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话文:要论悲伤,没有比永别更令人悲伤的;要论悲痛,没有比家中遭逢厄难更令人悲痛的;要论悲哀,没有比亲人死去更令人悲哀的;要论悲苦,没有比孤儿更悲苦的。
蒋介石留下的手稿、文字资料是很多的,包括他几十年间坚持不辍写的日记,以及书信、文章等等。
蒋介石(左)
这篇文章,我想重点和大家说说蒋介石写的《哭先母王太夫人文》(简称《哭母文》)。
下面这两张照片,就是蒋介石写的原文。
蒋介石《哭母文》手稿
蒋介石《哭母文》碑刻
由于蒋介石写的原文所用语言的文言程度很高,下面我将逐段、逐句为大伙解释为白话文。
原文:“哭先母王太夫人文。孤哀子中正撰。”
这一段交代的是文章的标题和作者。
原文:“悲莫悲于死别,痛莫痛于家难,哀莫哀于亲丧,苦莫苦于孤子。”
白话文:要论悲伤,没有比永别更令人悲伤的;要论悲痛,没有比家中遭逢厄难更令人悲痛的;要论悲哀,没有比亲人死去更令人悲哀的;要论悲苦,没有比孤儿更悲苦的。
蒋介石(右),蒋母王采玉(中)
原文:“呜呼!天胡不吊,夺我贤慈,竟使儿辈悲痛哀苦,至于此极哉!回溯吾母来归,已三十有六载,当吾父健在之十年间,家中鞠育之苦,嫁娶之劳,饬家接物,皆吾母一人之内助,其苦心孤诣,已可感于无穷者矣。”
白话文:哎!老天爷是一点不怜悯我啊,夺去了我母亲的生命,让我这个做儿子的悲痛哀苦至极!
回想我母亲从嫁到蒋家已经有36年了(王采玉是1886年嫁给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1921年去世,在蒋家总共生活了35年,蒋介石说36年,是虚36年)。
我父亲还健在的10年间,家中抚养孩子的辛苦,为儿女嫁娶付出的辛劳,管理家庭,待人接物,都是我母亲一人承担,她老人家的苦心孤诣、用心良苦,实在是让人感佩至极。
蒋介石父亲蒋肇聪
原文:“洎乎先考中殂,家难频作,于此二十六寒暑间,内弭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爱护弱子,督责不肖,维持祖业,丕振家声,何莫非吾母诚挚精神,及无量苦心,有以致然也。”
白话文:我父亲中年不幸去世后(蒋肇聪于1895年去世,享年53岁),家里频频遭受厄难。
从我父亲去世后到现在26年间,平息家里的不和争吵,抵御外人的侮辱欺凌,悉心爱护养育年幼的孩子,纠正孩子的种种顽劣行为,维持祖宗留下来的产业,继而振兴家业,哪一件不是我母亲以诚挚的精神和苦心孤诣换来的。
原文:“呜呼!吾母艰苦卓绝之志,既如此其甚,而不孝冥顽不灵,则又如彼。回忆当时忧危之情,愧惶几若无地。痛念至此,百身莫赎。人子若斯,尚有何颜立于天地之间乎!”
白话文:哎!我母亲艰苦卓绝的志向,如此伟大,然而我作为她的儿子却是冥顽不灵,一点都不如她老人家。
我现在回忆起那些年我家遭逢的种种忧患厄难,要是没有我母亲主持支撑,就凭我,蒋家哪里能延续到今日,对此我实在羞愧到无地自容。
失去母亲,让我悲痛至此,实乃百身莫赎。作为儿子,我如此不肖,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间啊!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
这一段蒋介石说得没错,他父亲蒋肇聪去世时他才8岁,要是没有她母亲一力支撑门庭,养育孩子(王采玉有4个孩子,长子蒋介石,长女蒋瑞莲,次女蒋瑞菊,次子蒋瑞青;蒋肇聪去世后4年内,蒋瑞菊、蒋瑞青也先后夭折),蒋家估计早彻底没落了。
蒋介石的姐妹
原文:“呜呼!自今以往,外应族人,内主家庭,安能得吾母复生,再为我独承劳怨也。且复谁能容我狂愚,恕我暴戾,抚慰我激愤,曲谅我苦衷,为我代苦代忧,至死不怨,如吾母者乎?”
白话文:哎!从今以后,在外和族人打交道,在内主持家庭事务,已经没法让我的母亲复生,再为我承担这种种辛劳了。
另外,从今以后,还有谁能宽容我的狂妄愚昧,宽恕我的暴戾脾气,安抚我的激动愤怒,理解原谅我的苦衷,为我承担苦累和忧患,到死也不会抱怨一句,如同我的母亲一样呢?
原文:“呜呼!凡昔之足以裨益于儿,不惜茹苦饮痛,自甘枉曲,明祝默祷,吁求安全,如吾母之慈者,今竟欲一再见其声音笑貌,而不可复得矣。”
白话文:哎!过去但凡是对我这个当儿子的有好处的,我母亲都不辞一切劳苦,自己承担一切委屈,也一定要把种种好处给到我。
她老人家经常在佛堂祈祷(王采玉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嫁给蒋肇聪前曾一度出家为尼几年),希望我平平安安。
蒋介石母亲曾带发修行的金竹庵
像我母亲这样慈祥慈悲的人,然而今后再想见她的音容笑貌,已经不再可能了。
原文:“呜呼!吾母一生,为乡里服劳,为国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极美,吾不能于伤悲之际,毕忆无遗。吾不惟痛吾母以爱护儿辈而凋瘵,以教养儿辈而病困,而又独为不肖一人以牺牲其身。虽上升兜率,无所遗恨;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自此益难为怀矣。”
白话文:哎!我母亲一辈子,为了家乡的事务付出辛劳,为了国家行善积德,她的种种美言好事实在太多了,在这悲伤的时候,恕我不能全部回忆起来而没有遗漏。
我不仅是痛心我母亲为了养育儿女而憔悴,为了教育儿女而患病,更令我痛心的是,我母亲为了我这个不肖之子最终牺牲了她自己。
虽然母亲去世后上了天堂,在那里她没有任何遗憾了。
但活着的人的罪恶和悲伤痛苦,从此难以消除了。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
原文:“吾更痛心于指胸难过之语,吾尤痛于易箦之顷,强为药好酒好以慰儿之言。自此儿虽连声直呼,不复更闻吾母之咳唾。犹忆当时吾母呼吸迫促,儿乃趋抚母背,以冀挽危亡于顷刻,然竟因是不获睹最后慈容之悲戚!”
白话文:最令我痛心的是,在母亲临终之时,母亲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难受,以及强行宽慰我说喂她吃的药、酒很好。从此我即便再连声呼唤母亲,也再听不到母亲咳嗽的声音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母亲呼吸变得急促,我急忙拍抚母亲的背,希望能挽回母亲的生命,然而最终也不过看着母亲难受痛苦的模样,继而任其撒手人寰,徒劳无功。
蒋介石
原文:“呜呼恫矣!从此抱恨终身,不知生存于人世,复更有何意趣耶?其惟勉图报亲,藉慰地下之灵,末减儿辈罪孽于万一,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呜呼!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母而有灵,鉴斯哀忱。”
白话文:哎!悲痛啊!从今以后,抱憾终身,我实在不晓得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意思?唯一的意思,应该就是努力报答母亲的慈恩了,以慰藉母亲的地下之灵,稍微减轻儿子的罪孽于万一,稍稍解除一点儿子终身的悲痛。
哎!这样能办到吗?这样办不到吗?母亲在天之灵,定能理解我对母亲的悲痛之诚。
原文:“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十五日于溪口。”
这是蒋介石的落款,这篇《哭先母王太夫人文》写于1921年6月15日,也就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去世后一天,写作地点是溪口镇,也就是蒋介石老家。
溪口镇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母亲去世这么大的事,他自然也记录在了日记里。
在他那段时间的日记中,他曾写到:“下午,撰哭母文,约八百余字,泪墨摅情……”“改正昨撰哭母文,一壁写,一壁泪,不知丧妣如此之痛也。”
蒋介石日记
从蒋介石的《哭先母王太夫人文》手稿来看,的确有很多修改的地方。
且不论蒋介石是什么样的人,他做过什么。
单论他作为一个儿子,对于自己的母亲,他和天下儿子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毫无疑问,蒋介石写的这篇《哭先母王太夫人文》,其因丧母的悲痛之情跃然纸上、展露无遗、毫无掩饰,读之的确令人动容、共鸣。
团结出版社——《早年蒋介石》,王舜祁著
团结出版社——《蒋介石家世》,齐鹏飞著
宁波市档案馆——《泪墨摅情《哭母文》,档案中的蒋介石与母亲王采玉》
百科资料——蒋介石,王采玉,蒋肇聪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