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初,荷兰政府与法院上演了一场针对中资企业的“完美闪电战”。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率先出手,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冻结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有效期长达一年。
荷兰强盗本性不改:从台湾海匪到欧洲陆抢!
三百年轮回,荷兰的殖民海盗船如今变成了法律文书,但掠夺的本性从未改变。
10月初,荷兰政府与法院上演了一场针对中资企业的“完美闪电战”。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率先出手,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冻结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有效期长达一年。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的裁决更是令人惊叹: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职务,任命一名外籍独立董事接管企业,并将99%股权移交第三方托管。
就这样,一家年营收近150亿元、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排名第三的企业,在短短几天内脱离了中方控制。
1、 历史轮回,海盗本性不改
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在今天的安平及台南市一带,建造了“热兰遮城”,开启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的序幕。
当年的荷兰凭借船坚炮利,在全球各大洋横行无忌,扮演着殖民海盗的角色。
1661年,郑成功率领2万5千大军,分乘300兵船,进入鹿耳门海峡,登陆赤崁,攻陷普罗文地亚城。
经过激烈海战,荷兰海军大败,终无法登陆支援困守城内的荷军。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终结了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而今天,荷兰政府却再次展现出其骨子里的海盗基因。
2 、法律外衣下的现代抢劫
荷兰此次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动,堪称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荷兰政府援引的是《商品供应法》,这是一部冷战时期的紧急状态法律,原本旨在应对战争或极端危机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荷兰政府将这部“战时法律”用在了和平时期的外国投资企业身上。
法院的裁决过程更是充满争议。企业法庭甚至没有组织正式的庭审,就在三位外籍高管提交申请后迅速作出了裁决。
这些高管提出的理由也颇为模糊,仅称安世半导体的“治理缺陷”可能“长远或削弱欧洲自主”,却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安世半导体被收购后,不仅持续为荷兰贡献税收——近五年缴纳企业所得税达1.3亿欧元,还雇佣了数千名欧洲员工。
企业的研发投入五年间增长超过150%,丝毫没有所谓“治理缺陷”的迹象。
3 、战略博弈,配合美国遏制中国
荷兰此次行动背后,美国的影子清晰可见。9月29日,美国刚刚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追加限制。
而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12月就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时间点上的巧合令人玩味。
安世半导体所在的功率半导体领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关键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核心环节。这也是美国和欧洲之所以如此紧张的原因。
更深层次看,荷兰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的母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地位特殊。限制安世半导体,既能向美国示好换取政治支持,又能削弱潜在的竞争对手。
4 、中国的反击与战略自主
面对荷兰的行为,中国并非没有筹码。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率先打出稀土牌,发布两项稀土出口管制公告。
这一招直击欧美半导体产业的软肋,因为ASML的光刻机严重依赖稀土材料,中国管制已导致其设备交付延迟。
更具针对性的是,中国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对荷兰企业实施对等制裁。
ASML、壳牌等荷兰企业在华有大量业务,中国完全可以采取精准反制措施。这些企业绝不会愿意因为政治操弄而失去中国市场。
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中国半导体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近年来,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良品率突破90%,比亚迪碳化硅模块装车超百万辆,中芯国际14nm工艺获车规认证。
安世危机倒逼国产替代提速,预计2026年车规芯片自给率将达40%。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惊人相似。三百年前,郑成功在台湾击败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百年后,荷兰改头换面,以法律为武器再次试图掠夺中国资产。
阿姆斯特丹的法庭上,那份所谓的裁决书不过是现代版的“劫掠许可证”。但这一次,荷兰面对的不再是积贫积弱的中国,而是一个拥有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的伟大民族。
从东海之滨到欧洲大陆,岁月的长河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辉煌。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来源: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