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很多人吃饭时马马虎虎,一碗泡面就解决一顿。有的胃不舒服了,也不当回事,忍一忍,扛一扛。可你知道吗?胃癌真的不是一下子就来的,它是一步步被“拖”出来的。尤其是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掉,一旦等到明显不适,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很多人吃饭时马马虎虎,一碗泡面就解决一顿。有的胃不舒服了,也不当回事,忍一忍,扛一扛。可你知道吗?胃癌真的不是一下子就来的,它是一步步被“拖”出来的。尤其是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掉,一旦等到明显不适,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看过太多病例,才发现一个规律:真正在早期就去医院检查的人,少得可怜。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反复胃痛、吃不下饭、体重掉得厉害之后,才肯走进医院。而那时候,已经不早了。
胃癌不是某一天突然冒出来的,它往往是胃黏膜长期受损的结果。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到异型增生,最后才可能发展成胃癌。这个过程有时候可能长达十几年,但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胃在一点点变坏。
比如有些人常年吃重口味的东西,咸菜、腊肉、火锅轮着来;有人喜欢喝酒,天天小酌几杯;还有人工作压力大,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些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伤害了胃。
偏偏胃是个“沉默器官”,它不太会喊疼。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吭声。可等它真的开始出问题了,通常已经不是小毛病了。
很多人以为癌症会很明显,疼得受不了、吃不下东西,其实不是。早期胃癌的表现非常隐匿,有时候跟普通胃病几乎一模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胃炎”,结果一查就是胃癌。
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早期并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只是觉得饭量变小了、吃点东西就胀、有点反酸、恶心。偶尔胃会不舒服,但也不是那种剧烈的疼痛。就是这些“小毛病”,一拖再拖,最后发展成了大问题。
有一种变化特别值得警惕:原本能吃好多,现在一下子饭量变小了,而且没有明显原因。不是减肥,也不是换季,就是吃几口就饱了,有时候根本吃不下。
有的人会觉得胃胀,尤其饭后一两个小时还在胀,而且伴随着轻微的恶心。还有人早上起来口苦,甚至有点反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就该警觉了。
体重如果突然下降,比如一个月瘦了五六斤,没节食、没运动,那就不正常。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千万不能当成“瘦得好看”来高兴。
再有就是胃痛。如果你觉得胃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夜间或者空腹时更明显,吃点东西就缓解,这种“假象”非常具有迷惑性。早期胃癌的疼痛常常被误当成“老胃病”,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外反酸、嗳气、黑便这些表现也不能轻视。很多人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或者上火,其实是胃黏膜已经出了问题。特别是黑便,那可能是胃出血的信号。
说到底,早期胃癌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可正因为如此,更要有警觉,别总拿“老毛病犯了”这种理由搪塞自己。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70%以上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这不是说医院查不出来,而是患者压根没去查。很多人想着“再观察几天”,结果一拖再拖。
还有人觉得做胃镜太难受,不愿意检查。确实,胃镜不舒服,但和确诊癌症后要面对的手术、化疗、放疗比起来,那点不适根本不算什么。
也有些人觉得自己太年轻,得癌症是“老年人的事”。这种想法太危险了。现在胃癌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三四十岁的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更要特别注意。
怀疑胃有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做胃镜。虽然过程有些不适,但检查时间其实很短,有经验的医生几分钟就能完成。如果实在害怕,可以选择无痛胃镜,睡一觉检查就做完了。
很多人一听“胃镜”就抗拒,其实这个观念需要转变。胃镜是目前唯一能够直视胃部黏膜、发现早期病变的手段,还能在检查时直接取活检送病理,判断病变性质。
如果你已经出现反复胃部不适、饭量减少、体重下降等情况,千万别犹豫。早点查清楚,总比等病情严重后才后悔要强得多。
如果你平时有胃病史,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尤其是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的,那就是高危人群,更该提前预防。
还有那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比如喜欢重口味、经常熬夜、爱喝酒、抽烟的,也建议定期体检。不是说这些习惯一定会导致胃癌,而是它们会增加胃黏膜的负担,风险自然就高了。
千万别等身体“叫苦”了才想起来去医院。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发达,有问题早点发现,治疗效果也会更好,生活质量也不至于被毁掉。
治疗早期胃癌,手段其实很多。比如内镜下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有些早期病变甚至不需要开刀。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很多患者确诊后第一反应是恐惧、不敢面对,甚至放弃治疗。但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处理,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怕的是拖着、扛着,等病情恶化,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到不仅身体受罪,花费也会成倍增长,甚至可能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该查就查,别用“怕”当借口。身体的账,总是要还的,早还比晚还划算太多。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李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5):321-326.
2. 刘海燕,张世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综述[J].临床医学,2022,30(8):45-49.
3. 陈立新.慢性胃病向胃癌转化的机制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1124-1128.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