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亿!鞍山230个项目重塑钢都新名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05:59 1

摘要: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鞍山通过打通“断头路”有效疏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自由东街隧道于2025年7月6日正式通车,这条穿越玉佛山区锅底山的隧道,将立山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的通行距离从7公里缩短至仅2公里。

街道在变宽,天空在变蓝,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升级之路,就写在这一条条新贯通的道路、一栋栋改造的老楼、一个个新兴的产业园里。

鞍山,这座因钢而兴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曾经,高炉与烟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如今,生态修复、新能源、文旅融合正成为鞍山的新名片。

2025年,鞍山市计划实施2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2180亿元,涵盖生态环保、能源转型、文旅融合、先进制造、交通基建等十大领域。

01 城市更新行动:道路畅通与老街焕新

鞍山的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针对民生痛点的精准施策。2021年以来,鞍山累计实施城建类项目1062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5.3%。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鞍山通过打通“断头路”有效疏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自由东街隧道于2025年7月6日正式通车,这条穿越玉佛山区锅底山的隧道,将立山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的通行距离从7公里缩短至仅2公里。

“以前从立山到高新区要绕行一大圈,现在隧道通了,节省了差不多20分钟车程。”每天往返两区的市民王先生感慨道。

除了自由东街隧道,建设大道南延工程、平安街东延工程、师院街贯通工程、大庆路拓宽贯通工程等一系列道路工程也已竣工通车。这些项目有效解决了企业集聚区物流运输、高校师生及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等痛点问题。

鞍山的城市更新不仅是打通道路,更是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工人街曾是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街区,2025年3月,铁东区启动改造工程,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段特色区域。

铁东区成功打造了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工人街青年巷等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文旅新地标。如今走进工人街,青年生活休闲区里口袋公园与咖啡茶座相映成趣,文化墙成为网红打卡点,让老鞍山人重温记忆、新青年读懂城市。

始建于1919年的台町,是鞍山近代建筑中内涵丰富、最能体现历史风貌的特色街区。2023年,这里升级改造为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并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02 产业升级战略:从“钢城”到“多元产业新城”

鞍山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从过去依赖钢铁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

西鞍山铁矿项目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在建单体地下铁矿山,总投资达229亿元,其新建的智慧管理平台正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控制室里,大屏幕上十多个施工点位的画面实时更新,施工现场情况一览无余。

“没智慧管理平台时,我们得经常下井检查,一个来回就是一个半小时,现在看屏幕就行了。”鞍钢基石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室安全检查工董洋对智慧管理平台的作用十分认可。

鞍钢集团低碳冶金示范工程是国家级“双碳”重点项目,投资额高达320亿元,内容包括改造2座高炉为氢冶金示范线,配套建设150万吨/年CCUS(碳捕集)项目,年减碳能力达800万吨,预计2026年投产。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投资150亿元,将引入电池正极材料、驱动电机等12家企业,形成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产能。目前,首批厂房已于2025年8月封顶。

海城菱镁新材料基地则投资98亿元,建设高纯镁砂、镁合金板材生产线,瞄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5G基站外壳等高端市场,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铁东区也不甘落后,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原钻石城地下街被改造成电商产业孵化园,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下沉式电商直播基地之一。国际食品商贸物流港、中南学府壹号、鞍信大数据中心、金普健康城等一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03 生态与文化复兴:绿色转型中的鞍山

作为老工业基地,鞍山正努力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形象,向绿色低碳城市转型。

矿山生态修复暨光伏基地项目投资86亿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2万亩,同步建设2GW光伏电站及储能配套设施,预计年发电量28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60万吨。该项目于2025年3月开工,由国家能源集团与鞍山市属国企联合实施。

辽河流域鞍山段综合治理工程投资52亿元,整治河道12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修复湿地3000亩,整个流域水质将提升至Ⅲ类标准。该工程由鞍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预计2027年完工。

岫岩抽水蓄能电站投资180亿元,安装4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为东北电网提供调峰能力。2025年6月,该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由中国电建承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鞍山正在工业遗产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鞍钢工业遗产公园项目投资65亿元,改造老厂区15万平方米,保留轧钢车间、高炉等工业遗存,打造集工业旅游、文创孵化、研学基地于一体的文旅地标。

“我们将引入‘钢铁主题沉浸式剧场’,让游客体验钢铁生产的全过程,感受鞍钢的历史与文化。”项目负责人介绍道。该遗产公园预计2026年五一正式开放。

千山文化旅游区升级工程投资110亿元,新建5A标准游客中心、索道升级、“唐王古道”文化街区,打造沉浸式山水文旅综合体。项目由华侨城集团合作开发,预计2025年9月开工,建成后年接待量有望突破800万人次。

04 民生保障工程: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鞍山的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保障放在首位。

老旧小区改造是鞍山市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2025年,铁西区承担了规模最大的改造任务,虹桥、器材、黎明、民强4个小区的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

这场总投资2.52亿元的民生行动,覆盖4个社区的11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53.05万平方米,将直接惠及8035户居民。

“我们小区是20多年前建的,外墙保温效果不好,冬天室内温度偏低。这次改造后,不仅楼体做了保温,楼道也粉刷一新,感觉像住了新房子。”铁西区虹桥社区的老住户李大爷高兴地说。

高新区则聚焦楼体功能修复,2025年老旧小区楼体改造工程明确包含外墙保温及涂饰面升级、屋面防水重做、楼梯间单元门窗更换等核心内容。3971万余元的投入将让建成多年的小区重焕活力。

鞍山市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1个、城中村3个,惠及24.4万户居民。铁西区永丰社区被省住建厅列入首批辽宁省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鞍山同步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铁东区解放东路的老旧地下管网综合改造工程已在进行中,项目投资1.19亿元,预计2026年8月完工。

05 城市治理现代化: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

鞍山在城市治理中倡导“绣花功夫”,注重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细节处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对南沙河流域管理引进市场化运营,创新采取“科技+机械+人工”的管护模式,利用无人机每日巡航,查看河道垃圾和环境卫生死角;小型清扫车、河道清理船协同作业,垃圾日产日清。

“我们新建、修缮了观景平台13个,铺设花卉3200平方米、草坪10000平方米,修缮彩色健康步道3.5公里。现在南沙河沿岸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鞍山推出“鞍废清”APP,打造建筑垃圾监管新模式。目前已吸引21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入驻,完成300余辆清运车辆核准工作,累计生成电子清运联单300份,合规处置建筑垃圾10000余吨。

更值得一提的是,鞍山正全力构建城市“运管服”平台,打造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能够实时掌握城市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响应,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粮湖公园和千山湾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傍晚时分,越来越多市民漫步在这些公园,感受着城市变迁带来的获得感。

鞍山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生活更美好。正如鞍山主要领导所言:“守住‘钢’的硬核,展现‘柔’的魅力,方能铸就全面振兴的钢铁脊梁。”

未来,鞍山这座城市的每一步,都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注脚。

文章声明:文章信息取材网络经深度整理汇编而成。受网络信息更新延迟与创作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细节疏漏或进度表述偏差,恳请谅解和指正。文章仅作参考交流!!!期待与您共话鞍山城市建设发展!

信息来源:鞍山市人民政府官网、鞍山新闻网、辽宁省人民政府官网、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鞍山市发展改革委。

来源:建客心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