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
写《零乡》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说:每个在他乡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圆明园”式的故园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一组数之和与另一组之和的和差b的规律,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还发现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另,还发现从1开始的,项数相同、数差是2,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32、另一个声音
一天我确实很寂寞,又不知怎么度过此刻,正在要塞上竖起耳朵捕捉本书作者唐国明长叫之声时,我听到了另一个声音朝长城这边传来。一个人念着什么——“王在用镰刀收割,王在用斧头开路,王如一个为我们做一切的公仆/王没有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王在我们脚下像牛马一样低头劳作/王在砍柴,王在烧火,王在煮饭煮汤给我们吃喝/王在写诗王在唱歌,王在前头带我们开疆破土/王教我们识字绘画歌舞,王教我们认识百草与五谷,王教我们怎样摘野果爱护野兽、怎样保护山野河谷/王教我们种田打禾,王教我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经营生活/王穿着朴素,素食饱腹;王给我们均分实物,奖励英雄,扶持弱夫”——这些话语,连来给我送饭的老伙夫说他也听到了。声音越来越近,我从要塞上抬头望去,只见走来一个眼镜比他脸还大,满脸稚气衣服脏破的孩子。他走上要塞,问我是不是故意穿成这样,在演电影、电视剧还是在直播。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只告诉他我是一个士兵,一个在为皇帝守住这道要塞的士兵。他说我真是一个好演员。他举着一个他叫手机的东西对着我哈哈哈大笑。我问他有什么好笑的。他说他为我的演技好笑。我问他皇帝还存在吗?他接着又哈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演皇帝的士兵演得真好。我问他认识本书作者唐国明吗?他说他当然认识,网上到处是唐国明铺天盖地的故事。他说他认识唐国明,是在网上读了唐国明一篇文章而开始关注了唐国明的。我问他什么叫网上。他便把他叫手机的那个东西拿了过来,指着那上面的花花绿绿跟我说,这就是网上。我问他唐国明写了篇什么文章,让他开始记住了本书作者唐国明。他说我真有意思,便对我说,就是这篇先叫《我们的长城》,修改后又叫《故园》之文。
33、故园(注:此部分文字,曾以《中国城墙下》之名发表于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2017年第2期《大鹏文学》杂志内刊上。曾以《你为什么以残缺收场》发表于2018年6月贵州遵义市习水县《习水文学》季刊内刊第1至2期的合刊上。)
(1)、
你如一位病着的巨人,你倒在了1860年。多少英雄,多少血泪,再也不能保卫你国色天香的脸。你被扯去了头发,被掠夺了装饰,被剥去了衣裳,被劫尽天香国色后又在火中被烧煎。
大风刮过你的身躯,远处,是天空无边的静寂,你的血泪像洪水一样漫上历史的杯子。
你是曙光,你是黎明,你是新的一日。你是用尽了天空和海水做成的。你的梦成了天空与海水一样宽广的疼痛,使一个民族痛哭得如一头狮子向天下啸吼。
(2)、
读罢第“(1)”节唐国明《你就是圆明园》叹息出的这些文句,不得不说,对于我们来说,心中常怀两个逃不脱的情节。一个是长城情节,一个是圆明园情节。长城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真正号称连绵万里的开端是从大秦帝国开始的,现除了八达岭那段长城,可以说已成废墟,被荒弃在高山野岭与荒漠大野。而圆明园却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王朝建造的,现在已是一个废墟式的遗址公园。长城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目的,用来与来自西北的游牧人交往、融合、互市、争斗。圆明园是大清皇帝用来办公与享乐的。长城差不多建了2000年。圆明园是满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的皇家大乐园,历经了一百五十余年的不断经营,建造和修缮工程几乎无一日中断。
如果我们在时光中往后看,除了只修圆明园不修长城的大清,还有一个不修长城却修了大明宫的辉煌的大唐帝国。这个帝国给时间留下了至今我们还在吟诵的唐诗。唐诗即使号称几万几万首,至少仍有300首在耗费着我们的时间。也只有这个辉煌至极的朝代与来自黑山白水间的大清皇朝敢于把长城扔在大漠荒野,荒山野岭之间,不管不问。而大清皇朝虽然没有像唐朝留下气贯长天的诗意,这个八股取士的帝国,大兴文字狱的帝国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残缺、仍需要我们探佚、纠错、考古复原修补的煌煌巨著,代表华夏古典文学高峰,空前绝后的《红楼梦》;与传说奢华至极,受到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赞誉,并遭到“英格兰与法兰西”抢劫、烧毁的至尊园林圆明园。
在公元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整整三天三夜的大火将这座历经几代近150年时间建筑的皇家园林毁成了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一片荒凉之地。
已是一所废园的园林,只有眼睛去看废墟,用心灵去想象,才能领略它的真实内容。1861年11月25日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为圆明园写下了富有丰富想象力的句子:“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3)、
入碌碌风尘,我一事无成。我不过是世上一只泥猪懒狗。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好酒佳肴,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念及那些清风明月的她们,我辜负了她们一生。我一生潦倒,我负了父兄的教育之恩,于风晨月夕里度过浮生。我悲号惭愧,自怨自叹。世有荣华富贵,云山雾海,我无补天济世之才,却为着荣华富贵而来。明知到头一梦,一切不过是梦里烟云,却仍怀贪恋之心,来到了昌明隆盛之处,入了诗礼簪缨之族,幸福在花柳繁华之中,看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常体会富人那不足之心。我在醉余饱卧之时,避世去愁之际,常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观花修竹,斟酒吟诗。常书房闲坐,朦胧睡去至手倦抛书。常与她们偷香窃玉、暗约私奔。不管我有命无运,还是累及世人,我仍弄书解闷,听窗外女子嬉笑声声。看看仪容不俗,眉目清朗的她们摘花丢朵。常与她们眉目传情,自以为相认了巨眼英雄,得了风尘知音,狂喜不禁。于家家箫管,户户弦歌中,与朋友浅斟慢饮,打发走闲处光阴。
或疯狂裸落,面对天下,诵尽诗文,哭笑个死去活来,喜得个尿流屁滚。或担风袖月,胸怀天下,拜访书香之族,探寻钟鸣鼎食之家,求取女子的冰雪聪明。常沽酒三杯,以助野兴。常喜门前冷落无人,只需门内厅殿楼阁峥嵘轩峻、树木山石时时弄影。常藏些翰墨诗书,安享学问。常于月夜让如水的女子们洗洗我泥做的骨肉,让女子们清香清爽我逼人的浊臭。常使一身清明灵秀,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让人视我为和风,为甘露。常于万万人之中装逸士高人,扮情痴情种。与她们一起读书识字,一起与她们明白,一起与她们糊涂。与极尊贵极清净的她们一起喝香茶清水,一起臭舌浊口。与她们时时传情、步步留心。
常在书房门前,看雕梁画栋。过游廊,与她们一起穿红着绿,做她们怀里的心肝儿肉。爱她们肌肤微丰,温柔沉默;爱她们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喜她们从吃饮食时,已会爱美、争宠、吃醋。喜她们体格风骚,粉面含春,丹唇未启笑先闻。爱她们似弱柳扶风,如娇花照水。她们是我的树木山石,她们是我常常要念的书。我如一轮明月,她们如一朵朵香花,我愿意为她们挥金如土,一撒千金。我喜欢她们自有天香,目下无人,我喜欢她们袅娜纤巧,如高山湖泊温和清静。我高兴她们使我眼呆骨软。我向往在朱栏白石,绿树清溪,飞尘不到之处,与她们一起播雨弄云。我向往影度回廊,鸟惊庭树;我向往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外与她们进入孽海情天的太虚幻境。
我喜欢她们如奇草芬芳,羽衣飘舞。我喜欢她们清艳不俗,袅娜风流。我喜欢她们在那绿窗风月、绣阁烟霞下,悦容貌,喜歌舞。我喜欢她们凉森森甜丝丝、带着幽香的如水骨肉。醉我以灵酒,警我以妙曲吧!我喜欢身在云端的感觉。我喜欢轻裘宝带,华冠玉服。
我喜欢黄花满地,篱落飘香,疏林如画。我喜欢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更为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高兴。我喜欢金窗玉槛、香屑布地,更喜欢猜枚行令、百般作乐。愿天下的女子似日月山川之精华钟于我一人。我愿为她们乐成一堆灰、乐成一股轻烟,我也不顾她们,她们也不顾我。我怀念那穿林度水、那互读诗稿之时的她们。我怀念明刀暗火的她们。我怀念,怀念她们娇喘细细、香汗淋淋。我惋惜她们那红颜春尽,花落人老的自然命运。
(4)、
对于圆明园倾国倾城的红颜,就像这些唐国明读完《红楼梦》叹息出来的文字一样。皇帝们的生活,根据近人的评估,皇帝光是一顿御膳的规模就可以满足100家农户整年的生活所需。
每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在这一天,圆明园所有溪流、河道和湖泽上,所有山丘、桥梁、树木,都会放上、挂上一些灯笼。有些灯笼是用丝绸制成,有些则是利用兽角、玻璃、贝壳,以及其他上千种材料制成。
在五位清帝当中,就以1775年来说,乾隆留在圆明园的时间共计168天,其他的时间是105天在紫禁城,从8月到10月有66天在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44天在孔子的故乡曲阜。
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的生活应该算是寒酸的,而他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大致描述了宫廷中最后的景象与他最后的皇帝生活——
我胡里胡涂地做了几年皇帝,又胡里胡涂地退了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穿衣。一个月有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奴才,也各有分例。加上奴才连我们六口之家,一月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除此之外,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得多。记得一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连什么鱼虾蛋品,用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七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饭菜是大量的做而不吃,衣服则是大量的做而不穿。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穿新的。据单子所载,一月给我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不算正式工料,仅贴边、兜布、子母扣和线这些小零碎,就开支了银子一千六百多两。而后宫后妃一月合计穿用的布料:缎29种共一百五十九万二千一百三十六匹;绸40种共二千一百一十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匹;纱16种共五万六千零八十一匹;绫8种共五万二千八百四十一匹;布60种共三千零一十四万四千二百匹;绒和线16种共八十七万六千一百斤;棉花40种共二千零一十二万零一百八十斤;金线20种共一百零七万六千一百零六绺;貂皮90种共三千零二十八万零四百张。
我更换衣服,也有明文规定,单单一项平常穿的袍褂,一年要照单子更换二十八种。至于节日大典,服饰之复杂就更不用说了。
(5)、
这个末代皇帝溥仪即使生活在一种体制的最后夕阳里,但这轮夕阳仍然不失太阳的色彩。令我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体制开始的时候,是从大秦帝国的都江堰、长城、驰道、灵渠这些惠及后世的工程开始;也是从维护秦始皇个人生前快乐的阿房宫与死后安身的陵墓开端,到以诗见证一种体制顶盛的唐朝,最后却以《四库全书》的修缮,《红楼梦》与圆明园的残缺收场。
回想一下,一个不修长城的唐朝,后来瓦解成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从907年到960年,半个世纪后才有了一个重文不重武的动荡宋朝,像宋词一样呜呜咽咽地完结了自己的历史。而一个不需要修长城的大清帝国终于在1911年玩完。
当我们站在圆明园废墟上的时候,也就懂得了只有有了保卫自己的钢铁长城,才能保得住我们自己用双手创造的、辉煌得如同昔日圆明园的家园。而保卫我们的钢铁长城是谁,是我们自己。
34、诗人的方式
他戴着比他脸还大的眼镜神采飞扬地念完了这篇唐国明写的《故园》,我一听他念完我就热血澎湃,想起当年我跟着我的皇帝远征四方,最后被派到这来,然后就一直守着这道长城要塞。但听到他念到末代皇帝,我想难道皇帝真的不存在了,但我想皇帝是不会抛下我不管的,即使在没有之前,他一定会派信使来通知我离开的。我望着他比脸还大的眼镜,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又哈哈哈笑起来,他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走路诗人。他说好久没人这么问他了,说我是他这段日子以来第一个问他是干什么的人。他又强调说,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职业就是诗人。他干的事就是写诗、走路。他说,如果我对他走路的经历感兴趣,他可以以诗人的方式跟我讲他的故事。我不知道他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讲他的故事,我很怀疑他的诗人身份,难道诗人动不动就是哈哈哈大笑的。又见他用手指点着那个他叫手机的东西,点了一会,只见他脱掉上衣,露出一根根肋骨来,用好似风吹干了的身子,使着吃奶的劲,青筋根根毕露地面对要塞周围的群山高声念了起来。
我看他的样子忍不住想笑,但又笑不出来。他眼盯着那个他叫手机的东西,念一阵手点一下,又叫一阵,手点一下,又唱一阵,手点一下,又喊一阵。我想难道那个叫手机的东西就是他的脑袋,他想念什么就出什么。他怎么不把念的东西用笔抄在竹简木牍或纸帛上。他好容易念完了。把眼光离开那个叫手机的东西,看着我,他又哈哈哈地笑起来,直到笑出了眼泪。他一抹泪就说,“这世上也只有你这么傻,听我念这诗文。”又问我是不是装的。我说我真在听,我便念出几句他喊叫的话来。他才相信了。他穿上衣服,他说他玩尽兴了,他得走了。我问他走到哪去,他说走到他该去的地方去。他问我什么时候走,我说没有皇帝的命令,我永远不走。他又哈哈哈的大笑一阵走了。走时还说,说不定过几天他会带一群人来看我。我说好,那样我也许就不寂寞了。
他走远后,使我又跌入他念叫唱喊的样子与他的声音里,他似乎完全给我带来另一个世界。他以诗人的方式表述很特别,他说他是一个在大地上奔跑的诗歌孩子。他说他用诗人的方式给我喊叫的话语,分别表述了九个在大地上奔跑的途上思者为打发一个又一个此刻说出的废话。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通过“零乡”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唐国明在数学上——
一、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3个新规律
1、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
2、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如:2、4、6、8与10、12、14、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等于15、17、19、21与23、25、27、29,两组数之和的和差,都是32。
3、从1开始的,项数相同、数差是2,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如1、3、5和7、9、11,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27。如1、3、5、7、9、11与13、15、17、19、21、23,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66:198。
三、开创性的将3x+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通过“奇变递增为偶”和“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1猜想4、2、1数字循环圈中,形成一种“万有总在途中”的通变模式。即:
……2x ↔ x ↔ (3x+1)÷2ⁿ ↔ …… ↔ 2ⁿ ↔ 4、2、1……
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不可能来自于爆炸,而是遵循类似于3x+1猜想“奇变递增为偶,偶变递减为奇”的圈套生成,最终归于“4、2、1”循环模式的形式。即:宇宙不始于爆炸,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