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底,相信硬派SUV爱好者都接收到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 Max+的消息,通过换装更大容量的电池组,进一步提升了这款新能源硬派SUV的续航能力。但相比之下,此前与猛士M817牵手华为,或许更能带来深刻的印象,一股试图重塑硬派SUV市场格局的新力量正在涌动
9月底,相信硬派SUV爱好者都接收到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 Max+的消息,通过换装更大容量的电池组,进一步提升了这款新能源硬派SUV的续航能力。但相比之下,此前与猛士M817牵手华为,或许更能带来深刻的印象,一股试图重塑硬派SUV市场格局的新力量正在涌动。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无可阻挡的今天,以猛士M817为代表的“新硬派”们,究竟为这个略显传统的细分市场带来了哪些新思路?想要理解猛士M817的价值,我们首先需要审视当前高端硬派SUV市场的现状。
长期以来,这个市场被一种强烈的“能力孤岛”现象所主导。传统的硬派越野车,为了追求极致的通过性、非承载式车身的刚性和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往往在燃油经济性、城市道路的驾驶舒适性以及智能化体验上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它们像是专为极限环境打造的“特种工具”,在城市铺装道路上行驶时,高昂的油耗、笨重的操控感以及相对匮乏的智能科技配置,让它们在日常通勤场景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样的局面也导致其目标用户群体一直被局限在相对小众的硬核越野玩家圈层,而近年来,虽然部分品牌尝试了电动化转型,但大多停留在“油改电”或简单叠加电动动力的阶段,其内核的“智能化”程度,并未发生质的飞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猛士M817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的优势并非仅仅在于那台最大功率超过600千瓦的强悍电机或是坚如磐石的“磐石底盘”所提供的物理通过性,更在于它通过与华为的深度绑定,为自己注入了一个强大的“数字灵魂”。这使其跳出了传统硬派SUV“唯通过性论”的竞争框架,转向了“全场景智能覆盖”的新维度。
对于猛士M817而言,它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其他的硬派越野车,它要满足的是新时代用户“工作日城市精英、周末野外玩家”的双重身份需求。因此,我们看到其价格策略也更具普适性,下探至三十万元级别,意图在更主流的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牵手华为的猛士M817,究竟带来了什么新思路?首先,它重新定义了“硬派”的内涵,将智能化从“选配”提升为“核心越野能力”的一部分。
过去,智能化在越野车上可能只是一个支持在线导航和音乐播放的平板式大屏。但猛士M817所搭载的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高速和城市环路上的驾驶辅助,更在于它能赋能于越野场景本身。想象一下,在雨雾、沙尘弥漫的低能见度非铺装路面上,系统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成为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有效提升极限环境下的驾驶信心与安全性。
同时,VMC智能底盘域控技术实现的后轮双向转向,让这个长度超过5米的“大块头”拥有了堪比小型车的灵活转弯半径,这在狭窄的山路掉头时是实实在在的便利。而其智能全地形系统,更能让越野新手通过简单的AUTO模式,就让车辆自动适配复杂路况,这无疑大幅降低了硬派越野的操作门槛。
其次,它通过技术互补,探索了一条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跨界合作的可行路径。 猛士M817并非将整车研发全盘托付,而是在关乎越野本质的机械层面——如底盘结构、动力系统上坚持自研,确保其纯正的硬派血统。
此外,它在非本职的智能化领域,选择与顶尖的科技公司华为进行“全栈”式合作,引入最强大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通信技术。这种“硬核车身+最强大脑”的分工模式,既保证了车辆的核心机械素质,又快速补齐了智能化的短板,实现了优势叠加,为其他谋求转型的传统越野品牌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价值的合作范本。
最后,猛士M817深刻诠释了“全场景”体验的真谛,解决了硬派SUV用户的“场景割裂”痛点。 猛士M817所配备的鸿蒙座舱,其意义远超一个流畅的车机系统。它所支持的生态应用无缝流转,特别是鲸鳍通信技术对弱网环境的优化,确保了用户在偏远的荒野中也能保持稳定的通讯连接和丰富的在线娱乐。这看似与越野无关,却实实在在地缓解了长途穿越时的“信息焦虑”,让越野之旅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苦行,而是始终保持与世界连接的惬意探索。
综上所述,猛士M817的入场,无疑为硬派SUV市场这个复杂的方程式引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变量,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未来的解题思路。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硬派SUV市场的竞争,正从过去单纯比拼“马力”、“三把锁”的机械性能战争,演进为一场涵盖机械素质、三电技术、智能算法和全场景体验的综合性较量。它成功地向业界证明了,硬核的越野能力与前沿的智能科技、城市的舒适便捷并非不可兼得。
汽车网评:当然,市场的最终认可还需要时间和销量的检验,但无可否认的是,猛士M817与华为的这次牵手,已经为整个行业,尤其是那些在电动智能化转型路口徘徊的硬派品牌,指明了一个充满潜力的破局方向——硬派越野的未来,不仅需要坚固的车桥,更需要一颗智慧的“大脑”。
来源:汽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