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60岁的王大爷上大学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视频里是王大爷自己举着手机,记录着自己第一次跨进大学的喜悦与期待,并配有文字“60后准大学生怎样为军训做准备?”不同寻常的文案很快引发了网友们对60后进入大学读书的热议。励志派认为王大爷“学到老活到老”,有着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俞昕
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60岁的王大爷上大学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视频里是王大爷自己举着手机,记录着自己第一次跨进大学的喜悦与期待,并配有文字“60后准大学生怎样为军训做准备?”不同寻常的文案很快引发了网友们对60后进入大学读书的热议。励志派认为王大爷“学到老活到老”,有着热爱学习的初心,抽象派认为大爷是送孙子上学时拍摄抽象视频,而批判派认为大爷拍这类视频是带有起号做网红,以便后续直播卖货赚钱的目的。面对争议,这位60后的“文生同学”坦诚又清醒,“我都六十岁考大学了,还在乎被人说什么吗?现在就想把学习搞好。”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内卷成了时代的代名词,“一年级是关键的时期”,“高三是关键的时期”,人的一生不论何时都被定义为关键时期,人人都按部就班地实行这个“成长计划”,生怕“来不及”。60岁的“文生同学”打破了“人生固有的进度条”,他背着书包进入大学,书包里装着的,是给年轻人的“焦虑解药”。
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可60岁的王文生证明,六十岁,依然可以抱着“耳顺”的坦然,拥有“四十的不惑”,选择在晚年用读书充实自己。这份从容的选择,在当下年轻人被“22岁要考研,25岁要求职、30岁要成家”的时钟追着跑的语境里,显得格外有力量。王文生用60岁重启求学路的行动,敲碎了“人生必须按时间表推进”的固化认知。真正的人生节奏,从来都该由自己定调,慢半拍的“重启”,远比慌慌张张的“完成”更有分量。
在多数人眼里,60岁的人生标签该是“含饴弄孙”“公园遛弯”,绝不可能是“刷高数题”“站军训队列”。可王文生偏要打破这份“约定俗成”,从备考时的日夜攻坚,到入学后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他的每一步都在对抗着“年龄决定人生阶段”的偏见。这份坚持,恰恰照出了年轻人焦虑的核心病灶:我们总把人生过成必须按时打勾的任务清单,没在规定时间达成目标,就觉得自己掉队了。
诚然,内卷制造了焦虑,焦虑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对比带来的内耗。面对“浪费教育资源”、“为流量炒作”的质疑,王文生的坦然更显珍贵。这份不在乎外界评价的洒脱,正是当下年轻人最稀缺的品质。王文生的选择清晰地传递出人生的“进度条”不该由别人设定,真正重要的是“是否顺从自己的内心”。他不被“60岁该做什么”的标签束缚,我们年轻人也应该跳出“同龄人参照系”的桎梏,不必焦虑将就,哪怕暂时迷茫,按下“暂停键”,也比慌慌张张跟着别人跑有意义。
或许有人会说,王文生的选择是“特例”,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条件在60岁重启人生。可他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传递一种更松弛的人生态度——别把“年龄”当枷锁,别把“别人的标准”当真理。电脑卡顿再重启也需要时间,人生迷茫时我们该学会按下“暂停键”,暂时脱离熟悉的环境沉淀自己,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种“暂停”不是放弃,是为了更清醒地出发,王文生用60年人生阅历打底,却能更专注地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份“慢”带来的笃定,远比盲目追赶更持久。
当“文生同学”说出那句“这个不限制年龄,我也可以”时,他身上闪耀的是“追梦”的光芒,是“不被焦虑绑架”的智慧。人生没有固定剧本,按照自己的步调慢慢走,那些曾让你辗转难眠的“来不及”,终将在时光里变成“刚刚好”。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