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很细了,我试着养了一个不用操心作文的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5 19:49 2

摘要:上周末,我表哥的小男孩晨晨被发配到我这里来写作业。根据作业难度守恒定律,孩子们一般会把最难的留到最后,然后拖着,一直拖着……如果有心急的家长,就会自己跳进陷阱,或威逼利诱,或自己上阵,帮着娃把作业搞定。如果有佛系的家长,小孩则会自己想办法,“作业忘记带了”之类

上周末,我表哥的小男孩晨晨被发配到我这里来写作业。根据作业难度守恒定律,孩子们一般会把最难的留到最后,然后拖着,一直拖着……如果有心急的家长,就会自己跳进陷阱,或威逼利诱,或自己上阵,帮着娃把作业搞定。如果有佛系的家长,小孩则会自己想办法,“作业忘记带了”之类的快把耳朵磨起茧子的借口,就要被孩子们带去折磨老师了。表哥家的晨晨,留到最后的是作文。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风拂过我的头发,窗外的阳光温柔地洒进来,我喝着一杯热茶,看着一个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小孩,正在承受着独属于他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那是一篇800字作文的重量……

来看看,是不是你家小孩

我观察着晨晨,忍不住想象,此时此刻,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个小孩都在为作文抓耳挠腮。在他煎熬的两个小时里,他分别经历了焦虑地上了3次厕所,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唉声叹气,把中性笔直接咬烂……作文纸上还是赫然写着六个大字——我最爱的季节。(写不出,没素材)他终于硬着头皮写了一段,我过去送水果的时候无意间瞥了一眼 :早上起来,鸟在叫,风在吹,叶子好绿,花好香,夏天真好啊……(没感情,流水账)

还有一些描写和事例,也是照搬作文书上的:小草绿油油的,太阳火辣辣的,花儿红艳艳的……和爸爸妈妈去游泳,我在姥姥家吃西瓜,和小伙伴一起吃冰棍……(照搬范文,案例虚假且陈旧)

在写作文这件事上,我其实从我家小孩会识物开始,就有意识训练了。

没办法,谅解一下,文科生嘛,别的也教不会……只能在作文这件事上,和我家队友较量一下了。

这篇文章不是单纯大方向的建议,也不是应试技巧和套路,而是实操性很强的小方法,适合父母平时在家引导孩子。

1-3岁,激发识物和表达的兴趣

在孩子不会书写和完整表达之前,激发孩子识物和表达的兴趣,很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写什么,他们对这个世界好像不太感兴趣。在这个可爱又神奇的世界里,值得记录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但他们既不感兴趣,也懒得书写,更不会琢磨如何能将它们写得精彩。1-3岁,我们指物说名。可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说起,家里有一套“好厉害的车”系列,我家娃对交通工具的学习和表达,就是从这套书开始启蒙的。

我会指着书里的小车问他:“这是什么?”

他会说:“车车。”然后我再用句子帮他补充完整:“对对对,这是一辆挖掘机。”然后我接着问:“挖掘机要去干嘛了?”这个时候他会迷茫,他其实还不太明白我说的挖掘机就是他说的车车。然后我会再用他熟悉的词汇重复一遍,“车车去干嘛了?”然后他会反应过来,说:“觉觉。”最后我再完整句子表达:“对啦,车车去睡觉了。”孩子说名词或者动词,我们就用整句重复一遍,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用完整句子来表达了。外出时,我也会指着书里的车车让他辨识,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直到他自己看到了熟悉的东西,兴奋地叫着:“车车,车车!”

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2018)画面。

这也是一个不断帮助孩子脑神经加强突触传递的过程。婴儿每一次新的体验都是成长的导向,每一条新的信息都会引起电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播到下一个神经元,跳过细胞突触这个间隙。细胞形成连接时,会在大脑的各个部分建起连接神经元的回路,这些回路是孩子发展各项技能的基石,孩子掌握的新技能又会反过来影响这些回路的发展。

逐渐,我们开始丰富细节

在识物的过程中,红色是宝宝可以辨认的第一种颜色,我们可以通过玩具或者书籍,让宝宝识别红色、说出红色,然后再慢慢加入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给大家推荐这本《草莓下面是个圆》,这本书不仅有颜色的识别,还有位置和形状的认知。

这本书有很多精妙的设计。它的有机性和格局都远远超过一般幼儿益智图画书的范畴。

它的乐趣在于动脑,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甚至是成人,都能够在和本书的互动里找到思考、探索的乐趣。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草莓、苹果等红色物体,开始让孩子精准有效识别红色。紧接着就是蓝色、黄色等更丰富的颜色。还有大小、形状、长短、心情等形容词,孩子们会开始渐渐丰富自己的表达。比如,孩子会说:“车车是黄色的。”“果果是红色的。”“这个果果大的,这个果果小的。”“妈妈吃果果开心。”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继续为孩子们补充并且纠正细节:“对是的,挖掘机是黄色的。”“苹果是红色的。”“这个苹果是大的,这个苹果是小的。”“妈妈吃苹果是开心的。”这样,孩子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探索事物的各种属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识别一个东西。

3-6岁,完整的口语表达和看图说话

然后,完整的口语表达

这一阶段,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为,进入语言爆发期的孩子,特别爱说话,会说各种各样、乱七八糟听不懂的话。

孩子们如果是玩耍性质的说话,让他们说就好,不用太过纠正。

但如果孩子对一件东西进入了思考模式,比如他们拿起一个小车模型,左看看右看看,没说话,然后再看看你。

捧哏父母快到位,该来接话了~

“宝宝,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从哪里来的?”

接受过完整句子训练的孩子,就会用一个句子去表达:“我从桌子上拿起的一辆黄色的挖掘机车。”

刚开始,孩子一定会磕磕绊绊,但没关系,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就好。

孩子只说了几个词,或者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词串联起来,叙述给他,让他们知道完整的句子是什么样就好。

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看图说话,终于来咯!

我真的超级爱和孩子玩看图说话的游戏,因为他总能发现很多我看不到的东西。这个游戏切记两件事:和孩子一起充分享受其中,不要当纠错大师。我一直记得和孩子看图说话的第一本书:《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

我先抛砖引玉:“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只猫,一个小孩看见了一只猫,小狗看见了一只猫,狐狸看见了一只猫……”一般这个游戏是我先发挥,我会用尽量简单且少的文字概括这个故事。当我说完这些,凭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好胜心,孩子自己就会用尽全力丰富细节。但丰富细节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区分想象的和现实,观点和事实。比如图画里只画了一个小孩在抚摸一只猫,小猫看着小孩很开心:

但其实我们无法识别这个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孩子一眼认定是男孩,那或许此时已经开始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家长需要介入调整。以及当时,我家小孩还会添油加醋说:“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毯,猫咪走到上面,它的尾巴就会让自己的尾巴拥抱孩子。”我说:“这是你想象的,还是你看到的?”

孩子说:“这是我想象的。”我不会着急否定,我会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以及什么是观点,什么事实。我会说:“你的想象很有趣,但画上好像没有明确表现地毯是有魔法的,我需要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再告诉我你想象到了什么,好吗?”以及我自己在阐述的时候,也会说清楚:“一个孩子,一只猫,一个地毯是事实,但小猫开心地看着小孩是我自己的观点,因为仅凭画面信息,我其实无法准确判断小猫是否开心。”小孩:“可是猫咪是笑着的。”我:“你说得没错,猫咪是笑着的看起来很开心,但人类还无法准确读懂动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笑并不总是代表开心……”在这里,孩子们或许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是没关系,练习多了,孩子就会越来越清楚,甚至还会把“想象还是现实”“事实还是观点”延伸为一个新的看图说话游戏。

小学生可以用这本书来练习“事实还是观点”这个游戏,不仅帮助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让大家在“乌七八糟”的媒介环境里保持一个清醒的思维认知。

看图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一点也不简单。

在练习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清想象和现实,事实和观点。而这样的能力基础且关键。

不说远的,就说那语文的阅读理解,英语的阅读理解,政治和历史的选择,但凡你这想象力在雷池点一个脚尖,都会痛失5分……

(此时,一个文科生轻轻地碎了。)

简单总结一下,1-3岁的指物说名和细节丰富,是为了让娃对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感知,此过程还可以让孩子的神经元加速发展。

3-6岁的完整的口语表达和看图说话,不仅能巩固孩子的完整句子输出,还能让孩子分清想象和现实,事实和观点,简直一举多得。

其实,0-6岁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事,小学的作文甚至语文基本不用太过操心。

以下是我用过,也推荐给身边人用过的书,大家都觉得效果不错。

01

1-3岁的指物说名和细节丰富书单

《草莓下面是个圆》《蛋》《大象排队走》《德国经典对比概念趣味认知书》(全3册)《创可贴帮帮忙》《风很大》

02

3-6岁的口语表达和看图说话书单

布兰登·文策尔“我和世界”系列(全3册)《万物梦生》《鸭子!兔子!》《我想赢》《为什么呢》《快来量一量》

至于6岁前如果没能做到以上事情,娃的作文该怎么办?关注我们,期待一下下一篇吧~

来源:戏精小太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