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笑到一半突然想哭”——昨晚11点,我刷到那条“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未改肉成堆”的段子,手一抖,薯片渣全掉肚子褶上。
“笑到一半突然想哭”——昨晚11点,我刷到那条“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未改肉成堆”的段子,手一抖,薯片渣全掉肚子褶上。
国家卫健委刚说成年人一半以上超重,评论区齐刷“是我”,瞬间把搞笑弹幕变成体检报告。
我盯着屏幕,想起去年辞职做搞笑号的小陆。
他大学播音腔,如今每天拍“吃播翻车”,粉丝涨到80万,银行卡却只剩两千。
Z世代最想干的职业排行里,“搞笑博主”高居第三,理由只有四个字:看起来爽。
爽不爽他自己知道:凌晨三点写脚本,把自嘲当流量密码,笑一次掉三根头发,抑郁量表得分却比去年低了43%。
心理学报告说自嘲能减压,可没人提那43%是不是用熬夜和焦虑换来的。
段子说“一直在搞笑,不知道自己在笑谁”。
我转头看合租的阿瓜,她白天是外企HR,晚上变脱口秀演员,台上把被裁员工的故事讲成包袱,观众鼓掌,她下台后躲在厕所里哭。
那条“工资四千,命值一万”不是梗,是她上个月的真实报销单。
我们这一届年轻人,把伤口剪成笑料,把贷款和体重一起分期,笑完继续吃宵夜,因为不吃会饿,吃了会胖,胖了能写段子,写完还有下一顿。
所以别急着点赞“人间真实”。
屏幕里每一个轻松包袱,都是别人深夜掐大腿憋出来的。
要么我们一起笑,一起胖,一起把生活过成连续剧;要么承认:幽默不是解药,是麻醉贴,撕下来那块皮肤,比原来更红。
来源:游戏孤狼 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