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黄河生态保护与童真好奇心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近日,“万里同心,共护黄河”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京师实验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围绕黄河边鸟类展开的沉浸式科普课堂,让知识在互动中传递,让保护鸟类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当黄河生态保护与童真好奇心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近日,“万里同心,共护黄河”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京师实验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围绕黄河边鸟类展开的沉浸式科普课堂,让知识在互动中传递,让保护鸟类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小朋友们,大家先来想一想,会飞的动物就一定是鸟吗?”课堂一开始,“眼镜蛇”老师就抛出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陷阱的问题。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分享自己的答案。有的孩子说“蝴蝶会飞,但它不是鸟”,有的孩子补充道“蝙蝠也会飞,可它是哺乳动物”,还有孩子准确说出“蜜蜂、蜻蜓这些昆虫也会飞,它们也不是鸟类”。一个个稚嫩却充满智慧的回答,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让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科普内容做好了完美铺垫。
在轻松愉快的互动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从身边常见的鸟类入手,开启了鸟类分类的探索之旅。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讲解,孩子们认识了游禽、涉禽、陆禽、鸣禽、攀禽、猛禽这六大类鸟类。“大家看,天鹅有着长长的脖子,喜欢在水里游,它就是典型的游禽”“苍鹭腿又细又长,常在浅水区觅食,属于涉禽”“老鹰视力超强,能快速捕捉猎物,这是猛禽的特点”……老师结合黄河流域常见的鸟类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课堂上最令人兴奋的环节,莫过于见证鸟类羽毛的防水性能。老师带来了真实的鸟类羽毛,先让孩子们观察不同鸟类的羽毛,随后将水滴轻轻滴在羽毛上。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滴并没有渗透进羽毛,而是像珍珠一样在羽毛表面滚动,最后滑落下来。“这是因为鸟类羽毛上有一层特殊的油脂,能起到防水作用,让它们在水中活动时保持身体干燥。”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凑近观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同时,老师还详细介绍了鸟类羽毛的其他作用,比如保暖、帮助飞行等,让孩子们对鸟类的了解更加全面。
科普的最终目的,是唤醒保护意识。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老师围绕“保护黄河边鸟类的重要性”展开讲解,告诉孩子们:“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帮助传播种子、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黄河流域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保护鸟类,就是保护黄河生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孩子们认真倾听,眼神中充满了责任感,纷纷表示,“以后要好好保护小鸟,不让它们受伤害”。
此次“万里同心,共护黄河”志愿服务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京师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鸟类知识的大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鸟类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保护生态、守护黄河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小小的“护鸟使者”会用自己的行动,为黄河生态保护贡献力量,让黄河边的鸟儿永远自由翱翔,让我们的母亲河永远生机勃勃!
来源:山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