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重磅预测:全球电网迎来历史性机遇,电力股将现“超级牛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5:00 1

摘要:刷ChatGPT、用AI画图时,你可能没意识到:每一次对话背后,都是“电老虎”在狂吃!高盛最新报告直接放话:到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要比现在多1.75倍,相当于再添一个“前十耗电大国”的量!更狠的是,这轮电力爆发不是短期炒作,而是AI逼出来的“十年黄金期”,

刷ChatGPT、用AI画图时,你可能没意识到:每一次对话背后,都是“电老虎”在狂吃!高盛最新报告直接放话:到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要比现在多1.75倍,相当于再添一个“前十耗电大国”的量!更狠的是,这轮电力爆发不是短期炒作,而是AI逼出来的“十年黄金期”,电力股要迎“超级牛市”?

别觉得夸张,先看组数据:训练一次ChatGPT级别的AI模型,要耗120万度电——够100户家庭用一整年;国际能源署更预警,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耗电要涨4倍,总需求比日本全年用电量还多。AI越火,电力越不够用,这条逻辑已经绷得紧紧的了!

1、AI有多费电?美国已经“慌了”

这轮电力需求爆发,不是“预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美国已经先尝到了压力。

美国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26年全美总用电量只涨2.15%,但数据中心耗电要狂涨5% ——要知道,数据中心耗电占美国总用电的比例,已经从2020年的2%冲到现在的4%,再过几年可能破6%。更夸张的是PJM电力市场(美国最大电网),就因为数据中心抢电,整体电力成本直接飙了180% ,企业用电成本翻倍,不少数据中心甚至要“排队等电”。

国内也一样,某头部AI企业的智算中心,满负荷运转时,一天耗电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用量。有行业人士算过:未来5年,国内AI相关的电力需求,每年要增25%以上,普通电网根本扛不住,必须砸钱升级。

2、高盛划重点:6P法则+7900亿美金蛋糕

面对这波机遇,高盛直接给出了“投资密码”——6P法则,从6个维度判断电力股值不值得买:

- AI普及度(AI Penetration):AI用得越广,电力需求越旺;

- 算力效率(Processing Efficiency):服务器越费电,电网升级需求越迫切;

- 发电成本(Power Cost):能低成本发电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 政策支持(Policy):有补贴、审批快的领域,先受益;

- 设备供应(Plant Supply):电力设备产能足的公司,订单不会少;

- 运维人力(People):能快速建电网、管电网的企业,抢占先机。

光有逻辑还不够,高盛还算了笔账:到2030年,美国电网要砸7900亿美金升级,其中67%要投到输配电环节(就是把电从电厂送到数据中心的“电线网络”);全球还要新增82GW发电装机(相当于8个三峡电站的装机量),其中一半是天然气调峰电站(用来应对AI用电波动),27%是太阳能——这些数字背后,全是企业的赚钱机会。

3、中美巨头都在抢:中国央企先动手了

没人想错过这波红利,中美电力巨头已经开始“砸钱赛跑”。

美国那边,CenterPoint能源(美国top5电力公司)直接宣布:到2035年要投650亿美金搞电网扩容,就因为它服务的休斯敦地区,2031年电力需求要涨50% ,不升级就要断电。

国内更猛,政策直接定调:《“人工智能+”能源发展意见》明确,2027年要建成“AI+能源”创新体系。国家电投、华能集团这些央企已经行动了——国家能源集团搞了个“AI智能电厂”,用算法优化锅炉燃烧,煤耗直接降了3%-5% ,一台机组一年能省1000万燃料费;国电南瑞更牛,研发的AI电网调度系统,能实时匹配数据中心的用电波动,避免断电。

4、绿电是关键!互联网大厂早抢跑了

AI耗电猛,但不能全靠烧煤——国家明确要求,2025年数据中心的绿电占比要超80%。这意味着,谁先拿到绿电,谁就能在AI时代站稳脚。

互联网大厂早就盯上了这块:阿里2023年买了16.1亿度绿电(相当于种1000万棵树的减排量),腾讯2024年直接签了13亿度绿电采购合同;数据中心龙头万国数据,现在绿电占比已经超38%,秦淮数据也到了13%。

为啥大厂这么拼?一方面是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是省钱——绿电长期价格稳定,不像煤电会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某数据中心负责人算过:用绿电后,电费成本每年能省8%,十年就是几亿的利润,这对薄利的数据中心来说,就是“生命线”。

5、4条黄金赛道:A股这些标的可关注

想抓这波电力牛市,不用乱找,聚焦4条赛道就行,中美都有标的:

① 发电侧:能快速补电的企业

② 电力设备:AI电网离不开的“硬件”

③ 电网建设:要建电网就得找“施工队”

④ 冷却技术:AI服务器要“降温”

最后提醒一句:这轮电力牛市不是“炒概念”,是AI发展的“硬需求”,但也别追高——优先选估值合理、有业绩支撑的龙头,比如绿电占比高的央企、订单饱满的设备商。

来源:返璞归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