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湿误播种?冬小麦晚播别慌!3个救命招现在看还不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06:08 1

摘要:寒露已过,地里还湿漉漉的,农机下不去,小麦种不上?别急,今年黄淮海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山东、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农民朋友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寒露已过,地里还湿漉漉的,农机下不去,小麦种不上?别急,今年黄淮海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山东、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农民朋友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近期连绵不断的阴雨让不少农户皱紧了眉头。地太湿,机器下不去,眼看小麦最佳播种期一天天过去,心里那个急啊!但专家表示,晚播并不等于减产,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依然能获得好收成。

01 当前形势:为何今年晚播成定局?

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出现了多次降雨过程,河南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陕西山西南部土壤水分饱和,局地农田甚至出现积水。

气象部门预计,10月上中旬黄淮海部分地区华西秋雨还将持续,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这导致夏玉米收获推迟,茬口衔接偏紧,土壤黏重,机械难以下田,无法适期适墒播种。

“寒露”已过,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播种工作即将大面积展开。面对这样的困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门发布了《黄淮海小麦应对连阴雨抗湿晚播技术意见》。

02 三大救命招:抓住关键,晚播也能丰收

第一招:抢排抢散,为播种创造条件

别再盲目等地干了!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抢回时间。

对土壤湿度偏大但机械还能进田的地块,应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抢晴抢时收获。记住——“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对一般积水地块,要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而对于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或局部倒伏的地块,则要组织动员人工收获。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排除积水,加快土壤散墒。专家特别提醒,土壤过湿时不宜开展秸秆还田作业,因为秸秆覆盖地表会影响土壤散墒。

第二招:遵循“三个服从”原则,播种不盲目

许多农户心急如焚,恨不得地稍微干点就马上播种,这种做法其实大错特错!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要坚持 “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 的原则。不要急于整地播种,优先做好土壤散墒,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才能适墒整地播种。

对墒情适宜地块,要强化精细整地,千方百计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而对接近适播期下限,但土壤仍偏湿、短期无法田间作业的地块,可酌情采取“免耕播种”或“深松浅播”等措施。

第三招:掌握“四补一促”技术,以技补晚

这是晚播小麦技术的核心!所谓“四补一促”,就是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以促为主。

以种补晚:由于晚播小麦生育期缩短,要选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腾茬过晚的地块甚至可以选择弱春性品种。

以密补晚:按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山西省专家建议,南部麦区播期迟于10月20日~25日、中部麦区迟于10月15日~20日,在正常播量基础上每晚播1天,增加播量0.25-0.5公斤/亩。

以好补晚: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河南省专家提醒,不宜过早抢时机械粉碎秸秆,以免影响散墒;不宜过早机械耕翻整地;不宜过湿时机械镇压;不宜盲目抢时早播。

以肥补晚:科学增施底肥并确保氮磷钾平衡。特别要重视增施磷肥,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

03 冬季管理:早管细管,促弱转壮

晚播小麦的冬季管理要比正常播种的小麦更加细心。

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前镇压,记住“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的原则。这可以防止冻害、促弱转壮。

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且有脱肥症状的地块,要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料。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则应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要坚持关口前移、防在前面,科学选用药剂,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

04 专家观点:心态很重要,技术是关键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技术指导强调,农户面对晚播要保持“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的心态。晚播不可怕,可怕的是乱来!

山西省农技中心在组织培训时指出,各级参训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连阴雨对冬小麦适期适墒播种的影响,掌握科学的防灾减灾和小麦秋冬种生产技术措施。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指导建议强调,要全力培育冬前壮苗,夯实明年丰收基础。虽然播种晚了,但只要管理得当,依然可以获得好收成。

农机专家提醒,对于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可以考虑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抢晴抢时收获。同时,一定不要在地还太湿的时候强行作业,否则会破坏土壤结构,反而得不偿失。

地湿播不了,别硬来;掌握好方法,稳下来。 这个播种季,虽然起步晚了些,但只要用对方法,精细管理,明年麦浪滚滚的金色丰收,依然可期!

来源:小康致富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