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5年4月以来,新冠感染病例的上升趋势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水平,但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
自2025年4月以来,新冠感染病例的上升趋势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水平,但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从第14周的7.5%,上升到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从第14周的3.3%上升到第18周的6.3%,新冠病毒暂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首位 。这一变化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是时候重新审视当下的防疫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了。
病毒变异是导致这波感染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一些变种的传播能力更强,甚至能部分逃避现有疫苗的保护。例如,XDV系列变异株在多地成为主要流行株,香港污水监测数据就显示XDV在本地的流行率有上升趋势 。防疫措施的放松也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更多机会。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转,人们恢复正常社交活动,聚会、旅行和大型活动增多,人员流动和聚集频繁,国际航班自3月开始逐渐恢复,境外毒株输入风险增加,都让病毒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加之天气转热,人们在空调房停留时间变长,室内通风条件变差,进一步助长了病毒传播。
人群免疫力情况也不容忽视。疫苗提供的保护效力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人们完成基础免疫接种12个月后,抗体水平平均下降68%,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抗体下降更为明显 。不少老年人对第三针、第四针疫苗接种不够积极,数据显示,超过91%的重症患者都没打过最新的JN.1疫苗,使得他们面对病毒时抵抗力较弱。公众对新冠的警惕性明显下降,戴口罩频率、日常消毒习惯保持率大幅降低,防护意识的松懈也给病毒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面对新冠感染的上升趋势,我们不能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个人层面,要重拾防护意识,在人群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要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以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医疗机构需做好应对准备,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能够及时收治新冠患者,同时避免医疗资源挤兑,保障其他疾病患者的救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疫情监测与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疫情动态和防控建议;合理规划新冠疫苗的采购与分配,提高疫苗接种的便利性,鼓励民众积极接种;倡导公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平稳度过这波疫情上升期。
来源:身体调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