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氢化植物油到预制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0:06 1

摘要:“0反式脂肪”这五个字,现在看就像一句暗号:商家秒懂,消费者秒信,监管人员秒叹气。2024年刚过半,上海消保委把市面上喊“0”的面包、蛋糕、蛋挞统统拎去实验室,结果三成五当场露馅——含量在0.1到0.3 g/100 g之间,按现行法规确实能标“0”,可谁要是早

“0反式脂肪”这五个字,现在看就像一句暗号:商家秒懂,消费者秒信,监管人员秒叹气。2024年刚过半,上海消保委把市面上喊“0”的面包、蛋糕、蛋挞统统拎去实验室,结果三成五当场露馅——含量在0.1到0.3 g/100 g之间,按现行法规确实能标“0”,可谁要是早餐吃两个牛角包再配一杯咖啡,轻轻松松就能把世卫建议的“每日上限1 g”啃掉一半。

规矩的缝隙,比酥皮掉渣还大。

有人纳闷,反式脂肪都臭大街了,怎么还不一刀砍死?

答案特接地气:氢化油便宜、耐高温、货架期长,烘焙店用它,30 L一桶只要两百块;换成乳木果油,成本直接翻六成,小店先怂了。

伊利今年推了款“全乳脂冰淇淋”,配料表干净得像朋友圈三天可见,可终端价也跟着飘,一支抵一顿外卖。

健康是好,钱包先喊疼。

更闹心的是,反式脂肪现在学会“换马甲”。

配料表不写“氢化植物油”,改叫“精炼植物油”“食用油脂制品”,深圳消委会一测,23%的“新名字”里照样藏着反式脂肪。

手机新出的“食安查”APP能扫码看历史抽检,可覆盖率才八成五,剩下那15%像开盲盒。

消费者得先练成半仙,才能吃个安心。

预制菜赛道也没好到哪去。

新规7月落地,SC编号单独给“129”打头,添加剂得一项项列,看似透明,可复合磷酸盐这种保水剂依旧合法,ADI值70 mg/kg体重,换算下来,60 kg的成年人一天能干掉4.2 g,一顿酸菜鱼料理包就给你贡献三分之一。

广东省抽检发现,常温预制菜反式脂肪检出率38%,冷藏的才12%,道理简单:常温要撑一年,不加“稳定剂”真扛不住。

想吃得干净,得先学会认“冷链”俩字。

学术界今年继续添锤。

牛津大学6月发在《自然-代谢》上的论文说,反式脂肪让肠道里“好菌”拟杆菌门直接缩水27%,胰岛素抵抗跟着抬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跟了12万人,发现吃得最多的那批,胰腺癌风险飙高42%。

还有《柳叶刀》子刊补刀:青少年多动症跟反式脂肪正相关, odds ratio 1.34,听着不大,架不住天天吃。

以前只说“伤心”,现在连脑子、胰腺、肠道菌群一起拉下水,妥妥一条龙服务。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江南大学搞出酶法酯交换,人造奶油熔点逼近天然奶油,反式脂肪压到仪器几乎检不出,202年有望量产;新加坡已经全面封杀工业反式脂肪,成为亚洲第一个“零反”国家,当地超市货架瞬间空了一排,倒逼厂商连夜改配方。

国内资本也闻到味,美团“零添加”预制菜销量同比翻三倍,只是单价贵四成,健康成了奢侈品,穷人只能继续吃“合法添加”。

说来说去,眼下最管用的招儿还是那老三样:一看配料表,凡是带“氢化”“精炼”“人造”“植脂末”的,默认扣分;二认SC编号,129开头的新代码至少让你知道这是预制菜,别当现炒;三算总摄入,今天吃了含反式脂肪的曲奇,晚饭就别再点常温料理包,留给身体的额度就那么多,花完就得认。

法规在收紧,0.3 g的“零界限”要降到0.1 g,可只要“能标零”的口子还在,商家就会把它用到极致。

消费者能做的,是把“0反式脂肪”当成一句提醒,而不是免死金牌。

毕竟,健康这玩意儿,从来不是标签上最大的字,而是配料表里最小的那行。

来源:安家落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