是只顾着做生意而忽略了多生小孩,只生了一个女儿。当然,那时非要生男孩来传宗接代的观念没那么严重,然后女儿出嫁了,但因地主家条件好,女婿一家人其实是在地主家生活的。
不久后有了外孙,有孙辈了地主很开心,因为在他心目中外孙也属于自己后代。眼见自己年岁渐长,想想以后要靠女儿女婿他们年轻人去打拼了,于是有天地主私下便把自己攒下来的地契和银票等值钱的东西交给女儿,让她保管。
有了孙辈,地主过得很开心,好像一眨眼,他的外孙就长成为一位小少年了。当然,由于一直宠着这唯一的外孙,地主觉得外孙就是自己的天,而且外孙要什么自己都可以无条件满足他,在他心目他猜想外孙一样会敬重自己和珍惜爷孙情。毕竟作为第三代的唯一后人,自己的一切财富都会传给他,自己在外孙的心目中应该很有份量。但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一幕,让地主感受到了深深的失望和不解!
情况是这样的……
有一天,他外孙在大堂大声地喊爷爷过来吃东西,他听到后很开心,以为是叫他,当他小跑着满脸堆笑地调侃问外孙是不是有吃好的东西给我这个当爷爷的吃。
谁知他外孙很不爽地翻了一下他白眼,冲着他大吼说:“我是叫爷爷,是叫‘我的爷爷’,而不是你这个外公!”
这地主听后一下子呆住了,心里变得哇凉哇凉的,因为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在自己一直宠爱着的外孙心中,在这个家,自己不是主人,而是个被人嫌弃的外人!
“是叫‘我的爷爷’,而不是你这个外公”这句话让地主明白无论你怎么对外孙好,他始终都只是女儿的儿子而不是自己儿子的儿子。
但地主不动声色,仿佛没发生过什么一样,依然笑嘻嘻跟外孙玩打马虎,丝毫看不出他内心的挣扎和失落。
其实自打外孙说出那样的话后,地主就有了新想法。
几天后,看太阳正猛,地主就找自家女儿说:“现在天气好,你去把家里的地契和银票拿出来晒晒,这样才不会被虫蛀。
也许是地主的女儿真的傻又或者当时没其它人在场。反正当时地主的女儿就到里屋拿出地主给她的所有地契和银票出来给地主,地主接过来后认真看了一下便转身就走了。
地主将原来属于自己的地契和钱票拿到手后,马上重新添置了一所大宅子,又新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小老婆,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小老婆的肚子也挺争气,前前后后给他生了好几个大胖儿子。虽有点老来得子,但有了亲儿子后,家产就有了更合理的继承人。
自然,地主也很少再去看外孙了。
后来有人就说这外孙真没福气,本来可以轻松地继承万贯家财,谁料被自己内心对老人的不尊重断送了送到眼前的财运。
那么,对于地主后来的做法,你又持什么态度,你是赞成呢还是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来源:杉木栏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