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分的天坑,库明加心态失衡被直接驱逐,半场结束时,勇士的波特兰之旅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噩梦的预演。任谁来看,这都是一场属于开拓者的复仇之战,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把胜利揣进兜里。
18分的天坑,库明加心态失衡被直接驱逐,半场结束时,勇士的波特兰之旅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噩梦的预演。任谁来看,这都是一场属于开拓者的复仇之战,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把胜利揣进兜里。
可他们忘了,这支勇士队里,站着一个叫斯蒂芬·库里的男人。
当第三节的哨声响起,当所有人都以为勇士会就此缴械时,那个看上去永远像个“小学生”的男人,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波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杀意。他知道,表演时间到了。
于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个人英雄主义史诗,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拉开了序幕。
先是一记追身三分,像是为这场杀戮盛宴点燃的引信,篮球划出的高亢弧线,直接撕裂了开拓者主场的喧嚣。紧接着,面对阿夫迪亚的贴防,一个招牌式的背后运球接后撤步,篮球应声入网,分差被一点点蚕食。开拓者显然被打懵了,他们的防守策略在库里不讲理的投射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他们叫了暂停,试图掐灭这股反扑的火焰,但没用。
暂停回来,库里用一记距离三分线外两步的超远三分,彻底击碎了对手的心理防线。单节8投6中,狂轰13分,其中包含了4记足以载入本场比赛精华集锦的三分球。整个第三节,勇士在他的引领下,轰出了一波摧枯拉朽的13-0攻击波,不仅填平了18分的大坑,甚至一举完成了反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博弈,这是一场神迹的现场直播,库里用最原始、最纯粹的得分方式,告诉所有人:只要他想,比赛的剧本就必须由他来写。
当然,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当库里用神级表现为球队续命之后,勇士替补席上那群“悍匪”也终于苏醒了。你必须记住波斯特这个名字。在决定生死的第四节,当开拓者疯狗般地将比分追至仅差1分时,站出来接管比赛的,居然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替补中锋。他先是在内线强硬地打成2+1,随后又用一记关键的中投稳住军心,最后甚至还能在外线发炮命中三分。短短几分钟内,他一个人连砍8分,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开拓者反扑的最后一丝希望。全场16分5篮板,波斯特用一场生涯代表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奇兵”。
还有小佩顿,那个永远充满能量的防守尖兵,今天也在进攻端贡献了11分,他的每一次空切、每一次搏杀,都在为千疮百孔的勇士阵地战注入活力。正是这群角色球员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才让库里的英雄主义没有沦为空砍。
而在这场荡气回肠的逆转大戏中,有一个人的身影显得尤为落寞,他就是被国内球迷寄予厚望的杨瀚森。
这可能是他进入NBA以来,上的最残酷、也最真实的一课。面对同样是替补内线的波斯特,杨瀚森几乎被全方位碾压。9分6篮板的数据不算难看,但对比波斯特在关键时刻的予取予求,就显得格外苍白。无论是篮下的力量对抗,还是对于篮板球落点的判断,杨瀚森都明显处于下风。波斯特那种在NBA肌肉丛林里磨练出的强硬和比赛阅读能力,给杨瀚森好好地上了一课:这里的天赋,比你想象中要拥挤得多。
更尴尬的是,即便是在队内竞争中,杨瀚森的表现也不如首发中锋克林根。后者不仅抢下了全队最高的11个篮板,还在进攻端展现了更强的终结能力和策应意识。这场比赛,对杨瀚森而言,无异于一次迎头痛击。他遭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克星”,而是NBA级别的对抗强度本身。这笔“学费”,虽然苦涩,但却无比珍贵。
最终,118比111,勇士双杀开拓者。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普通的常规赛。它暴露了勇士在缺少巴特勒(原文如此,应为假设中的强援或笔误,此处保留其戏剧性)时轮换的窘迫,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库里,依然是这支球队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灵魂。当球队陷入绝境,当战术体系失灵,他们最可靠的武器,永远是把球交到那个30号的手里。他或许不再年轻,但他那颗大心脏,依旧是联盟所有对手的噩梦。
来源:阿达西爱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