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载体”深融合 “1+1+1>3”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0:05 1

摘要:“以明信片方式传播楹联与足球,是一个‘开脑洞’的新探索。”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名誉理事、常州市楹联学会理事俞晓春说。10月17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携手中国邮政等多家单位打造的“苏超”明信片将正式发行。

“以明信片方式传播楹联与足球,是一个‘开脑洞’的新探索。”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名誉理事、常州市楹联学会理事俞晓春说。10月17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携手中国邮政等多家单位打造的“苏超”明信片将正式发行。

“苏超”明信片(常州)效果图(正面)

此次俞晓春为“苏超”明信片创作了常州联“理想同行,举足当追千里马;精神满格,上场奋起一条龙”。上联写同怀足球理想的人走到一起,迈开步伐追逐心里的那匹千里马,其中用典《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可解读为“常州有足球的千里马”。下联“精神满格”含有“充电满格”的意思,暗喻常州是新能源之都,契合运动员生龙活虎的场上风貌,也紧扣常州“龙城”之称。俞晓春告诉记者:“其中‘奋起’一词原为‘跃起’,后魏艳鸣会长提议改为‘奋起’,这一改,球员的精神状态立刻展现了出来。”

书写此联的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戚散花。该楹联书法整体以行楷为主基调,兼顾“刚劲感”与“流动性”,精准匹配“体育+文化”的双重属性。笔画处理上,横画、撇画如“理”“想”“追”等字,起笔稍重、收笔利落,用“方笔”强化力度,贴合足球赛事的竞技冲劲;竖画如“足”“龙”“格”等字,挺直而不僵硬,中段略提锋,避免呆板,暗合“千里马奔跃龙腾飞”的动态感。结构与节奏上,上联字形稍紧凑,体现“目标坚定”的沉稳;下联字形略舒展,尤其“龙”字右侧的竖弯钩舒展洒脱,用笔画的松紧对比呼应赛场奋起的张力,避免整联笔法单调。

“苏超”明信片(常州)效果图(反面) 俞晓春 撰 戚散花 书

戚散花告诉记者,与平时的书法创作相比,此次书写“苏超”常州联,相同之处是核心技法一致,均遵循书法的“笔法规范”与“气韵连贯”原则,保证笔画起收到位、字间呼应衔接,避免因“主题特殊”忽视书法本身的审美逻辑;而书写呈现的核心差异则在于“笔法服务于主题”。

“‘苏超’主题创作,必须让笔法紧贴赛事属性。”戚散花感触颇深地说,“此次‘苏超’楹联的书写,一是刻意强化动态感,通过笔画的‘提按对比’,模拟赛场的快慢节奏,如‘上’‘场’的短横重按、长撇轻提;二是弱化‘精致感’,适当保留笔画的‘爽利感’,如‘龙’‘起’的转折处不刻意藏锋,用略带张力的笔法,让书法视觉上就有竞技的冲劲,而非单纯的文字书写。”而在平日创作中,戚散花更重书卷气,笔法偏内敛、温润。

在俞晓春看来,将体育与诗文结合的探索是必要的。“现代化的足球赛事,有与传统文化相衔接的内在需求,文体融合能增强足球赛事与民众‘求真求美’心理的契合度。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以文赋能’‘以文凝心’的最佳契合度。”

戚散花认为这是一次“文化赋能体育”的精准落地,既打破了传统文化、体育赛事、收藏载体的边界,又让每类元素各尽其用。“这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了‘1+1+1>3’的传播与价值闭环。”她说,具体可从三个核心维度看。

一是用“轻量化载体”解决了“文化落地难”的问题。明信片可邮寄、易传播、门槛低,是“小而轻”的日常载体,恰好避开了书法、楹联等传统文化“需静心品鉴”的场景限制——把原本存在于展厅、书本里的书法楹联、地域文化,放进球迷能随手拿到、邮寄、收藏的明信片里,让“苏超”的“体育热情”成为传统文化的“流量入口”,球迷收藏的是赛事记忆,同时也顺带接纳了书法楹联的审美,实现了文化传播的“软渗透”。

二是让“多元元素”精准服务于“苏超”IP,而非各自独立。主办各单位、融合的各元素有明确的“主次逻辑”:“苏超”赛事是核心,其他元素都是“放大器”——书法楹联是“文化底色”,让“苏超”从“单纯的体育赛事”变成有地域文化根脉的IP;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提供了传播渠道,确保明信片能触达更多球迷、文化爱好者;省摄影家协会的影像是“视觉抓手”,搭配书法文字形成“图文互补”,比单纯的书法作品更有赛事场景感;中国邮政的“限量纪念”属性,则赋予明信片“收藏价值”,让球迷愿意长期留存,延长了“苏超”IP的生命周期。

三是为“体育+文化”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小切口”范例。这类创新的关键,在于没有走办大型文化展、出厚重画册的“大而全”路线,而是选择明信片这一“小载体”,把楹联和书法的“专业度”、传媒的“传播力”、收藏的“吸引力”浓缩在一个小物件里,既满足了球迷对赛事纪念的需求,又让传统文化找到了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出口,尤其适合地方体育赛事打造专属文化符号——不用追求“宏大叙事”,用“小载体”做“深融合”,反而更易落地、更有记忆点。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张雅倩

来源:江南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